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或將成為文物藝術品市場回暖的一個拐點

2020年,或將成為文物藝術品市場回暖的一個拐點

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古玩藝術品市場已經迎來了三次週期性“機遇”波動:第一個機遇是在1995年至1997年,第二個機遇是在2003年至2005年,第三個機遇是在2009年至2011年。

根據國內外經驗,藝術品市場一般也有周期性,大約一個週期為5-10年。據此分析,2009-2011年為中國藝術市場的第三個機遇期,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到今天經歷了7年的低迷期,所以,2020年藝術品市場有機會迎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第四個機遇。

2020年,或將成為文物藝術品市場回暖的一個拐點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會有那個時代獨屬的烙印。作為歷史洪流中的投資者而言,以史觀的視角審視一切,讀懂時代,讀懂當下,找尋規律,抓住機會,才能穩站時代的潮頭。

收藏文物藝術品成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原因在於:文化藝術品收藏是傳承家庭文脈的上佳選擇。文物藝術品不僅可以賞心悅目,與心靈對話,而且其具有歷史、文化和學術的傳世價值,同時凝聚著父輩文化理念的價值取向。

2020年,或將成為文物藝術品市場回暖的一個拐點

收藏藝術品象徵著一個人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地位,是進入高層次文化圈的通行證。

古玩藝術品的唯一性和壟斷性增加了藝術品的價值,尤其是高端稀缺的藝術品精品,伴隨著收入的增加和通貨膨脹,需求會越來越大,其價格也會越來越高。大量的研究表明,由於藝術品資產與其他資產的收益率關聯不大,所以藝術品特別適合做企業或家庭資產組合配置的選項。

富人具有鉅額的財富,其社會責任和未來家族的遺產安排是無法迴避的問題。古玩藝術品資產由於其隱蔽性和價格的難以確定性,成為富人在資產配置中稅收籌劃和代際傳承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2020年,或將成為文物藝術品市場回暖的一個拐點

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就是錢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收藏圈也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為自己收藏了,而是為社會、為國家收藏。

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於藏品的數量多少和價值高低,還在於藏家的精神和品格。藏家以個人之資金,盡畢生之精力,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給自己、給後輩、給國家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物質財富。

既彌補了文博部門的不足,保護了歷史,又為館藏文物增加了來源。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等均辦起了私人博物館,將本屬於自己個人的藏品讓社會共享。一句話:2020年,或將成為文物藝術品市場回暖的一個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