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愛的人?這本書滿分推薦


怎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愛的人?這本書滿分推薦

鄰居老嫂子生了三個孩子,大兒子、二女兒、小兒子,現在孩子們早已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按理說老嫂子可以享享兒孫福,安度晚年了,然而現實卻是三個孩子沒有一個讓她省心的,自己老了還要想著幫扶孩子們。

大兒子賺點錢就買醉,媳婦三天兩頭的跑,剩下兩個幼兒,老嫂子不得不管;二女兒小小年紀就在打工的地方找了個人,沒幾年生了孩子,離婚,又跟另外一個跑了;小兒子前幾年賺了一些錢,膨脹了,開始賭博,所有的錢和物全沒了,還欠下一屁股債。

有時候鄰居們說起來,覺得老嫂子很可憐,可是卻從沒有人想過,為什麼這樣不省心的孩子都讓她給攤上了?

教育是一項技術活兒,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好的壞的,為人父母脫不了干係。

1.一本小學生讀物,卻值得每位父母來讀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寫的是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學年的生活,期間穿插著老師每月給學生們講的故事,以及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具有啟發性意義的文章。

該書的譯者是夏丏尊先生(1886-1946),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語文教學耕耘者。如此一位教育名家,竟說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淚流。

在夏老先生眼裡,這是教育的一種理想狀態,書中的父母、師長在教育引導孩子中的行為令人慚愧,倘若世間家長、老師都能夠如此,該有多好。

書中全是一些小事件,就彷彿發生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一般:同學打架了,老師怎樣處理;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了,該如何;自己的孩子辱罵別的同學,怎樣給孩子講道理,如何做?以及邀請同學來家裡,一些細節中怎樣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的人格...,潛移默化中,道理、觀點就通過文字內化成了孩子自己的東西,慢慢的一個有愛、正直、優秀的小學生就這樣呈現在了我們眼前。

儘管這是一本小學生讀物,但強烈推薦為人父母的讀一讀。

當孩子開始讀小學,有一定理解能力了,可以伴著他一起去讀。這不僅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對父母來說也是很好的一次洗禮,看看理想狀態中的父母該如何去教育和引導孩子,如何做一個更加合格的父親或母親。

怎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愛的人?這本書滿分推薦


2.安利柯的父母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1)除了說教,你還可以嘗試其他方法

當弟弟的老師來家訪時,安利柯對母親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於是父親給他寫了一封信,告訴他,數年前當你生病時,你的母親徹夜照顧你,要為你發瘋,對於這樣為你不惜捨棄生命的母親,你竟如此的不敬。人世間最苦的事情之一就是失去母親,將來當你回憶起曾對母親做出的種種不孝之事,再怎麼後悔也來不及...

於是父親告訴兒子,對於親生的母親,不該再說無禮的話,萬一一時不注意,把話說錯了,要從心裡悔罪,向母親道歉。

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個點:其一,道理要講,不要認為他還是孩子,就縱容他的錯誤;其二,可以通過寫信或其他方式溝通,而不僅是當面說教;其三,父母換位,本例中父親代母親說就比母親自己說要強。

一些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你和他講這些道理有用嗎?不講肯定沒用,但講了就可能有用。現在的孩子智商都很高,信息來源太多,各方面受影響,你不講就有可能錯失引導他們最好的機會。

溝通方式上,寫信、記日記、錄視頻...都可以嘗試。記得曾有個同事說,她現在每天記日記,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女兒,記錄她的成長,記錄想對她說的話,女兒也經常會看媽媽寫的日記,交流想法,母女關係特別好。現在同事女兒已經讀初一了,乖巧、優秀,大家都喜歡。

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非常用心的事情,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用自己的行動、言語去引導,有付出才容易結出更加甜美的果實。

(2)除了跌倒在爬起來,你還可以他山之石攻玉

安利柯的日記裡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剛剛下雪,小夥伴們都很興奮,堆雪人、打雪仗,安利柯和爸爸走著,欣賞著這熱鬧場景。突然,一個老人哎呦一聲,不知道哪裡來的雪球,打到了老人眼上,所有人都停下來,緊接著有人開始伸張正義:這是誰呀,趕緊站出來...,說的特別難聽,最後打到老人的小學生戰戰兢兢的站了出來...

回家的路上,爸爸就問安利柯,如果是你,你有承認過失負擔責任的勇氣嗎?安利柯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爸爸提醒他一定要記住啊。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安利柯的爸爸,通過身邊的一些事件、其他孩子的事情,拿出來引導自己的孩子,潛移默化中將道理告知。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鄰里之間、親朋之間,經常會因為一些有的沒有的事兒鬧彆扭、大打出手,大人成為了仇人不說話了,孩子看到長輩也不叫了。那時候媽媽就經常和我們說:大人之間是大人的事兒,跟你們小一輩的沒有關係,如果我們出現類似情況,你們該怎麼稱呼還要怎麼稱呼,不能不說話。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要在一點一滴中去引導孩子,通過其他人的一些事件把道理提前預警,減少他們走彎路、跌倒的次數,這樣豈不是更好?

(3)除了教育,你最應該做的是這個

安利柯有一對非常完美的父母,他們不僅知道該如何教育引導孩子,更加重要的是他們自身就是非常正能量的人。

有一次安利柯請同學來家裡玩,石匠的兒子也來了,小石匠剛剛從爸爸那兒來,滿身都是石灰,做到凳子上留下了一層厚厚的灰,就在安利柯想要擦的時候,爸爸制止了他,並且事後告訴他:

如果在朋友面前擦,那就無異於罵他,為什麼把這裡弄髒?一方面他不是有意的,另一方面他身上沾的是從勞動中帶來的,見了勞動的人絕不應該說髒...。你應該愛小石匠,一則他是你的同學,二則他是勞動者的兒子。

這就是安利柯的父母,他們有著極為正能量的東西,他們也把這些傳給了兒子,有如此父母,安利柯怎麼能夠不成長為一個有愛的人呢?

開篇我們提到的那位老嫂子,聽說她年輕的時候就不是善茬,從來沒有說過婆婆一句好,為人處世一點虧都不能吃,這樣性格的她,身邊的孩子們肯定也會照著葫蘆畫瓢,讓人不省心。

教育需要方法,但最為重要的還是父母本質中,身體力行做出來的樣子。育人先正己身,你永遠都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對象。

怎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愛的人?這本書滿分推薦


3.日記體也是一種教育手段

書中除了自己父母的教誨,安利柯還記錄了許多事件,老師的、其他父母的...,通過記錄安利柯看到了那個紳士的兒子在辱罵同學的父親後,紳士要求兒子道歉,同時自己和勞動者握手的過程,看到了老師對大家的寬容與愛...

這是一個四年級學生寫的日記啊,因為記錄、因為記錄中的思考,安利柯對身邊的人事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對自我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記得幾年前我開始寫感恩日記,記錄自己一天的生活,運動、讀書、健康以及穿插於其中的成長和感恩,記著記著,我發覺生活的煩惱變少了,感恩的事情每天都有,而且每天成長一點,慢慢積累而成的是更好的自己。某天,驀然回首,竟發現自己走了那麼遠,已經成長到了從未想象過的一種狀態。

因此,如果可以,建議父母鍛鍊培養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可以取一個正向的名字,例如**的感恩日記、**的成長之旅...,陪著孩子去記錄他們的成長,引導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幫助他們不急迫、慢慢的、每天成長一點的遇見更好的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是墜入紅塵還是翱翔天際,不同的引導真的天壤之別,請盡我們最大努力去愛他們呵護他們,伴著他們經歷這多彩世界,走過自己的生命旅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