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1500首大眾喜歡的新詞

宋詞復興,是在中國一千年以來的第一次復興。宋詞復興,應該以數量巨大,涉及國家,家庭,人的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大眾喜愛的新詞,以產生普遍且巨大的文化影響,以促進宋詞的復興。

在北宋和南宋,填詞最多的是辛棄疾,一生作詞816首。蘇軾作詞340首,周邦彥作詞300首,再加上宋軾四大弟子作詞近500首。這近兩千首宋詞,奠定了宋詞體系的基礎與精髓。

現在弄出來的宋詞歷史,其實都是顛倒是非,倒著講宋詞。學術界認可並熱捧的蘇軾詞,周邦彥詞,辛棄疾詞,都不是宋朝的主流宋詞。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蘇軾以詩為詞,周邦顏時間跳躍的詞,辛棄疾以之為詞,對於當時傳統主流宋詞的破壞力和影響力都是驚人的巨大,幾乎是毀滅性的。

主流宋詞的老大,頭把交椅是晏殊宰相,現在中國無人提及。宋詞近三百年繁華,一千年消亡的經歷,對於千年宋詞今必復興的現時,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宋詞復興至少需要1500首大眾喜愛,大家皆知的新詞。詩詞成為協會內部相互評說的小眾文化,本身就存在巨大問題。詩詞幾千年來,都是大眾的。

毛澤東的一生,用了二十三個詞牌,作了三十四首新詞。

作為宋詞復興,數量還是略少了一點。毛澤東的新詞是宋詞復興的根本和基礎,也是宋詞復興的方向和道路,這是人民的自發選擇與決定。宋詞復興,必須有大量的新詞,新詞的數量不夠,影響不充分,宋詞無法復興。現在的中國,必須有人像宋朝的蘇軾,周邦彥,辛棄疾那樣,敢想,敢寫,敢於發表出去。

我們認為,中國文化復興,講得有一些太多了,做得有一點太少太少了。講的道理老百姓聽明白了,有的比學者還要明白。現在的問題是幹,文化復興究竟怎麼幹。當年,蘇軾和辛棄疾的非主流宋詞,反對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不像現在這樣的被學術界所熱捧。

關於新詞的格律,就是新詞語言的陰陽平衡問題,建議應當寬容和開放。現在網上有格律測試軟件,中國擁有天文數字的中學和大學語文與文學老師,他們才是格律方面的頂級專家。中國需要1500大眾喜愛的新詞,由於新詞的格律問題,國家還沒有正式出臺規定,或者法律。清朝康熙御旨和幾個人說一說,都不能作為規定和法律,只有具體的宋詞本身說了算。

中國需要1500首大眾喜歡的新詞


中國需要1500首大眾喜歡的新詞


中國需要1500首大眾喜歡的新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