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很多人知道林徽因的名字是因為她的緋聞,或者是她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但她真正為之奮鬥一生的是建築學,她親自進行各項古建築測量工作,拼盡全力保護古建築。

二戰中,美軍轟炸日本奈良前,邀請林徽因在奈良的地圖上標出了著名古建築的位置,以免文化古蹟被炮火毀於一旦。後來,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主持大規模拆除北京的古建築,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想盡辦法勸說他放棄拆除計劃,幾經勸說未果,又氣又急的林徽因指著吳晗的鼻子罵了他一頓。林徽因當時肺病未愈,嗓音嘶啞,這巨大的情緒起伏使她的病情加劇惡化,年僅51歲就離開了人世。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工作中的林徽因


林徽因與建築的故事遠不止此,人類與建築的故事也遠不止此。

原始人在學會修房子前只能在洞穴棲身,後來人們為了躲避風雨、保護家人和財產,建造起了一座座房屋。隨著文明的發展,學校、醫院等功能性房屋相繼出現,城市隨之形成。據說,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

人類與建築密不可分的關係,讓每一座建築都承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曾獲得過普利策獎的帕特里克·狄龍注意到了這些故事,作為歷史學家,他用筆記述了建築的前世今生;作為建築師,他分析了建築的變革和延續的歷程。

同樣愛好建築的斯蒂芬·比斯蒂,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了建築的故事。作為享譽國際的剖面圖大師,他為一座座建築畫就了一幅幅等比例肖像畫。比斯蒂不喜歡用尺子,每一幅圖都是他一筆一筆純手繪的。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他們二人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寫就了《建築的故事》,從埃及金字塔起到英國草磚房止,展現了橫跨3000年的人類與建築的歷史,並選取了16座傳世建築,細細講述建築背後的故事。16張全綵寬幅剖面圖帶我們近距離觸摸建築的細節,感受建築的溫度。

接下來,我就帶你從故事中窺探建築的歷史變革和延續。

建築的基礎——堅持住,別塌了!

浮萍隨波逐流是因為根基不穩,大樹卻因根系發達而安如泰山。遠古時期的人們從一開始就知道,穩定是房子的重要前提。不說別的,單是屋頂就耗費了人們不少精力。

一開始,人們用木樑做頂,鑑於木頭的抗壓力不夠,房屋只能建得狹窄黑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木匠們發明了木桁架,它的可以將房屋的跨度變大,傾斜的屋頂也有利於排出雨水。如果房屋過於寬闊,木桁架的支撐力就會下降,於是人們選用各種各樣的柱子支撐著屋頂,將壓力通過柱子轉移到地上。翻開《建築的故事》,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就是用這種方式保持穩定的,遠遠看去,神廟更像是柱子的森林。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木桁架與帕特農神廟


後來,羅馬人發明了磚石建造的拱券,這種穩定性更好架構能撐起跨度更大的房屋空間,門窗的開口也能相應變大,寬敞明亮的房屋提升了居住幸福感。混凝土的出現更增加了拱券的支撐力,工程師們大膽地將拱券轉一圈,形成一個半球形的穹頂,房子變得更大了。但是穹頂的壓力會將垂直於地面的牆壁向外推,導致房屋倒塌。所以,工程師們會圍繞穹頂建造一層層的半穹頂和拱券,將壓力轉移到地面上。位於土耳其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就是穹頂、半穹頂和拱券共同打造的建築。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拱券與穹頂


直到鋼筋出現前,建築的穩定性靠的都是屋頂間的壓力傳導,或者由柱子支撐。鋼筋出現後,它與混凝土製成的梁兼具抗壓性和延展性,讓建築的設計有了更多可能性,人們既可以建造世界第一高樓,也可以修建鳥巢。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鋼筋混凝土橫樑


建築的材料——探索和迴歸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時候,人們蓋房子只能就地取材,有什麼用什麼。左賽爾金字塔是用笨重的石頭搭建的,冰被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建成了冰屋,中國的古建築都是木結構。

漸漸的,人們發現石頭加熱後可以變成石灰,它與沙子混合成砂漿黏合性很強,再加入一些碎石塊得到的混凝土結實得不得了,如果把混凝土裝進模具裡,能使它變成任何形狀。後來,人們掌握了製作磚塊和玻璃的技術。這些新材料的出現,讓人們建起了羅馬的鬥獸場、巴黎聖母院和泰姬陵。後來問世的鋼筋讓混凝土如虎添翼,絕大多數現代房屋都會用到它。

人們對建築材料的不斷探索,帶來建築革新的同時,破壞了地球的環境。位於英國的草磚房為人們指引了建築材料的未來之路——就地取材建設環保型房屋,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草磚房


建築師薩拉·威格爾斯沃思和傑里米·蒂爾設計的草磚房南北通透,便於採光。保溫層是用舊報紙、秸稈捆、被子做的。堆起來的沙袋成為了隔音牆,把碎石頭裝進鋼絲籠做成地基,舊鐵軌枕木切割開就是窗框。除此以外,他們的屋頂上長滿了花花草草。雖然地處城市,但卻身處森林。

建築的風格——由簡到繁和刪繁就簡

帕特里克·狄龍和斯蒂芬·比斯蒂在《建築的故事》裡選取這16座建築是有原因的,它們分別是不同風格的開山之作,或集大成之作。

左賽爾金字塔可以說是石造建築的鼻祖了,它大約建於公元前2650年。為了保持穩定,金字塔分為內外兩層,建在被稱為“馬斯塔巴”的三層梯形石臺上。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左賽爾金字塔


希臘風格採用樑柱結構,帕特農神廟正面有8根柱子,兩側各有17根柱子,其內部也靠柱子支撐。

希臘人修建的神廟讓整個地中海的人為之讚歎,人們紛紛建起了希臘風格的建築。當羅馬帝國日漸強大,他們的所到之處便建起了

羅馬風格建築,他們用拱券建造的框架結構,讓建築外觀和內景有了更大的設計空間,聖索菲亞大教堂內的穹頂和馬賽克裝飾,使它的內景遠勝外觀。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聖索菲亞大教堂


生活在法國巴黎北部的絮熱是一名修道院院長,他在重建聖德尼大教堂時,極具創意地將圓拱拉得長長的,變成更加穩定的尖拱,開啟了

哥特式建築的浪潮。莫里斯主教在修建巴黎聖母院時就仿造了聖德尼大教堂的風格,它的尖拱輕盈,像要飛昇天際,光影在彩繪的玻璃窗上流淌。

哥特式建築的富麗繁雜讓人產生了審美疲勞,於是人們開始想念古典建築(古希臘和古羅馬式建築)。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嘗試再現古羅馬建築,但是能夠作為參照的古羅馬建築大多化為了廢墟,所以人們重新“發明”了古典建築,也就是文藝復興建築。這種風格的建築注重建築比例,多以對稱為主,整體簡潔樸素。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第奧為神父保羅·阿爾梅里克設計的圓廳別墅就是其中代表。遠在印度的泰姬陵也完美展現了對稱美。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泰姬陵


文藝復興建築引領了一段時間潮流後,人們的口味又變了,他們重新愛上了華麗的建築,壁畫、雕刻充斥其間,極盡奢華的巴洛克式建築應運而生。沃勒維孔特城堡和梅爾克修道院,都竭盡所能地重新定義華麗的概念。

洛可可式建築由巴洛克式發展而來,它生動闡釋了一句話——沒有最華麗,只有更華麗。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就在沼澤上建了一座華麗的城市——聖彼得堡。

看膩了富麗堂皇的建築,人們覺得“還是古典好啊,簡單耐看”,所以新古典主義建築拔地而起,他們模仿古典建築,但又沒有統一的式樣。同屬於新古典主義的美國白宮、英國威斯敏斯特宮、德國新天鵝堡長得都不一樣,英國的水晶宮除了式樣獨特之外,它還開啟了建築新時代。

現代建築更重視建築的功能性,外觀也應隨著功能而變化。比如包豪斯學校是一所設計學校,它的校舍結合需要分為工作坊、教室和宿舍三部分。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包豪斯學校


後來發展起來的美國建築、國際主義風格,都是在現代建築的基礎上誕生的。克萊斯勒大廈、悉尼歌劇院、蓬皮杜中心和草磚房,早已跳出了建築式樣的侷限,探索著建築更多的可能性。

最後再來說一下獨立於所有西方風格之外的中國傳統建築,其巍峨、雄渾和大氣的特點在紫禁城身上一一彰顯。

縱觀3000年來的建築風格,簡單和華麗你方唱罷我登場,十分切合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建築與人——貴族化到大眾化

建築與人之間的關係的重要轉折點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前,建造建築是一場人定勝天的博弈。

巴黎聖母院歷時180多年才修建完成。聖彼得堡的建設更是傾盡了全國之力——石匠不夠,彼得大帝嚴令全國不得在其他地方修建建築,石匠們不得不離開家鄉,前往聖彼得堡參與建設。戰俘們被安排去挖掘溝渠,罪犯們也被用來排幹沼澤。彼得大帝甚至徵收鬍鬚稅,用這些錢來建造聖彼得堡。

多年後,工業革命帶來了新的生產方式,流水線作業加快了生產速度,降低了產品價格,按下了時代的快進鍵。

石造金字塔怎樣變成環保草磚房?一本書帶你看透建築的前世今生

水晶宮


英國對水晶宮最初的設想是在博覽會後立即拆除,將其佔用的海德公園恢復原狀。然而,最終敲定設計方案的時,展覽會開幕時間已經迫在眉睫。面積相當於紫禁城建築面積一半的水晶宮,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就建設完成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它的造價也非常便宜,當時花費的8萬英鎊相當於現在650萬英鎊。2018年英國財政支出總額為8420億英鎊,650萬英鎊可謂九牛一毛。

以前,建築的修建者非富即貴。而現在,工業革命讓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建築的設計之美,人們不必耗費畢生積蓄、花掉半生光陰就能建好房子。可以說,建築的歷史就是從貴族化到大眾化的過程。

《建築的故事》中有句話寫得好,“每一棟建築,都有一個值得細說的故事。”把這些故事串起來,可以連結成一張人類與建築縱橫發展的脈絡圖,作為了解世界的一個全新視點,它生動的說明了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