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一擊》短評+Q&A環節

映後時光 | 《悲歌一擊》短評+Q&A環節

《悲歌一擊》

映后时光 | 《悲歌一击》短评+Q&A环节

越南作為中國的鄰國,曾長期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並在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出現在電影銀幕上的“越南”,或多或少夾雜著不同民族、國家的歷史痕跡,戰爭片中的硝煙,愛情片中的純淨。而進入革新建設時期,越南電影秉持著自身的特色、風格走向了世界,並且一批海外越裔導演的崛起也為越南電影贏得世界眼光和認可。

一提到越南電影,陳英雄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代表人物。作為法籍越南裔的導演、編劇,憑藉著《青木瓜之味》《三輪車伕》《夏天的滋味》震驚了世界影壇。而《悲歌一擊》的導演兼編劇、剪輯師的黎光,出生于越南西貢,13歲移居美國。作為卓越的演員、舞者、歌手,他在百老匯及影視界飽受讚譽,同時他也對電影製作充滿熱情。作為一個自學成才的電影製作者,以及內心無法隔斷的故鄉情懷,他也將鏡頭對準了他的家鄉,越南那片讓人牽魂掛肚的土壤。

映后时光 | 《悲歌一击》短评+Q&A环节

《悲歌一擊》是黎光的第一部劇情片,以此闡述他不完整的越南成長經歷,表達他對改良劇深深的眷戀。故事講述了1980年代末的西貢,黑幫收債員勇和越南改良劇演員凌峰之間的情感牽扯。改良劇是越南一種現代民間戲劇形式,融合了越南南部民歌、樂調,以及傳統朵的一些特點。改良劇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曾一度是越南人民的主要娛樂活動,巧合的是,這部影片在2018年製作完成並公映,恰逢這項獨特的戲劇藝術誕生100週年。

映后时光 | 《悲歌一击》短评+Q&A环节

在影片中,勇是黑幫收債員,父母也是從事改良劇的戲劇工作者,他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耳濡目染長大,他與改良劇演員凌峰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命中註定。他們聊生活、聊改良劇、聊成長的經歷,很自然地相互吸引,但卻在勇被人刺死後終止。在影片的高潮處,凌峰正在演出,戲裡戲外他都失去了愛人,甚至是還僅僅萌芽狀態的美好情感。

黎光目前在紐約和越南兩地生活,他書寫了一份無法言明的青澀情感,以及兩個男青年在傳統戲曲裡相撞的故事,他用動人的音樂、精準的攝影,以及讓人夢幻的敘事氛圍,給觀眾一次美好的觀影之旅。

映后时光 | 《悲歌一击》短评+Q&A环节

【主創見面 Q&A記錄】

Q1:這個電影的故事背景是關於越南經濟改革時代,請問為什麼選擇改良劇來作為切口,是有什麼原因嗎?

A1:是的,這個電影發生在越南八十年代,我在移民美國前是在越南長大的,越南原來並不是一個國際化的國家,改良劇是普通民眾的主要娛樂活動。而我在拍攝這部影片時候,恰逢改良劇一百週年,這也是我想拍攝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

映后时光 | 《悲歌一击》短评+Q&A环节

Q2:拍攝這個長片,這個片子是取材於您的經歷還是社會上的材料?情節上的結構,高潮部分有兩個含義,您是如何構造這個結構的?

A2:這個故事百分之八十的經歷是基於我和我認識的人,我雖然沒有愛上過藝術家或流氓綁匪,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愛和被愛的經歷,在天台上和朋友交流就是我現實中的親身經歷。雖然很多人認為是個悲劇性的結尾,但我並不認為,我認為影片中的勇死得其所,他死在父母一直工作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另一個男主角凌峰來說,這次的死亡將成為他一生的藝術創造來源。

映后时光 | 《悲歌一击》短评+Q&A环节

Q3:在這個片子放映前,很多宣傳是冠以“西貢王家衛”,您是怎麼看的?

A3:是的,我是王家衛的超級粉絲,我深受他作品的影響,我也有意識模仿他電影的構圖、風格等,但我在看他電影之前,我就對這些元素感興趣。

映后时光 | 《悲歌一击》短评+Q&A环节

Q4:越南是否會拍攝保大帝(越南歷史上的末代君主),您是否有興趣拍攝這類題材的電影?

A4:是的,我很感興趣,但在越南要製作歷史題材的電影,是很難通過審查的。如果你想要塑造一個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或者一個備受人喜歡的歷史人物,都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艱辛的審查,都很難去拍攝的。

文字:林彥君

排版:胡潔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