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最近,深圳的中學招聘教師的新聞,一個個神仙打架一樣的應聘,屢屢受到人們的關注。

10月30日,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發佈2020屆畢業生擬聘名單,20錄取者中,有19人畢業自華、大,其中有13清北本碩連讀,另外1師大本碩連讀,20人均為碩士以上學歷。

而不久前曾引起轟動的是深圳中學,今年9月,深圳中學公佈2019屆擬聘用的28名應屆畢業生名單,其中10來自

大,5來自華,28個畢業生中共4個博士,24個碩士。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身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也能看懂,社會中,靠著會讀書,是能找到工作的,學歷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而且,學歷應該是剛剛畢業的我們,佔比很重的一項。

即使,以後它的重要性會慢慢隨著我們技能能力的提高而降低,可是它也一直會佔據著重要的一環。

兩則新聞似乎在網上又引起了人們對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的討論。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學歷好,能力又強的人。而用人單位就是要這樣的人。

“會讀書的不一定會教書。還是專業性掌握了教書技巧的靠譜點吧!”,“學歷不等於一切,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國家資源培養了他們,他們只能做老師。浪費國家資源。”等等......

基本的贊同率高的評論這些不全面的評論的。乍一看很有道理,可實際上很無理。

民國時期,文豪大家湧現的時代裡。無論是蔡元培先生、陳寅恪先生、王國維先生......都能那個教育情況非常惡劣的情況下撐起了新中國後來的大學教育基礎。

他們都是很會讀書,也對教育有著自己優秀的方法。他們也從來沒有經過專業教學技能的培訓,就是會讀書,知道學習對一個人發展的重要性的,對國家的重要,全心把自己的所學教給有能力願意學的人。

而且選擇做教師,只是個人的選擇,不必上綱上線的。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這樣的評論一方面是我們普通大學的人佔社會的大多數,看到好的資源都在高學歷名校的的人身上,我們對自己未來的擔憂,還有點不甘心。

世界其實在我們看清它之前,其實就是這樣的。

我們對自己的未來的擔憂,來之自己學生時代的不努力,時間過去無法改變,人比人的不自信感。

這樣的評論,身為學生,不能全信,然後作為座右銘。

我們要承認學歷和能力是可以並存的。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這樣的一個社會現象,是很普偏的,身為學生的我們若沒法改變,就去正視它

我們要通現象看到一個事情:

學歷很重要,會讀書的人其實也是優秀的。

現實是,不同人才所具有的學歷和能力,既可以結合,也可以彼此割裂,並不只是“學歷低能力高”“學歷高能力低”這兩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情況,還有“學歷低能力低”“學歷高能力高”“學歷一般能力一般”等,在大學畢業生“過盛”的時代,最後一種類型的人恐怕佔據人才市場更大的部分。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連學習都做不好的人,身為學生,拿什麼讓人信服你做其他事情都會做好。

在短時間內無法測試出才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前提下,篩選應聘者的學歷和畢業院校也許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人是跟著錢走的,學歷和選擇工作之間沒有直接聯繫,只是本人的一個選擇而已。

社會中來來往往,都是利。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學歷更重要,還是能力更重要

整體來看,現有的爭論大多都是將學歷和能力簡單對立來討論。雖然我們還是學生,可是要在畢業前知道,實際上兩者的關係要複雜得多。

我們先簡單看看能不能從知道這兩個詞的意思。

學歷的含義在我們的思維意識中很清楚:是專科還是本科,是碩士還是博士,是名校還是非名校。這個是可以量化考慮的東西。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可是能力呢?

學習能力、生活能力,也包括工作需要的各種能力(領導、組織、溝通、交往的能力、技術和本領等),還可以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等,都是不可量化的,甚至是空洞的、模糊的一個東西。能力是什麼,我們讀書那麼久也沒能說清楚。

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受到個人、企業、崗位、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歸根到底,學校教育和企業崗位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並不一樣,而企業招人需要成本,選“學歷”,是一種經濟性、工具化的過濾程序

學校教育在本科階段對學生的考核偏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在研究生階段偏重理論思考、科研創新、論文寫作能力。

而企業對員工的要求超出了學校教育的範圍,看中的是員工的能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需要對應的技能和經驗,可是這些是需要實際工作時間的累積的,在校基本不會有過多的提升,導致校企之間存在一定的斷裂,沒法無縫對接。

一次次神仙打架一樣的招聘,會引起“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的熱議,導火線都是在招聘階段企業對非名校畢業生的所謂“歧視”,或者說機會的傾斜。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自高校擴招以來,嚴峻的就業形勢逐年加劇,工作崗位慢慢變成稀缺的資源,真正適合的、優秀的人才並非遍地都是。個人求職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企業很難依靠面試這一簡單的環節鎖定合適的人選。

因此,企業在選擇員工時總要付出很多代價的,包括時間和經濟成本。

在人才供過於求,良莠不齊的情況下,為了達成崗位與個人的高效匹配,節約成本,企業急需一個選擇人才的標準。有了標準,就會有區別的對待,就會有所謂的“歧視”。

為了定位到優秀的人才群體,企業就會將機會聚焦在名校,畢竟優秀的群體出現優秀的人才的概率更高。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企業的這種“歧視”代表著一種經濟性、工具化的過濾程序。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既然法律沒有任何規定,僅從道德上去苛求企業別“只看學歷不看能力”,並無現實意義。

而且,學歷是可量化看的見的,能力是看不見的。能力還有先天和後天的。而後天的能力,基本都是可以用主觀的刻苦學習,提高學歷習得的。

換一句來說,企業可以招一個學歷高的能力一般的,然後培養才一個高學歷能力中等的員工。相比低學歷的人才,也能培養出能力中等的員工。還是第一種更好。

況且,在一些行業,學歷甚至可以掩蓋某些能力的欠缺,或者是第一考慮。

深圳招教師20人錄取清華北大19人,大學生的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錢鍾書先生在《圍牆》中寫過一句話,雖然有些許誇張,可是大概也是那個意思。

“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

關注@粽子先生大學記,一個竭盡全力也想成為獨特的陳某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