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澄:持之以恆鑄重器

1957年,您從華中工學院畢業留校,從此紮根喻園。此後60餘年裡,您一直工作在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一線,致力於自動化、數字化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

您啃的都是“硬骨頭”。

您和團隊曾3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看看您獲獎成果的研究週期吧——

研製全身伽馬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術與裝備,20年;完善汽車發動機曲軸磨床,30年。

有人問,花那麼長時間搞設備,值嗎?

怎麼不值?1996年,您帶領團隊與企業密切合作,開展立體定向伽馬射線全身治療系統的研發,成功研發出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打破了昂貴進口設備壟斷各大醫院的局面。這種伽馬刀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還可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惠及數以萬計的患者。

您2008年的獲獎項目“高性能發動機曲軸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術與系列成套設備”,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德、美、日等國幾乎壟斷了世界汽車曲軸製造設備的高端市場。為了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從1979年到1983年,您和團隊在孝感機床廠與工人們同吃同住,研製出國內第一臺數控高速全軸自動曲軸磨床,此後又經過20多年的不斷升級改造。如今,我國生產的汽車曲軸磨床不僅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而且結構簡單,價格比國外便宜一半!

對這樣的時間跨度,對這樣的科研成果,同行無比欽佩:“段老師熬得住!”

這段歲月裡,您最難忘的是一棵樹。

您入學時,正值華中工學院初建階段,您和同學都要在節假日參加基建工作,常常是上午種樹,下午在工地當小工,學校的東二樓、東三樓,都有您挑過的磚。

您還種下了一棵樹。

經過幾十年的風雨洗禮,當年的小樹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您經常去看它。您走到華中科大附屬中學,拐到西南角,再往北數,路邊第二棵,那棵高大的法國梧桐,就是。

“現在樹幹粗得我一個人都抱不攏了!”您看著它,微笑。

也是在那段歲月裡,您還在籃球場上衝鋒陷陣。您個兒高,1米8,是學校籃球隊的第一任隊長,專打後衛。1954年,籃球隊拿到了湖北省冠軍。您正高興,時任院黨委書記的華工傳奇校長朱九思叫住了您,第一句話就問:“你的學習成績怎麼樣?”您說:“還可以。”朱九思認真地說:“還可以也不行。華工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不是隻要你會打球。”

從那時起,每晚10點宿舍熄燈後,您就會搬一大一小兩個凳子到走廊上,藉助路燈把因為訓練耽誤的課補回來。

您說,您一直記得這次對話。

朱九思退休後,您去看望他,他還是督促您好好工作,科研要做大做強。

您說:“自己如果學不好、做不好,就對不起學校、對不起他。”

您沒有辜負老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04日第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