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今天櫻桃姐姐晚上下班的時候,碰巧遇到樓上的鄰居。她剛剛看見我就開始說:“櫻桃,你不知道我今天晚上從幼兒園接孩子回來的時候,他老師又和我說我家的孩子非常自私。

每次他喜歡的玩具只能他自己玩,別的小朋友連碰一下都不行,他還去搶別人的玩具,把別的孩子弄的哇哇直哭。你說,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自私啊?”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正好樓上的莉莉也接孩子回來了,“你不知道我們家的萌萌,早上給她燉了雞蛋。我就嚐了一下味道,她就哭天喊地,說我吃她的東西了。說完就把雞蛋端走了。你們說一下,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以自我為中心,吃點虧都不行?”

看著兩個寶媽愁眉苦臉的模樣,櫻桃姐姐不禁想起最近剛剛看的BBC紀錄片。它講述了cherry為了把她的女兒養的聰明可愛,她拜訪了的七位媽媽,瞭解一下他們的養育方式。

裡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有一個十四歲的白人女孩,對媽媽沒有尊重和感激,非常自我和叛逆,飲酒嗑藥,出現了很多讓媽媽痛苦不堪的行為問題。而青春期所顯示出的問題,形成並不在青春期,而是來自童年期的養育。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殘忍無情是孤弱無助的童年熬出來的,自私無恥是百般遷就的童年溺出來的。青春期的出走、自殺、犯罪,看似是孩子的表現,其實是父母的養育結果。”

比如片中那個黑人媽媽,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拼命地做三份工作,想要給三個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可是他們沒有任何感恩,反而一到週末就去逛玩具店,去買到所有想要的東西,揮霍無度,甚至對母親惡語相向。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孩子們的表現讓人唏噓:到底什麼養育方式會讓孩子的自私心理越來越強?我們應該怎樣鼓勵孩子成長為一個無私充滿愛的人?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孩子的自私是怎樣產生的?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學齡前兒童自私是正常的現象

代表他自我意識的提高

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羅伯特 S.費爾德曼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中說:自我中心思維是學前期兒童的一個標誌性特點。

自我中心思維是指不考慮他人觀點的思維。學齡前兒童不理解他人具備與自己不同的視角。自我中心思維表現出以下兩種形式:缺乏對“他人從不同物理視角看待事物”的意識,以及不能認識到他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觀點。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這裡強調一下自我中心思維並不意味著學前期的兒童故意以自私或不考慮他人的方式思考問題。

其實對於3歲之前的寶貝來說,他們是沒有“德性” “性本善”或者“性本惡”,他們的特點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還不會觀察和考慮別人。這時候的“自私”是很正常的表現,這也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不斷提高,他在不斷地成長。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致

有些父母本身就是喜歡佔小便宜的人,他們教導孩子的方式,也是讓孩子在外面不能吃虧,有小便宜要佔。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之前櫻桃姐姐有一次坐公交車。旁邊的孩子對他媽媽說:“媽媽,我想吃蛋撻。”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是一個小姑娘買的蛋撻。沒想到他的媽媽直接說:“你去直接拿就好了。”

他就直接去搶了,小姑娘嚇壞了,使勁攥緊手裡的袋子不同意。他的媽媽陰陽怪氣的在旁邊說:“不就是個蛋撻嗎?他還是個孩子,就給他吃吃唄!”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作了不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項針對幼兒的心理調查顯示,53%的孩子有自己模仿認同的對象,而其中78%的孩子以自己父母為認同的偶像。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有些父母嫌貧愛富,每次到學校接孩子的時候,遇到有錢的家長就是滿臉笑容,遇到家境不好的孩子家長就會露出嫌棄鄙夷的表情。

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對家庭富裕的人熱情,對待家境不好的人嫌棄,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來自父母的溺愛

在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都是心肝寶貝,特別是現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更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自覺不自覺地就對孩子過分溺愛了。

殊不知,卻造成了孩子任性、霸道、不懂禮貌、以自我為中心。長此以往,孩子的獨立性就受到影響,成為長不大的孩子。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無私心中有愛呢?


01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如果孩子幫爺爺拿藥、幫媽媽掃地、把手中的零食讓給鄰居家的小妹妹等關心他人的行為,父母應該去多用精神方面去讚揚鼓勵孩子。比如可以給孩子多講幾個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是週末的時候帶他去動物園認識不同的小動物。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如果給了過多的物質獎勵,有時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是為了物質,一切都是為了利益,也會造成孩子對其他沒有利益的事情漠不關心。


02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

對孩子提出的需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假如不合理,則堅決否定,並且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合理。父母不要預先為孩子承諾的太多,一手包辦孩子的成長,面面俱到,不要總想著孩子沒有這個、沒有那個。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假如父母總是包辦代替,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一切東西都來得太容易了,也不懂得珍惜。甚至會變得越來越懶惰,覺得一切有爸媽就好了,不用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

03

教孩子懂得幫助別人

父母要為孩子做出榜樣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個樣子。”父母平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在家裡孝敬父母,出門幫助親友。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週末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孩子享受幫助別人時的喜悅。時間長了,孩子會越來越喜歡幫助別人,為別人著想。

04

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給孩子提供為別人著想的機會

孩子之所以會以自我為中心,是因為他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華盛頓大學的斯托特蘭德博士通過研究發現,鼓勵孩子去想象別人的感受或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愛心。

比如,孩子搶了其他小朋友心愛的玩具,媽媽可以說:“如果是你最心愛的玩具被比你大的孩子搶走了,你會怎麼樣?”這樣孩子就能逐漸學會換位思考,不再做出傷害別人的事。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比如,爸爸下班之前,媽媽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在外面辛苦工作一天了,一會兒主動幫爸爸拿公文包。”奶奶到家裡常住,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奶奶的腰不好,奶奶走路的時候你要攙扶著她哦。”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為他人著想的習慣。

當心,你無私地愛卻養出自私的孩子!

最後,我們要知道,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懷抱走上社會,自私不會隨著時間而慢慢變少。我們在給孩子滿滿愛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成長成一個無私的、心中有愛的真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