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不能只靠提高糧價,根本在於提高農業自身活力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不能只靠提高糧價,根本在於提高農業自身活力


糧食價格是基礎性價格,也就是說,糧食價格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絕大多數的商品價格,糧食價格的波動會導致整個經濟波動。同時,糧食價格直接關係到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所以,糧食價格關乎國計民生,保持糧食價格總體穩定至關重要,特別是大宗農產品和涉及民生的重點“米袋子、菜籃子”價格必須保持穩定,也就是說,不能簡單地靠提高糧價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伴隨經濟的增長,社會商品價格水平也在不斷上漲,城鄉居民的生活成本也會上升,而農民還要同時面對生產成本的上升,種糧補貼就是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必要措施,如玉米種植補貼。實際上,世界許多國家對農業都有補貼。另外,補貼也有個種植結構調整的導向作用,如大豆補貼等。其他一些小品類農產品,由於市場佔比較小,難以對整體物體水平造成大的影響則以市場調節為主。

嚴格意義上說,補貼只能是對農民種糧積極性起到保護作用,是“底線”思維,真正激發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還是要提高農業自身活力,通過科技推廣、規模經營、結構改革等手段增加種糧收入。農民收入增加了,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提高農業自身活力、增加農民種糧收入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通過科技推廣提高糧食生產技術水平。目前農業科技飛速發展,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但推廣應用不夠,很多技術成果沒有轉化為生產力,“科技增收”潛力巨大。

二是通過規模經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是通過種植結構調整提高總體收益。

四是通過集約經營提高農產品品質,實現優質優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