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發展堪憂 應對何去何從

【特別關注】

“我從來沒有對我們的國家感到如此恐懼”,美國著名媒體人、《紐約客》雜誌專欄作家蘇珊·葛拉瑟近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表感言,她指的是當前美國民眾最關心、或許是唯一關心的話題——新冠肺炎疫情。截至4月5日,美國累計感染病例已經超過31萬例,位居全球之首,死亡人數超過了8500人。另據白宮官方表態,“即便防控措施得當,美國最終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也會在10萬至24萬人。”事態發展令人擔憂。

1、疫情高峰 正在迫近

美國阿克西奧斯網站報道,美國副總統彭斯4月1日承認,“就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人數而言,意大利可能是與美國‘最相似’的地區。”這不是愚人節笑話,這番聲明足以表明美國當前疫情的嚴峻。

以美國疫情的“震中”紐約市舉例,當下紐約的情形不禁讓人哀懼。據一段在YouTube網站上流傳的視頻顯示,3月31日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家醫院的後門,醫院人員用叉車將一具具屍體裝入冷凍貨櫃,然後貨櫃車再將這些屍體拉走。如此觸目驚心的場景令人不忍直視,但這就是紐約的現狀。截至今日,紐約州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超過3500。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麥克·安德魯斯表示:“五角大樓在4月2日收到了美國聯邦政府的訂單,要求提供10萬隻裝屍體的衛生袋發放給美國衛生局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份特殊的訂單令人不寒而慄。

一向樂觀的特朗普總統終於在3月31日白宮舉行的疫情發佈會上發佈了悲觀消息:“接下來兩個星期將會‘很痛苦’。美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疫情的高峰正在來臨,且來勢洶洶。”此前兩天,特朗普已經建議將全美“社交距離”指令延長至4月30日,收回了他此前希望在復活節即4月12日前讓美國經濟重啟的言論。

2、加強民眾社交控制

特朗普在白宮舉行的發佈會上強調:“遵守防疫指南事關生死。”白宮新冠肺炎疫情協調官博克斯在現場展示了預測疫情的相關模型,她表示“如果不加控制,美國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可能達到150萬至220萬。”

眾所周知,防控傳染病的最好手段就是隔離。從本週開始,美國加大了對民眾的“社交控制”。4月1日前後記者所在的大華府地區即華盛頓特區、馬里蘭州、弗吉尼亞州紛紛出臺嚴格的“居家令”,即除非買藥、買食物以及必須從事的工作外,所有人一律不得外出,違者將被處以數千美元罰款或者面臨坐牢。為顯示重視,華盛頓特區的市長鮑澤給市民打電話勸告大家“為了安全,待在家裡”。記者觀察到,周圍的社區並沒有實行所謂的封閉式管理,也沒有警察或者執法人員設置路障查驗人員出入,一切均靠自覺。從4月1日開始,華盛頓特區街上的行人確實少了很多,但還是有一些人到超市購物和在街上行走。快遞公司、草坪維護人員等還在作業。較少的民眾出門遛狗、散步。不過外出的行人中戴口罩的比例較之前有所提高。由於有更多數據顯示沒有症狀的人正在加劇傳播,4月3日的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宣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建議,即民眾可以在自願基礎上遮面進行防疫,包括使用口罩或者紗巾。此前美國政府並不主張無病症的人戴口罩。據美聯社報道,在疫情較為嚴重的紐約、洛杉磯等地,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的當地居民人數顯著增加。衛生專家稱,儘管傾向於建議公眾戴口罩,但擔心因此分配給醫護人員本就捉襟見肘的口罩更加不夠。特朗普建議民眾將醫用口罩留給醫護人員。

毋庸置疑,美國的醫藥研製實力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體現。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3月30日白宮在疫情發佈會上展示了一臺美國雅培製藥有限公司研製的6磅重的小機器。該機器可用於檢測疑似病人,可在15分鐘內出結果。此外俄亥俄州一家著名的研究機構發明了給N95口罩消毒的設備,該設備可每天消毒12萬個口罩,消毒後一個口罩可以被重複利用20次。上述新冠病毒檢測設備和“口罩消毒機”已經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

在公共安全面臨威脅的時候,有時候個人的權利不得不受到限制。據報道,儘管新澤西州早在3月21日就發佈了“居家令”,但還是有一個小鎮的居民罔顧社交聚會禁令舉行大型的訂婚派對。當地執法部門聞訊後取締了派對並起訴了相關責任人。

與此同時,疫情期間美國社會也出現了不少溫暖的瞬間,在大災大難期間凸顯人性的光輝。“醫護人員的犧牲是照亮這個黑暗時刻的燈塔。”當紐約州州長科莫呼籲退休的醫護人員回到抗擊疫情的隊伍中後,短短10天多達7.6萬名退休醫護人員和醫學院學生報名“參戰”。當紐約市應急管理辦公室人員給退休醫護人員打電話尋求幫助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回覆就是,“我會去”。3月27日紐約市民自發集體在家門口為抗疫人員鼓掌;國際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在全球範圍內向一線抗疫者提供免費咖啡;紐約四季酒店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住宿;赫茲租車公司為紐約的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租車服務;美國的社區組織發揚互助精神,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幫助。

疫情期間還不乏浪漫感人的瞬間。一位名叫鮑勃的美國男子與被隔離的妻子“隔窗”慶祝67週年結婚紀念日。耄耋之年的鮑勃手捧一個畫著愛心的標語板向妻子展示愛意,紙板上寫著“我已經愛了你67年,我依然愛你,結婚週年快樂!”此情此景令人感嘆疫情無情人有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美國老牌樂隊后街男孩5位成員居家隔離期間,隔空重聚再唱經典作品《我想用那種方式》,為隔離的民眾加油打氣。

3、學者反思“自利文化”

“人類病了,全世界都需要幫助。”與民間頻繁閃現人性的光輝相對照的是,美國部分政府官員的表現“令人失望”。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3月29日在推特上評論稱,“美國對新冠病毒的應對是世界上最差的。這令人震驚,並且與一個無論在氣質還是在智力上完全不適合這份工作的領導人有很大關係。”

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沃爾特3月23日在《外交政策》雜誌發表名為《美國競爭力已死》的文章稱,美國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聲譽一直是其力量的最大來源之一。然而,新冠病毒足以將其終結。特朗普政府遲緩的、利己的、混亂的反應,會使美國喪失數萬億美元和成千上萬個本可被挽救的生命。沃爾特認為,美國應對疫情失敗的原因一部分源於其對輝煌歷史的傲慢,另一部分來自自利文化的潮流。美國民眾需要反思這樣一個選舉政治體系,“獲得招募和獎勵的都是那些最善於將自己賣給出價最高的人。”展望未來,政治的根本變革可能是僅能看到的一線希望。

3月29日《華盛頓郵報》刊文批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文章稱,當新冠肺炎在美國蔓延時,蓬佩奧卻在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比如忙著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打毫無意義的“口水戰”;用切斷援助的方式勸說阿富汗政府內部擱置分歧好讓特朗普實現選舉前從阿富汗撤軍的承諾;在七國集團外長會上推動其他國家在公報中加入“武漢病毒”的表述。文章稱,蓬佩奧執著於將疫情歸咎於北京,但對於意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來說,這種過激的言論毫無意義,因為他們歡迎中國提供的醫療設備,而從美國那裡什麼也得不到。

近日不斷有美國學者發文呼籲世界各國加強多邊協調,中美合作抗疫。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近日發表題為《當我們最需要多邊主義的時候,就新冠肺炎疫情譴責中國是不必要地削弱多邊主義》的文章,呼籲美國政策制定者重新調整美中關係。美《外交政策》雜誌刊文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本應為中美兩國提供超越彼此分歧、攜手應對共同威脅的絕佳機會。

(本報華盛頓4月5日電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湯先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