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用母語撒謊容易,還是外語撒謊容易?

答案:用外語撒謊更容易


編譯:焦天辰


辨別一個人是否在撒謊不容易。當潛在的說謊者使用母語以外的語言時,這就更加困難了。語言學家調查了這個問題的原因。


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用外語撒謊比用母語撒謊更困難。然而,科研結果與之截然不同:用外語說實話明顯比用母語困難得多。這個出乎意料的結論是由兩個維爾茨堡大學的心理學家得出的研究結果。他們是 Kristina Suchotzki,第一心理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Matthias Gamer,實驗臨床心理學系教授。這兩個科學家現在將他們洞悉的事實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實驗心理學雜誌上》。

這些研究者的發現可能對特定人群的信用度上的評估過程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提供避難和庇護程序上。這樣的情況下,非母語人士的研究可能會讓人覺得更不可信,儘管他們說的是實話。這些研究發現也可以改變一些人的觀念 —— 那就是用外語交流的人通常被認為更不可信,儘管這種觀念並未被加以驗證。


缺乏在用外語說謊方面的研究

“全球化世界,越來越多的交流發生在某些或者全部交流者用一種不是他們母語進行交流的語言場景中。” Kristina Suchotzhi在研究背景中陳述道。有太多的情景激勵人們去說謊。想象一下,在一方商業夥伴想要使另一方商業夥伴相信她的產品的商業談判中。或者在一場殺人嫌疑犯試圖使警察相信他的不在場時間證明的辯證中。

到目前為止,司法鑑定的調查中主要聚焦於說母語和外語的人的感知可信度。這個調查顯示觀察者似乎更喜歡判斷母語者的陳述比非母語者的陳述更真實。“然而,只有少量的研究調查了人們用非母語時是否真的不擅長說謊,”心理學家說。


兩個矛盾的理論

曾經有兩種理論預測了用母語和第二語言欺騙和說實話的不同。

認知負荷理論的研究表明用外語說謊更困難。“與說實話相比,說謊被認為是一個要求更高的工作,” Kristina Suchotzki 解釋道。增加一門外語會增加認知方面的挑戰,這使得撒謊變得更加困難。

根據情感距離假說,用外語說謊更簡單應當是真的。這個假想基於說謊不是和真相相連,而是和更多的感情相聯繫。說謊者會有更高的壓力水平和更多的緊張感。語言學、心理學、心理生理學的研究表明相比於用母語說話,用第二種語言交流產生的情感更少。“基於情感距離假說,你可能因此預計用外語說謊會更少的產生感情,”Suchotzki 說。因此,這種減少的情緒的產生可能會有助於說謊。


實驗和結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Würzburg的心理學家領導了很多實驗,其中多達50名測試者必須完成一些具體的任務。他們被要求用他們的母語和外語一同回答很多問題——有時真實,有時欺騙。有些問題則是中性,例如“柏林是/不是在德國“;還有一些問題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例如”你是否吃過非法藥物“或”你會做一個裸體模特嗎?“。當測試的參與者回答問題時,科學家會測量他們的回答時間,皮膚電傳導和心率。


概括來說,結果如下

· 通常,回答情感類問題耗時比中性問題長。

· 用外語回答問題耗時也比用母語回答相應的問題長。

· 說謊比說實話耗時更長。

· 欺騙性答案和真實答案之間的時間差在第二語言中不如在母語中那麼明顯。

· 這種微小的差別並不是因為撒謊者要給出一個更快的欺騙性反應。而是用外語說真話比用母語說真話要花更長的時間。

· 不管是中性的還是情緒化的問題:在人們說外語的時候,真話和說謊之間的時間差通常都比較小。

研究者們相信這些發現反映了“情緒距離和認知負荷的拮抗作用”。“基於認知負荷理論,人們可能會覺得用外語需要承受更多負荷。說謊需要承擔更多負荷,” Kristina Suchotzki 說。而此次研究數據表明用外語說真話時候才會產生更多認知負荷和反應時間延長。

為什麼說謊時,這種反應時間延長更少或不存在呢?這就可以回到情感距離理論:用外語說謊時情感距離越長會消解掉更高的認知負荷。


  1.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Ly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is easier."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19 July 2018.
  2. Kristina Suchotzki, Matthias Gamer. The language of lies: Behavioral and autonomic costs of lying in a native compared to a foreign langua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2018; 147 (5): 734


本期編譯 | 焦天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