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這是日本航空母艦的第12篇作品,主講獨特的日本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全文共計:4302字,配圖18幅

  • 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各個軍種需要互相之間配合協作才能有最高的戰鬥力。而日本則不同,海軍和陸軍之間有著極大的矛盾。他們都不想讓對方有好日子過,都不打算互相提供他們的資源。這才導致日本陸軍竟然也自己開始建造起了航空母艦。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反應日本海軍和陸軍矛盾的漫畫

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不和存在了幾十年之久。最早的淵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在後來的日俄戰爭中,日本陸軍拒絕了日本海軍增援旅順。導致在旅順戰役中,日本陸軍付出了傷亡5萬人的代價,在最終佔領了旅順。

日本陸軍也因此對日本海軍懷恨在心,在之後的日子裡,雙方常常明爭暗鬥。再加上海軍和陸軍要爭奪有限的軍費撥款,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到達了最高峰。海軍的軍部餐廳都會立一個牌子“陸軍和狗不得入內”。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還會爭奪資源

雙方的矛盾非常嚴重,甚至海軍的螺絲釘往右擰,陸軍的螺絲釘就一定要往左擰。日本陸軍購買了德國的先進發動機,日本海軍又花錢重新找德國購買了一次。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日本陸軍和海軍才發現,他們仿製出來的發動機零件都不通用。

這場鬧劇發展到了最後,結果就是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都為了自己的面子,不想向對方借用先進的武器。於是他們只得自己研發需要的裝備。日本海軍自己研發了坦克,而日本陸軍則也開始自己研製航空母艦。這就是日本陸軍航空母艦的來源。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日本海軍制造的坦克

  • 秋津丸號

建造背景

事實上,日本陸軍已經有了一些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他們在海軍的協助下建造了神州丸號運輸船,他可以彈射飛機起飛。神州丸號甚至還有一個機庫,日本陸軍忽悠海軍說要“馬欄甲板”(存放戰馬的地方),從而為該艦爭取到了一個機庫。

不過這樣一艘載機的運輸船還遠遠不夠,他的飛行甲板太短,根本無法回收戰機。於是到了1939年,日本陸軍希望可以建造一型更加先進的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將會擁有全通式飛行甲板,並且可以起降輕型的戰機以支援作戰。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神州丸號運輸船,可以將飛機彈射起飛,不過他無法回收戰機

日本陸軍將這艘新式艦艇命名為了丙型特殊船。不過這艘船與先前的神州丸號不同,日本陸軍並不打算讓海軍幫助自己建造它,而是選擇了自己設計建造。甚至日本海軍直到他建造完成後,才知道日本陸軍竟然自己造了航空母艦。

設計特點

丙型特殊船首次擁有了全通式甲板,長123米、寬23米。不過由於艦艉有一座用來吊放登陸艇的4噸起重機,嚴重干擾到了飛機降落,且艦上沒有安裝著艦裝置。因此此時的丙型特殊船還不能起降戰機,只能作為一艘運輸船來使用。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最初狀態的丙型特殊船,尾部的起重機對降落影響嚴重

在艦體右舷處設置有一個艦橋和煙囪,全艦隻在飛行甲板的後部安裝有一座升降機。由於該級艦還要搭載登陸艇,因此機庫內只能存放8架戰機,不過甲板上還可以放置20架左右的戰機。(也正因此該級艦也被稱為最早的兩棲攻擊艦)

性能數據

艦長:161.34米

艦寬:23米

吃水:7.6米

標準排水量:11800噸

武器系統:2座88式75毫米高射炮、10座38式75毫米野戰炮、6座96式25毫米高射機槍

航速:20節

艦載機:28架(機庫內8架,作運輸船時甲板可停放20架)

服役動態

1942年1月,丙型特殊船竣工服役,日本陸軍將其命名為秋津丸號。服役後的秋津丸號一直在執行著運輸任務,他將大量的飛機運輸給了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日本陸軍。1943年9月,陸軍決定將他改造成一艘真正可以起降戰機的航空母艦。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正在起降戰機的秋津丸號航空母艦

很快,秋津丸號航空母艦開始了改造。它的飛行甲板被縮短到了110米,不過也足以起飛戰機了。原先干擾降落的艦尾處起重機被移到了艦橋的後部,同時在飛行甲板上也安裝了一套著艦裝置。現在的秋津丸號航空母艦真正可以起降戰機了。

在最初,秋津丸號航空母艦搭載的是日本陸軍的中島九七式戰鬥機。在改裝之後,日本陸軍決定讓其搭載三式聯絡機。這種戰機既可以執行偵察任務,還可以攜帶小型的炸彈,對敵人進行攻擊。(不過實際能夠造成的傷害非常小)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秋津丸號航空母艦

在1944年7月30日,秋津丸號航空母艦的改造終於完成。不過此時的日本陸軍還面臨了一個問題。他們的飛行員都沒有在艦上著艦的經驗,而能給他們進行指導工作的就只有日本海軍了。這一次,日本陸軍終於放下了面子,求日本海軍傳授經驗。

秋津丸號的幾名飛行員來到了海軍的橫須賀基地。一開始,日本海軍見他們來求自己,也就傳授了這些飛行員一些經驗。不過這些飛行員卻還不滿足於此,希望能實際體驗一下在航母上降落。日本海軍見他們竟提出這種要求,立刻把他們趕了回去。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秋津丸號上裝備的三式聯絡機的前身,是德軍的Fi-156偵察機

沒辦法,日本陸軍只能自己進行嘗試。經過了幾個月的摸索訓練,秋津丸號航空母艦的飛行員們終於掌握了在航空母艦上降落的技巧了。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秋津丸號執行了一些反潛任務,不過並沒有取得什麼戰果,也沒有受傷。

不過此時的日本敗局已定,他們在萊特灣的決戰中也再次失利。日軍只能作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撤掉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讓他們運送士兵和物資到前線作戰。而秋津丸號這艘非主力航空母艦當然也被推上了前線,執行危險的運輸任務。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包括雲龍號航空母艦在內,多艘日軍航母在這段時間的運輸任務中被擊沉

1944年11月9日,秋津丸號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編隊被調離。接著在11月12日,他就搭載著2567名陸軍官兵、104艘特攻艇等,加入了“ヒ”81船隊。在這隻船隊中,還有我們之前介紹過的神鷹號航空母艦。他們將會經過舟山群島前往菲律賓。

不過此時,美軍已經用潛艇編隊建立了一條嚴密的封鎖線,這隻龐大的運輸船隊當然也難逃覆滅的命運。在他們經過對馬海峽的時候,美軍潛艇就發現了秋津丸號航空母艦所在的船隊,並對他們進行了追蹤。在11月14日,美軍終於發動了攻擊。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神鷹號航空母艦也在這隻船隊中,他的任務是為艦隊護航

顯然,神鷹號根本沒有能力照顧好這樣一隻龐大的艦隊。美軍的皇后魚號潛艇盯上了毫無還手之力的秋津丸號航空母艦,並向他發射了魚雷。脆弱的秋津丸號左舷遭到魚雷命中,很快就引爆了在船內運載的彈藥,在幾分鐘內就沉沒了。

而就在2天之後,神鷹號也自身難保,他也被美軍潛艇發現之後擊沉。在秋津丸號航空母艦上的損失異常慘烈,艦上搭載的陸軍官兵有2300餘人被戰艦一起拖入了茫茫大海之中。秋津丸號航空母艦翻沉於福江島西北約40km處。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擊沉了秋津丸號的皇后魚號潛艇

  • 熊野丸號

建造背景

到了戰爭中期日軍在太平洋上連續受到的美軍的強烈打擊,航母編隊元氣大傷,必須要一段時間來慢慢恢復。儘管日軍有大鷹號、雲鷹號、海鷹號、神鷹號這4艘航空母艦來為運輸線護航,但在面對美軍強大的潛艇編隊時還遠遠不夠。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大鷹級航空母艦,他們不僅沒能保障運輸線的安全,甚至自身都多次受傷

因此陸軍在1943年提出將戰前建造的特TL型油輪改造成護航航母,執行為艦隊護航反潛的任務。最終,在1944年3月,日本陸軍和海軍達成協議,分別對一批特TL型油輪進行改造。同時,他們決定再建造新型的航空特殊船,稱作M丙型。

在這大敵當前的危機時刻,日本海軍終於決定協助陸軍建造這型航空母艦。在整體設計上,M丙型艦與先前的秋津丸號航空母艦非常相似,但是在很多細節的設計上都更加完善。他們希望該級艦可以進行反潛工作,同時支援登陸作戰。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特TL型護航航母

技術特點

M丙型航空特殊船的設計基於先前的秋津丸號,因此它也擁有110米長、23米寬的飛行甲板。M丙型一上來就在飛行甲板上安裝了一套著艦系統。同樣的,因為還要搭載登陸艇,所以該艦機庫僅能裝下8架,飛行甲板上可以搭載18架戰機。

與先前的秋津丸號航空母艦不同,M丙型航空特殊船取消了位於右舷的上層建築,他的煙囪也被設計到了側舷。升降機被安置在了飛行甲板中部,並不是像秋津丸號一樣放置在了艦尾位置。不過由於飛行甲板不夠大,所以飛機不能降落。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M丙型航空特殊船

性能數據

艦長:152.7米

艦寬:19.58米

吃水:7米

標準排水量:8258噸

武器系統:8座75毫米高射炮、6座25毫米高射炮

航速:19節

艦載機:26架(8架在機庫,18架可以停放在飛行甲板上)

服役動態

M丙型航空特殊船在1945年1月28日下水,3月31日竣工,日本陸軍將這艘新式戰艦命名為熊野丸號。不過由於此時日軍的航母編隊已經不復存在了,熊野丸號航空母艦也沒有執行任何任務。在這段時間內,他都停泊在港內,進行一些訓練任務。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熊野丸號航空母艦

很快,戰爭便結束了,熊野丸號航空母艦便被作為一艘復原船使用。在1947年以前,熊野丸號一直被用於將海外日軍運回日本。1947年,熊野丸號被出售給川崎汽船株式會社,並被轉為商船使用。不過這一舉動卻遭到了美方的反對。

日本認為熊野丸號航空母艦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戰鬥力,且噸位較小,因此希望可以將它改裝成商船使用。不過美方認為熊野丸號既然是一艘已經建成了的航空母艦了,按照規定就理應被拆除。原則問題不能因為噸位小就被擅自篡改。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戰後的熊野丸號航空母艦換裝了豎直的煙囪

因此熊野丸號航空母艦也沒能最終保留下來,迫於美方的壓力,熊野丸號於1948年被廢棄並拆解。因此從熊野丸號建造完成到最終被拆毀,他並沒有獲得任何的戰果,甚至就連搭載幾架艦載機,都能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小結

秋津丸號和熊野丸號是日本陸軍建造完成的2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然而大家對這2艘戰艦有著多種截然不同的稱呼。有人說是輕型航母,有人說是護航航母。我們也不能認為他們說錯了什麼,不過從建造目的上來看,這些稱呼還不夠準確。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熊野丸號航空母艦模型

從建造目的上來講,日本陸軍希望能擁有一型自己的航空母艦來支援他們的陸地作戰。因此他們在搭載了艦載機的同時,也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登陸艇。有了這些設計,使他們在理論上來說可以很好的完成對登陸部隊的支援任務。

而這的確與後來出現的兩棲攻擊艦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我更加傾向於的一個稱呼,是兩棲攻擊艦的前身。用這個名字來稱呼他,的確能夠更加符合秋津丸號和熊野丸號被建造出來時的定位。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二)——陸軍航空母艦:熊野丸號和秋津丸號

秋津丸號航空母艦模型的封面畫,可以看到在艦尾處有一個釋放登陸艇的滑道

不過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秋津丸號和熊野丸號2艘航空母艦並沒能最大幅度的實現他們的價值。在他們短暫的服役生涯中,竟然更多的是以一艘運輸船的姿態出現的。不過這也正象徵著日軍在在敗局已定之時還在不擇手段,試圖苟延殘喘。

本期關於秋津丸號和熊野丸號航空母艦的介紹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在下一期中,我將會為大家帶來信濃號航空母艦,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