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2020年1月已經過半,你們讀書了沒?Emmmmm~我才讀完了兩本,其中之一是《第三種黑猩猩》。

實話說,我是同步打開了另外好幾本書,然後被這書深深吸引了:萬萬沒想到這書這麼有意思,遠超預期,簡直是意外收穫,是2020年的第一份小驚喜。

這書是戴蒙德的第一本科普書,與《槍炮、細菌和鋼鐵》、《崩潰》合稱為戴蒙德的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據說這書最棒的一版來自上海譯文出版社——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但我讀的是中信出版社的這一版,不過,我個人感覺這一版也還不錯——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我讀的這一版在上海譯文的那一版基礎上做了刪減,勝在“簡明”,邏輯線條清晰,內容很好理解。雖然他是科普書,但它不死板,像聽教授講故事一樣,還順帶給你解釋一下現在的一些倫理、社會規則,比如,人類怎麼形成了一夫一妻的制度。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書有人文氣質,有哲學反思。

可以說,這書深深滿足了我的好奇心。


這是一本答疑解惑的好書

某天,一位書友在我的文章下留言,大意是:人類社會最終都發展成了男性主導社會,《人類簡史》指出了這一現象但沒有解釋原因。

當我看到這樣的留言,我會更加好奇:為什麼?就像我同樣好奇過: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同樣是靈長類動物,為什麼黑猩猩是黑猩猩,人是人?藝術的價值是什麼?人類出軌的動因是什麼,存在普遍性動因嗎?如果實行一夫多妻制,會出現什麼情況?如果性愛能充分彰顯人類動物性的一面,為什麼人類的性行為和其他動物會有這麼大差別?

我相信,諸位也曾對此好奇過,甚至和小夥伴們討論過。

如果一本書可以就上述問題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這本書當然值得一讀。

合上書,我能記得作者的這些觀點:

1、和黑猩猩關係更親密的是人類,而不是大猩猩。從DNA差異性來看,人類就是第三種黑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人類)。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2、人類的所有特徵都是演化形成的。比如人類喜歡群居是為了更好地防範外敵;人類習慣隱秘的性行為是為了保證族群的穩定和繁榮(確保親子關係的唯一性);男性和女性喜歡一對一結伴是為了更好地撫育後代保證自己的DNA能傳遞下去,不致滅絕。

目前社會中的每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都有漫長的形成史,且具有合理性。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3、人類進化史就是基因突變史,每一種突變都有重大意義。這些變化都是為了某種巨大好處。比如,人類女性演化出絕經期是為了族群的更長遠發展,方便女性對後代進行更好的撫育(其他動物在沒有繁殖力後通常就沒有生存價值了,但人類不是);比如,人類父親會參與照顧孩子是為了有效保證種族延續,基因傳承;馴化野生動物是因為動物可以幫到人類,種植農作物是因為這樣做獲得的食物更多。

3、性對所有動物都具有巨大影響力。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比如,花亭鳥會花大力氣搭建精美的花亭以吸引異性——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比如,性伴侶的數量可能影響雌雄性個體的體型——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比如,從整體意義上說,男性更易出軌是因為出軌行為能給自己留下更多子嗣——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作者據此總結出:從事藝術活動可以被翻譯為,你看,我生存無虞,有資本進行藝術活動,是更優質的伴侶;土豪喜歡買奢侈品送美女可以被翻譯為,你看,我有錢,我可以給你更好的生活,我們的後代可以獲得更好的撫育,我是優質伴侶。

特別有意思的是作者提到的悖論:比如,有的逃跑中的羚羊在看到獅子靠近時會作死一樣地故意做跳躍的動作; 人會吸毒,會使用有害化學品,小青年喜歡打架抽菸。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作者認為,人類的自我毀滅傾向和羚羊的跳躍行為一樣,是為了展現自己基因優良,體質好——你看,我身體好,基因好,即使做這些事也不會怎樣,我是絕佳伴侶~

總之,人類一步步走到今天,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為了繁殖,為了生存,為了穩定,為了種族,為了整體,為了讓基因能得到傳遞。

什麼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物競天擇?人類的延續就是最佳例證。

一邊看這書,一邊回想人類的社會行為,會覺得妙趣無窮(有種動物世界即視感)。

有趣是我擇偶擇書的重要標準,所以我喜歡這本書。更棒的是,這書在一本正經講趣味故事的同時也對一些人類行為做了反思。

誠懇的反思難能可貴

比如,人類抓捕黑猩猩以做研究——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人類缺少環境保護策略——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比如,人類會責備被自己滅絕的種族——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第三種黑猩猩》: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人?

關於外星生物,作者提出的一點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人類總是屠殺同類,如果存在更高文明的外星生物,那最好還是不要給對方發送信號了,因為對方很可能會屠殺我們。

這本書始終貫穿著作者對人類行為的反思,從更高角度審視人類族群。“第三種黑猩猩”算不上多偉光大,並不如自己吹噓得那麼好,但“這種黑猩猩”很有意思。屠戮也好,文明也好,都能集於一身——

“人真是奇怪的動物,文明的時候會那麼文明,談玄說理會那麼雋永,野蠻的時候又同野獸毫無分別,甚至更殘酷。奇怪的是這兩個極端就表現在同一批人同一時代的人身上。”

由此,可以說作者具有人文關懷吧,雖然常常只是隻言片語。但那種關懷是不做作的,是誠懇的。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這本書讓我反覆想起的一段經典臺詞:

今後,你們會碰到很多很多,你們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也會碰到很多你們覺得美好的、開心的、不可思議的事物。這個時候,作為一個人自然的想了解更多,學習更多。


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不能稱為人,連畜生都不如。


連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都不想了解,還能做什麼呢?不論如何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有很多不懂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麼都懂的樣子,那都是騙人的。進了好大學也好,進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那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死了。


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

以上回答來自長期關注閱讀與寫作,愛說真話的【書痴編輯】伍小仙,如果您對書籍、閱讀、書店、新媒體運營等話題感興趣,可以搜索關鍵詞:書痴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