必讀經典名言——禮記(101~110)


必讀經典名言——禮記(101~110)

101、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中庸

治理天下國家大凡有九條準則,分別是修養德行、尊重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貼眾臣、愛民如子、招集各種工匠、優待邊遠異族、安撫四方的諸侯。

102、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中庸

修養德行,大道就能夠順利實行。尊重賢人就不會被迷惑。親愛親族,父、兄、弟就不會抱怨。敬重大臣,處事就不會恍惚不定。體貼眾臣,士就會以重禮相報。愛民如子,百姓就會勤奮努力。招集各種工匠,財富用度就充足。優待邊遠異族,四方就會、歸順。安撫各諸侯,普天下就會敬畏。

103、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中庸

凡事有預謀就會成功,沒有預謀就會失敗。說話事先想好就不會語塞,做事事先想好就不會感到困難。行動之前事先想好就不會內心不安,法則事先想好就不會陷入絕境。


必讀經典名言——禮記(101~110)

10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中庸

要廣泛地學習,仔細地詢問,審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實地實踐。要麼就不學,學了沒有學會就不中止。要麼就不問,問了還不明白就不中止。要麼就不思考,思考了不懂得就不中止。要麼就不辨別,辨別了不分明就不中止。要麼就不實行,實行了但不夠忠實就不中止。別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別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如果真能這樣做,即便愚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柔弱也會變得剛強。

105、子言之:歸乎!君子隱而顯,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言而信。——表記

孔子說:還是回去吧!君子雖然隱居林泉,但道德發揚,聲名顯著;不必故作矜持而自然端莊,不必故作嚴厲而自然令人生畏,不必講話而人們自然相信。

106、子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表記

孔子說:君子的一舉一動,都不讓別人感到有失檢點;一肇一笑,都不讓別人感到有失檢點;一言一語,都不讓別人感到有失檢點。所以君子的容貌足以令人生畏,君子的臉色足以令人畏懼,君子的講話足以令人信服。

107、子曰:君子慎以闢禍,篤以不掩,恭以遠恥。——表記

孔子說:君子用謹慎行事來避免災禍,用道德篤厚來避免受窘,用恭以待人來遠離恥辱。


必讀經典名言——禮記(101~110)

108、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表記

孔子說:仁是天下的儀表,義是裁決天下事物的準則、禮尚往來是天下之利。

109、子曰: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表記

孔子說:以恩德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恩德,這樣百姓就會有所勸勉而友好相處。以怨恨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這樣百姓就會兩敗俱傷。

110、子曰: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表記

孔子說:以恩德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這是委曲求全的人;以怨恨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恩德,這是應該繩之以法的人。

必讀經典名言——禮記(101~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