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爱的人?这本书满分推荐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爱的人?这本书满分推荐

邻居老嫂子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女儿、小儿子,现在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按理说老嫂子可以享享儿孙福,安度晚年了,然而现实却是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让她省心的,自己老了还要想着帮扶孩子们。

大儿子赚点钱就买醉,媳妇三天两头的跑,剩下两个幼儿,老嫂子不得不管;二女儿小小年纪就在打工的地方找了个人,没几年生了孩子,离婚,又跟另外一个跑了;小儿子前几年赚了一些钱,膨胀了,开始赌博,所有的钱和物全没了,还欠下一屁股债。

有时候邻居们说起来,觉得老嫂子很可怜,可是却从没有人想过,为什么这样不省心的孩子都让她给摊上了?

教育是一项技术活儿,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好的坏的,为人父母脱不了干系。

1.一本小学生读物,却值得每位父母来读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们讲的故事,以及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性意义的文章。

该书的译者是夏丏尊先生(1886-1946),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语文教学耕耘者。如此一位教育名家,竟说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泪流。

在夏老先生眼里,这是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书中的父母、师长在教育引导孩子中的行为令人惭愧,倘若世间家长、老师都能够如此,该有多好。

书中全是一些小事件,就仿佛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般:同学打架了,老师怎样处理;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了,该如何;自己的孩子辱骂别的同学,怎样给孩子讲道理,如何做?以及邀请同学来家里,一些细节中怎样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的人格...,潜移默化中,道理、观点就通过文字内化成了孩子自己的东西,慢慢的一个有爱、正直、优秀的小学生就这样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尽管这是一本小学生读物,但强烈推荐为人父母的读一读。

当孩子开始读小学,有一定理解能力了,可以伴着他一起去读。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对父母来说也是很好的一次洗礼,看看理想状态中的父母该如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如何做一个更加合格的父亲或母亲。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爱的人?这本书满分推荐


2.安利柯的父母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1)除了说教,你还可以尝试其他方法

当弟弟的老师来家访时,安利柯对母亲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于是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数年前当你生病时,你的母亲彻夜照顾你,要为你发疯,对于这样为你不惜舍弃生命的母亲,你竟如此的不敬。人世间最苦的事情之一就是失去母亲,将来当你回忆起曾对母亲做出的种种不孝之事,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

于是父亲告诉儿子,对于亲生的母亲,不该再说无礼的话,万一一时不注意,把话说错了,要从心里悔罪,向母亲道歉。

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点:其一,道理要讲,不要认为他还是孩子,就纵容他的错误;其二,可以通过写信或其他方式沟通,而不仅是当面说教;其三,父母换位,本例中父亲代母亲说就比母亲自己说要强。

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你和他讲这些道理有用吗?不讲肯定没用,但讲了就可能有用。现在的孩子智商都很高,信息来源太多,各方面受影响,你不讲就有可能错失引导他们最好的机会。

沟通方式上,写信、记日记、录视频...都可以尝试。记得曾有个同事说,她现在每天记日记,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女儿,记录她的成长,记录想对她说的话,女儿也经常会看妈妈写的日记,交流想法,母女关系特别好。现在同事女儿已经读初一了,乖巧、优秀,大家都喜欢。

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非常用心的事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用自己的行动、言语去引导,有付出才容易结出更加甜美的果实。

(2)除了跌倒在爬起来,你还可以他山之石攻玉

安利柯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刚刚下雪,小伙伴们都很兴奋,堆雪人、打雪仗,安利柯和爸爸走着,欣赏着这热闹场景。突然,一个老人哎呦一声,不知道哪里来的雪球,打到了老人眼上,所有人都停下来,紧接着有人开始伸张正义:这是谁呀,赶紧站出来...,说的特别难听,最后打到老人的小学生战战兢兢的站了出来...

回家的路上,爸爸就问安利柯,如果是你,你有承认过失负担责任的勇气吗?安利柯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爸爸提醒他一定要记住啊。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安利柯的爸爸,通过身边的一些事件、其他孩子的事情,拿出来引导自己的孩子,潜移默化中将道理告知。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有的没有的事儿闹别扭、大打出手,大人成为了仇人不说话了,孩子看到长辈也不叫了。那时候妈妈就经常和我们说:大人之间是大人的事儿,跟你们小一辈的没有关系,如果我们出现类似情况,你们该怎么称呼还要怎么称呼,不能不说话。

聪明的父母都知道,要在一点一滴中去引导孩子,通过其他人的一些事件把道理提前预警,减少他们走弯路、跌倒的次数,这样岂不是更好?

(3)除了教育,你最应该做的是这个

安利柯有一对非常完美的父母,他们不仅知道该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自身就是非常正能量的人。

有一次安利柯请同学来家里玩,石匠的儿子也来了,小石匠刚刚从爸爸那儿来,满身都是石灰,做到凳子上留下了一层厚厚的灰,就在安利柯想要擦的时候,爸爸制止了他,并且事后告诉他:

如果在朋友面前擦,那就无异于骂他,为什么把这里弄脏?一方面他不是有意的,另一方面他身上沾的是从劳动中带来的,见了劳动的人绝不应该说脏...。你应该爱小石匠,一则他是你的同学,二则他是劳动者的儿子。

这就是安利柯的父母,他们有着极为正能量的东西,他们也把这些传给了儿子,有如此父母,安利柯怎么能够不成长为一个有爱的人呢?

开篇我们提到的那位老嫂子,听说她年轻的时候就不是善茬,从来没有说过婆婆一句好,为人处世一点亏都不能吃,这样性格的她,身边的孩子们肯定也会照着葫芦画瓢,让人不省心。

教育需要方法,但最为重要的还是父母本质中,身体力行做出来的样子。育人先正己身,你永远都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爱的人?这本书满分推荐


3.日记体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书中除了自己父母的教诲,安利柯还记录了许多事件,老师的、其他父母的...,通过记录安利柯看到了那个绅士的儿子在辱骂同学的父亲后,绅士要求儿子道歉,同时自己和劳动者握手的过程,看到了老师对大家的宽容与爱...

这是一个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啊,因为记录、因为记录中的思考,安利柯对身边的人事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自我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记得几年前我开始写感恩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运动、读书、健康以及穿插于其中的成长和感恩,记着记着,我发觉生活的烦恼变少了,感恩的事情每天都有,而且每天成长一点,慢慢积累而成的是更好的自己。某天,蓦然回首,竟发现自己走了那么远,已经成长到了从未想象过的一种状态。

因此,如果可以,建议父母锻炼培养孩子记日记的习惯,可以取一个正向的名字,例如**的感恩日记、**的成长之旅...,陪着孩子去记录他们的成长,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帮助他们不急迫、慢慢的、每天成长一点的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是坠入红尘还是翱翔天际,不同的引导真的天壤之别,请尽我们最大努力去爱他们呵护他们,伴着他们经历这多彩世界,走过自己的生命旅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