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級的努力,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

人生最大的悲劇並不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優勢,而是我們根本沒有去發現和利用自己的優勢,只會一直盯著自己的短板。

名校也好,學霸也罷,甚至體制內光鮮亮麗的工作,也比不過一樣東西:一技之長。

而這種能幫助我們脫穎而出的一技之長,越往後走,越是會成為決定你人生成就高度的決定因素。

它們就是人生裡的“殺手鐧”。

今天的文章希望能帶給大家新的啟發。

/01/

大多成功人士,優勢與缺陷都很明顯

貝克漢姆,世界上最知名的球星之一。

20年的職業生涯,兩度獲得世界足球先生銀球獎。2004年,被評為“史上100位最偉大的球員”之一。

但在2013年退役之前,小貝的球技一直飽受詬病,甚至在他出名之後還是如此。

左腳、頭球、截球,都被認為是他的缺陷。相對大部分進攻型球員,他的速度也要慢很多。

很多人據此認為,他就是靠臉蛋和媒體炒作躥紅。

值得慶幸的是,貝克漢姆並沒有太在乎這些外界的評價,去做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球員,而是致力於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雖然左腳、頭球、截球、速度上的缺陷明顯,但小貝的右腳和定位以及射門,卻是出了名的神奇,被譽為“黃金右腳”。

最低級的努力,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
最低級的努力,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

他是足球史上最偉大的任意球大師之一,許多球迷都喜歡模仿他彎腰發球的動作。

每次結束訓練之後,他都要在球場上多練習幾個小時的任意球。

其實,球場上、生活中,沒有誰會是全能而完美的。

誰也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

關鍵是,你是否有那麼一項一招制敵的本領。

假如你清楚自身優勢所在,將它張揚發揮到極致就夠了。

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修正別人眼中的缺陷,也許會讓別人滿意,但你也可能成為一個“樣樣行,但樣樣不精”的平庸之輩。

人的精力就那麼多,將精力都用於改正別人眼中的缺陷,你就不可能保證充分的精力去練習自己的長處。

設想,假如貝克漢姆當初花費了大量時間去提升速度、練習左腳傳球、截球、頭球,他就能成為全能球員嗎?

結果恐怕只有一個:今天沒有幾個人會知道他的名字。

人生最大的誤區,就是以為成事一定要完美無缺。

殊不知,大部分我們所知的成功人士,都是優勢與缺陷兼具,且兩者都相對明顯的人。

正如管理學家德魯克所言:

一個人不可能在缺點上表現得很出色,因此不如索性就讓它們該怎樣就怎樣。充分利用優勢,才能創造卓越。

/02/

專注優勢,得到正向循環

泰勒·本-沙哈爾,如今是世界最知名的心理學家之一,當然也是一名暢銷書作家。

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的是,這哥們一直到本科,都被認為不應該從事寫作。

寫作課程的老師認為,他的文章“全是小孩子腔調,主題不清,邏輯混亂”。

每次寫作課,就是他的惡夢,在這裡,他只能得到羞辱和打擊。

他努力改正寫作上的缺點,希望在主題、腔調和邏輯上能達到老師的要求。

但他發現,不管他如何努力,收效總是不盡理想,直到寫作課程結束,他也沒能讓老師滿意。

在一次次的打擊中,他逐漸失去了信心,差點就放棄了寫作。

最低級的努力,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

Photo by Saffu on Unsplash

直到寫作課程換了一位新教員,名叫瑪克辛。

這老師有意思,當泰勒拿著一篇曾被上一位老師批的體無完膚的文章給他看時,他沒有責備,只有鼓勵:

你知識豐富,閱讀量大,總能講出那麼多不同領域的觀點,但可惜你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泰勒彷彿一下子如陽光找到雨露,原來在寫作上,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是之前反覆糾纏在缺點上,優勢從來不被關注。

此後,泰勒專注於在“知識豐富、閱讀量大”上做文章。

雖然,文章原來的缺點還在,但瑪克辛卻刻意圈出他獨具個人特色的部分,然後點評道:

我看到了你豐富的知識、美好的回憶和驚人的想象力。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泰勒逐漸恢復了信心,而且邏輯亂、主題不清的缺點,也跟著自信的迴歸,慢慢得到了糾正。

寫作,從一開始的惡夢,變成了泰勒最喜歡的事情。

最低級的努力,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

直到今天,他已經寫了8本暢銷書。

在改正缺陷和發揮優勢兩件事上,“優先解決誰”是一個需要智慧的選擇題。

道理很簡單:

改正缺陷是一個迎合和糾正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信心備受煎熬的過程,而發揮優勢是一個如沐春風、自信心倍增的過程。

當你優先發揮優勢、暫時忽略缺陷時,能大漲自信,然後再將自信慢慢平移到改正缺陷上。

可如果你優先盯著缺陷,自信從一開始就備受打擊,就算有一些優勢,也可能被低自信隱沒。

這在心理學上叫“過度泛化”:

即人們往往會過分誇大失敗或缺陷的負面影響,以至於超出真實情況。

與此相反,是一個叫“精熟體驗”的東西,這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發明的概念。

它說的是,

當一個人高效地完成某個任務,或在一件事上表現更好,最終會讓人體驗到成功的感覺。

而這種成功的感覺,反過來又會刺激他表現得更好,實現良性循環。

與此相反,低自信和失敗體驗,也會形成惡性循環。

管理學家曾格和福克曼,曾經調查過近2萬5千個領導者,他們發現:

這些領導者在缺陷上無論傾注多少心血,最終也只能將整體能力提高到中點的位置,而不可能將缺陷變優勢。

可如果領導者致力於三五項突出的優勢,他們就會成為組織中的頂級領導層。

其實,“專注優勢理論”不僅在領導能力的培養上,在孩子教育、員工管理和社會工作中,都有廣泛的運用。

它是一個人、一個組織,獲得高效能的最關鍵的部分

/03/

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

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一輩子被人詬病的毛病實在太多了,包括脾氣暴躁、冷血、不懂預算管理、任性、自大等等。

他也一度因為這些臭毛病,被自己招進來的CEO趕出了蘋果公司。

後來他創辦了NeXT,依舊我行我素,因此吃了不少苦頭,個人財富也大幅縮水。

好在喬布斯有一項優勢,是世界上大部分管理者都沒有的。

那就是他對產品近乎極致的審美性品味,以及鞭策技術團隊實現自身所想的行動力。

在重新進入蘋果後,他身上的稜角依然存在,但相對早年顯然收斂了許多,這也是多年成長的結果。

不過他在產品設計上極致性的苛刻,卻始終沒有變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點最終讓他的事業邁向了巔峰。

在新的征程中,喬布斯並不是完全無視外界的意見,包括媒體、同道的批評,他始終清楚得很。

但他更清楚,這些外界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徹底改變自己的依據。

他不想改變自己,他更想改變這個世界。

最低級的努力,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理睬自身缺陷。

當缺陷確實成為“木桶理論”中的致命短板時,就必須予以重視。

問題是,要重視到何種程度?

《高效的方法》一書中在如何高效地利用自身精力方面,提供了一個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

對彌補缺陷所投入的努力,最好不要多到阻礙、分散發展優勢的精力。

關鍵是記住,將自己最好的精力,放在發揮優勢上,別為了成為他人眼中的“完人”、“好人”,浪費太多精力。

當然,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要認清自己的優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毛說過,人是最怕認識自己的動物。

人的優勢分為兩類,一類叫執行優勢,一類叫激情優勢。

前者說的是一個人最擅長做什麼,後者說的什麼最能點燃一個人的熱情。

兩類優勢疊加的部分,也就是一個人最擅長又最熱愛的事情,即一個人最大的優勢所在。

最低級的努力,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

尋找自身優勢沒有其他的訣竅,需要“先實踐,再回顧”,然後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做哪些事最得心應手?我在當下的工作中最擅長什麼,過去的工作中哪些做得最成功?哪些工作,我最容易上手?哪些事情最讓我興奮?哪些是我最喜歡的工作,過去做什麼最開心?我對什麼樣的工作最有熱情?

比如,你如果在寫作中真想有什麼成就,那就不妨看看自己過去哪些文章得到的讚美最多。

又或者像泰勒一樣,看看過去的文章哪個部分最容易得到表揚。

在平時工作中,如果有哪位領導或師長願意誇獎你,記得千萬別“放過他”,

不如乘機將他的誇獎發揮到極致,他也許就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這世界沒有完人,但也沒有什麼人會一無所長。

如果說短板和優勢,共同組成了自己的能力版圖。

那所謂高效的方法,就是在現有的能力版圖之內,尋找最優的配搭方案。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部戲,你是自己的導演,不必把自己的角色搞得那麼難演。

其實人也像是服裝模特。

你是自己的設計師,不如把自己搭配得帥一點、高大一點,自信會來,榮耀也會來。

與大家共勉。

給文章點“在看”和轉發是最大的肯定與支持。

▂▂▂▂▂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