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家有女初長成——子不教,父之過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那麼幾個和你心靈相通、情投意合的朋友,我們喜歡和他們說話,喜歡和他們相處。同時每個人身邊也總有那麼幾個人讓你感覺不舒服。或許是你們說話做事的方式不同,也或許是你們三觀的差異。但你有沒有想過,那些讓你不舒服的人兒時的模樣,他們呱呱墜地的時候是不是和你一樣,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他們童年的時候是否也天真爛漫?

鄰家有女初長成——子不教,父之過


一件小事:

我的一個朋友小A,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女孩6歲剛剛上學。女孩長得白淨漂亮,開朗大方,見人很有禮貌,身邊的朋友、鄰居都很喜歡她。小A對女兒也是百般呵護,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小A是個脾氣很急躁的人,遇事容易不冷靜。有一天小A發現女兒說謊,一直教育女兒要誠實善良的小A頓時發怒了,盛怒之下狠狠打了女兒。據小A說孩子不是第一次說謊,已經屢教不改,她跟我哭訴說:“我自己的女兒不管怎樣我都想讓她說實話,哪怕她犯了錯誤,只要說實話,我都會原諒她的,可是她為什麼總是說謊?”

你的不解也是我的迷惑

小A哭哭啼啼跟我講述了女兒說謊的原由,其實只是一件小事。女孩有個不好的習慣--咬指甲,屢教不改。小A發現女兒指甲的斷裂之處是被咬過的痕跡,問女兒是不是又咬指甲了,孩子不承認,說沒有。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讓小A很崩潰,她覺得自己很失敗,孩子怎麼可以說謊呢?明明已經告訴過女兒要誠實。我突然發現,小A陷入了自己的小巷思維裡。在她的邏輯裡面,她講過孩子就要懂,她講過孩子就要聽。可是孩子只有6歲。

鄰家有女初長成——子不教,父之過

為人父母,思考先行

我對小A說:“你不該生氣,你該高興。”小A迷茫的看著我。我幫小A分析:人類從降生開始,對這個世界是一無所知的。每個人的第一個老師都是父母,父母教給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孩子穿衣、吃飯、說話、行走。當孩子大一些父母教孩子讀書、識字,教孩子認識這個世界,學會與人溝通。你的孩子從不知道什麼是說謊開始到學會說謊是她成長的必經之路。你該高興這是孩子從幼年跨越到童年的標誌,現在教給孩子分辨善惡,教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不是正是時候嗎?孩子的言行是判斷孩子階段性成長的標準。一個幼小的孩童的思維是不完整的。我跟小A說,你以你成年人已經成熟的思維方式為標準去判斷一個孩子言行的正確性孩子怎麼會理解你,你的暴怒只會嚇壞孩子,不管是人或者動物,都有恐懼的天性和本能,她還不懂得是為什麼的時候她的思維是:被打-害怕-說謊,無限惡性循環下去。

鄰家有女初長成——子不教,父之過


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孩子會因為害怕、迷茫而變得不再那麼快樂,或許還會變得唯唯諾諾。烙印在她腦子裡的是恐懼,她只有用不停的說謊來保護自己不再被打。身邊那個你討厭的同事,沒有擔當、推卸之責任、見利忘義的人曾經是不是天真爛漫的孩童呢?

子不教,父之過。你已經長大,你能夠分辨是非,可是你的孩子是一張空白的紙,你在紙上畫下什麼模樣,你的孩子就是什麼模樣。拿掉你的成熟邏輯、成熟三觀吧,和你可愛的孩子處在同一視角你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就像小A的女兒一樣,6歲說謊,是提醒父母該教孩子認知世界樹立三觀了。等到她青春期或許會早戀。那麼請你記住,不要因為孩子早戀而惱怒、憂心,那是該教給她正確認識愛情的最美年華。

鄰家有女初長成——子不教,父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