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諮議局議員,是硤石商界的領袖、領軍人物。


鄉紳徐申如 | 浙江省諮議局議員,是硤石商界的領袖、領軍人物。

1

徐申如(上圖)名光溥,一八七二年生於硤石鎮芙蓉溪北,父親徐星匏,清附貢生,工書法,嫻習掌故,在鎮上獨資開辦徐裕豐醬園。

按徐氏族譜記載,徐氏祖居海鹽花巷裡,明代正德年間遷居硤石後開始經商,是名副其實的商賈之家。徐裕豐醬園開設於道光十六年(1836),是現在的海寧市裕豐釀造公司的前身,距今已一百七十多年。

徐星匏晚年雙目失明,徐申如由此承祖業經商,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商。詩人徐志摩便是這位富商的兒子。

鄉紳徐申如 | 浙江省諮議局議員,是硤石商界的領袖、領軍人物。

2


徐申如按族譜排行老七,人稱“老七爺”,據說頭大、身大、手大、腳大,梁實秋在《談徐志摩》裡曾說他是一位“胖胖的老者,頭上沒有幾根發,花白色的,下巴也是很大……是典型的一位舊式的商業中人”。

正是這位據說茹素的舊式商業中人深受近代實業家南通張謇“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在一九〇七年至一九三五年間先後出任硤石商會副會長、會長、主席近三十年,其間曾遞補為浙江省諮議局議員,是硤石商界的領袖、領軍人物。海寧的許多實業都是他獨資或與他人合資興辦的。

一八九七年合股創辦硤石第一家錢莊——裕通錢莊,後又開設人和綢布號、森大公木行。

一九一〇年與沈佐宸、深叔英等人籌集資金三萬元,創辦了硤石電燈公司,三年後建成發電,硤石始有電燈,同時拉開了海寧電力工業發展的帷幕。

一九一六年,與徐蓉初、許文伯等人發起集資一百股,資本總額一萬元,創立了商辦捷利電話股份有限公司,購置舊磁石式交換機一部二百四十門,於次年五月正式營業,鎮區較大商號、機關、事業單位裝通了電話,並在主要街道設置公用電話,其時裝有電話一百二十餘戶,是海寧的電信通信業的始祖。

硤石在宋代已有繅絲作坊,宋寧宗時所產紫微綢列為貢品,不過都為人工土繅絲,一九二四年,徐申如與李伯祿等人合資三萬元興建了雙山絲廠,兩年後正式投產,職工三百餘人,意式立繅車一百三十二臺,率先走上機械繅絲的道路,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相比人工繅絲大為提高,振興和發展了海寧的絲綢工業。

鄉紳徐申如 | 浙江省諮議局議員,是硤石商界的領袖、領軍人物。

3

不僅興辦實業,徐申如同時還熱心於公益事業,其母親八十壽辰時,與其兄徐蓉初共同將親友饋送的禮金在西寺後山麓創辦了貧民習藝所,設棉織、藤竹兩科,聘請技師兩名,招收失業貧民八十名。

一九三四年海寧遭受了罕見的旱災,河床乾裂,兩岸作物全部枯槁,災民不得不全家出動成群結隊向嘉善、平湖等地求乞。曾任海寧縣長的顧達一組織成立旱災賑濟委員會,由顧達一任主席,徐申如任常務委員兼上海分會主任。

《臺北海寧同鄉會訊》登載的顧達一的遺稿詳細地敘述了賑災的始末,談到徐申如時,顧達一寫道:“硤石為本縣重心所在,不論公債派額或地方籌款,硤石往往佔全縣之半,而申如先生能身先全鎮……硤石能募得賑款約三萬之譜,皆申如先生之力也。”因顧達一、徐申如等人群策群力,努力協助,災民終得平安度過災年。


不過,徐申如對海寧貢獻最大的一件事當是聯絡海寧紳商,讓擬建中的滬杭鐵路經過了硤石。當時浙江、江蘇兩省工商業發展較早,社會資金積累較多,上層人士已認識到鐵路是營利事業,一九〇八年兩省先後成立鐵路有限公司,協力修建蘇杭甬鐵路,浙江的築路經費由浙江省集股自辦。

按原來的勘測設計,這段自上海到杭州的鐵路經由嘉興、桐鄉崇德直線施工,而當時桐鄉的士紳擔心築路要徵用大量的農田,拆毀房屋和墳墓,壞了本縣的風水,竭力反對鐵路過鏡。

鄉紳徐申如 | 浙江省諮議局議員,是硤石商界的領袖、領軍人物。

徐申如當時任浙路公司董事,以他獨有的眼光看出鐵路“人利於行、貨暢其流”的重要,亟望通過發展交通改變硤石當時閉塞落後的面貌,一面與浙路督辦湯壽潛交涉,一面說服海寧士紳籌集資金三百萬銀圓,聯名具呈,懇請要求鐵路繞道由海寧境內通過。

當時主持滬杭鐵路勘測設計製圖工程的恰好是徐申如的本家侄孫徐騮良,也竭力支持鐵路改道。

這裡還有個說法,說當時設計了兩張圖紙,以硤石為界,一張稍微偏左,一張稍微偏右,拼接在一起看,鐵路線是直的,看不出拐了一個彎。

這更像一個傳說,起決定作用的當是徐騮良,徐騮良是著名的鐵道工程專家,曾出任隴海、津浦、滬寧、滬杭、浙贛等鐵路建設的總工程師,是我國鐵道工程學的先驅者,鐵路得以改道修建,也是得益於他的參與支持。

其實鐵路從海寧境內通過同樣遭到地方上的反對,並有農民聚眾抗議,反對破土築路,後經派員疏導才得以平息,因此線路避繞古墓造成曲線較多,自硤石鎮。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