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不要被外在蒙蔽了双眼


眼见不一定为实,不要被外在蒙蔽了双眼

每天对你微笑的人,真的就是在笑吗?待人彬彬有礼、从来不发脾气的人,真的就是这样子吗?下班后一直在加班的人,真的就是好员工吗...

生活中,在我们身边,肯定都有着这样一些典型,被大家夸奖、被树成先进...,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过去的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家说好那就好,不好也和自己没有关系,何必劳神。

可是,那天听一位姐姐讲故事,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近期读《老子》中的一些典故,我想我是有点开窍了。

1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弃,才会提倡仁义;智谋出现,才会产生伪炸;六亲不和睦,才有孝子慈父;国家昏乱,才会出现忠臣。

这是《老子》第十八章中的内容,是揭示现实社会的混乱和病态,重在砭时。

因为,在老子看来,大道应该是顺应自然之道的,而仁义、智慧、大伪、孝慈、忠臣之类都是在自然之道被破坏、私有制产生以后的昏乱现实中出现的,是对大道的背离和否定,社会是发展了,私欲却增多了,因此,老子竭力提倡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之道。

读完本段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当我在阅读时,朦胧中脑海里是有一点被触动的,因为我想到了逆向思维,就仿佛思路被打开了一般。

我们每天都在提倡仁义、智慧、孝慈、忠良等,可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难道老子说的不对吗?正是因为没有遵循天道,所以出现了不好的情况,所以本来应该是顺应自然的东西却变成了稀缺产品,成了被表扬的东西...

于我来说,重要的不是老子说了什么,而是它告诉了我,遇到事情,我们不要只看表面,而要逆向的看、辨证的看,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明、不糊涂,慢慢形成自己综合性的观点,不被外界牵着走。

眼见不一定为实,不要被外在蒙蔽了双眼


2

无独有偶,第二天午餐后遛弯的时候,一位姐姐向我讲述了许多原单位的八卦。

曾经认为非常好的人,每天加班加点抢着干活儿的人,在她眼里竟是上班干私活,下班做样子的主儿。

记得,曾有另外一位同事也评论过:每天在朋友圈晒加班的人,你觉得他在做什么?

当时的我不懂,因为在我看来,他确实加班了呀,晒一晒又何妨?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人爱彰显,有人默默无闻,也不能因为他爱显摆就抹杀他的成绩呀。

现在想来,所有事情都变成了一个圆,都有点清晰了。

看事情还是不能只看表面,不能把人想坏了,但也不能被肤浅的东西蒙蔽双眼。

眼见不一定为实,不要被外在蒙蔽了双眼


3

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些人,以及目前正在接触的一些人。

有些人,你觉得他很任性,喜怒形于色,不高兴了就会撇嘴,错了就会说出来,某些时候还会咄咄逼人...

这样的人,最初接触的时候,可能我们不喜欢,但是反过来想,或许这样的人才更加真实,他们把一切都表现于外了,没有其它的什么坏心思。

相反,一些皮笑肉不笑的人,对每个人微笑,心里的小九九却又转的飞快,他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或许自己都不知道。

这个社会有其阳光的一面,也有其阴暗的一面,我觉得我们不需要谨小慎微到不敢迈步、说话,但也不要做什么都不知道的“局外人”。

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内心有着一杆秤,然后去走自己的路,或许这样,会活得更加简单、笃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