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不一定為實,不要被外在矇蔽了雙眼


眼見不一定為實,不要被外在矇蔽了雙眼

每天對你微笑的人,真的就是在笑嗎?待人彬彬有禮、從來不發脾氣的人,真的就是這樣子嗎?下班後一直在加班的人,真的就是好員工嗎...

生活中,在我們身邊,肯定都有著這樣一些典型,被大家誇獎、被樹成先進...,彷彿一切都是美好的樣子。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過去的我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說好那就好,不好也和自己沒有關係,何必勞神。

可是,那天聽一位姐姐講故事,結合自己的體會,以及近期讀《老子》中的一些典故,我想我是有點開竅了。

1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道廢棄,才會提倡仁義;智謀出現,才會產生偽炸;六親不和睦,才有孝子慈父;國家昏亂,才會出現忠臣。

這是《老子》第十八章中的內容,是揭示現實社會的混亂和病態,重在砭時。

因為,在老子看來,大道應該是順應自然之道的,而仁義、智慧、大偽、孝慈、忠臣之類都是在自然之道被破壞、私有制產生以後的昏亂現實中出現的,是對大道的背離和否定,社會是發展了,私慾卻增多了,因此,老子竭力提倡清靜無為、順應自然之道。

讀完本段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想法,當我在閱讀時,朦朧中腦海裡是有一點被觸動的,因為我想到了逆向思維,就彷彿思路被打開了一般。

我們每天都在提倡仁義、智慧、孝慈、忠良等,可是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些?難道老子說的不對嗎?正是因為沒有遵循天道,所以出現了不好的情況,所以本來應該是順應自然的東西卻變成了稀缺產品,成了被表揚的東西...

於我來說,重要的不是老子說了什麼,而是它告訴了我,遇到事情,我們不要只看表面,而要逆向的看、辨證的看,這樣才能夠更加清明、不糊塗,慢慢形成自己綜合性的觀點,不被外界牽著走。

眼見不一定為實,不要被外在矇蔽了雙眼


2

無獨有偶,第二天午餐後遛彎的時候,一位姐姐向我講述了許多原單位的八卦。

曾經認為非常好的人,每天加班加點搶著幹活兒的人,在她眼裡竟是上班幹私活,下班做樣子的主兒。

記得,曾有另外一位同事也評論過:每天在朋友圈曬加班的人,你覺得他在做什麼?

當時的我不懂,因為在我看來,他確實加班了呀,曬一曬又何妨?我們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人愛彰顯,有人默默無聞,也不能因為他愛顯擺就抹殺他的成績呀。

現在想來,所有事情都變成了一個圓,都有點清晰了。

看事情還是不能只看表面,不能把人想壞了,但也不能被膚淺的東西蒙蔽雙眼。

眼見不一定為實,不要被外在矇蔽了雙眼


3

想起曾經認識的一些人,以及目前正在接觸的一些人。

有些人,你覺得他很任性,喜怒形於色,不高興了就會撇嘴,錯了就會說出來,某些時候還會咄咄逼人...

這樣的人,最初接觸的時候,可能我們不喜歡,但是反過來想,或許這樣的人才更加真實,他們把一切都表現於外了,沒有其它的什麼壞心思。

相反,一些皮笑肉不笑的人,對每個人微笑,心裡的小九九卻又轉的飛快,他的話有幾分真幾分假,或許自己都不知道。

這個社會有其陽光的一面,也有其陰暗的一面,我覺得我們不需要謹小慎微到不敢邁步、說話,但也不要做什麼都不知道的“局外人”。

堅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內心有著一杆秤,然後去走自己的路,或許這樣,會活得更加簡單、篤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