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是歷史上非常讓人震驚,而且細思恐極的冷知識!

今天憨貓與大家再分享幾個歷史上讓人震驚,細思恐極的冷知識。

在人類學研究史中有一個有趣而殘酷的名詞,叫“塔斯馬尼亞島效應”。

在很久以前的人們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文明總是在逐漸優化進步的,至少不會倒退。

但是科學家對塔斯馬尼亞島的考古研究中的發現,讓大家震驚了!原來在封閉的環境下,人類會扼殺自己的思維

這幾個是歷史上非常讓人震驚,而且細思恐極的冷知識!

在最後一次冰河期時,海水水位相當低,比現在低七八十米。這時候,海洋麵積變小了,很多島嶼露出了水面,很多島嶼連成了一片。

這個時候,決定一部分人類命運的時刻到來了。

印第安人的祖先,此時跨過了白令海峽,來到了面積相超過亞洲大陸,卻沒有一個人的廣闊新天地。

南島人的祖先,乘坐小小的獨木舟,跨過淺淺的海峽,來到了澳大利亞和太平洋上千千萬萬個小島上。

等到冰河期過去,海水上漲起來,通途變天塹,他們就和留在歐亞大陸舊世界的人類永遠地告別了,從此開始了禍福未知的新生活。

現在的我們知道了他們的後事。印第安人的祖先,日子過得不錯,因為那麼廣闊的世界,沒有人和他們競爭,比起鬥得你死我活的舊世界,真是進入了天堂。但是,

他們的後人卻要為祖先的錯誤買單

這幾個是歷史上非常讓人震驚,而且細思恐極的冷知識!

印第安人通過白令海峽陸橋進入美洲的時間不大合適,那時候人類捕獵技術大發展,但是農業技術還沒有,印第安人的祖先為了餬口,屠殺了美洲大陸上幾乎全部易於馴化的大型野獸,只剩下羊駝等極少數可供馴化的大型動物。

陸橋消失後,印第安人的祖先與世隔絕。他們沒有畜類可供役使,農業和畜牧業發展不起來,生產力極端低下,沒有足夠的餘糧養活大量不事生產的人,導致技術研發緩慢。雖然瑪雅人在天文、曆法上很先進。但是局部的先進意義不大。

印第安人好歹還去了一片廣闊的大陸,資源雖然沒有歐亞大陸多,但也湊合。

但南島人的祖先做出來幾乎徹底錯誤的選擇。他們從印度尼西亞出發,從一個小島,來到一個更小的島。

雖然有些人來到了澳洲大陸,但澳洲大陸是極端貧瘠的,現在富裕那是因為有科技的因素。

一部分更可憐的人來到了澳洲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島上,再也回不去了,孤獨地留在了世界的盡頭。

他們何止是不再進步,根本就是在不斷退步。因為他們的先人只有4000多人,這些人的數量是無法傳承現有的技術的。

於是,每隔一段時間,一種技術就會失傳。

他們本來還會使用骨制工具,後來這些工具越來越簡單,最後竟然完全的失傳了。

沒有骨頭磨製的骨針,就無法縫製獸皮做衣服。所以這些可憐人,在寒冷的冬天也是幾乎赤裸的。在冷得受不了的時候,只能在身上抹點海豹油、身上搭件袋鼠皮來禦寒。

印第安人還能和西班牙殖民者大戰,只是因為傳染病的原因失敗了。

但是,當英國航海家發現塔斯馬尼亞原始人的時候,連見識過各種原住民、見多識廣的英國人,都驚訝於他們的落後,認為他們是猿猴到人類的過渡品種,而不是人類。

我們可能覺得塔斯馬尼亞原始人可憐,但你有沒有想過,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後的歐洲人看待我們的祖先清朝人,仍然覺得很可憐

中國東南有大海,西北有高山和沙漠,其實處在歐亞大陸的一個孤島上

《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戴蒙德說,“中國相對孤立的狀態與中國總是率先發現新技術又排斥新技術這種做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這使人想起來塔斯馬尼亞島排斥技術的情形。

中國擁有舊世界最好的自然條件、最勤勞的人民,但因為地理環境的封閉,導致社會越來越封閉。

連黑格爾都為中國人惋惜,他說鄭和下西洋後,本來有種種機會讓中國領先於全世界,但遺憾的是,中國人卻把頭調過去,背向了海洋。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其實可以從秦始皇身上找到答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修建了長城把中國隔絕起來。把我們自己代入他,我們會怎麼做呢?

很顯然,如果我是秦始皇,我很擔心自己死去後,我的子孫後代是不是還能控制天下,千秋萬代傳承下去。

我的子孫裡,一定會有許多不成器的,怎麼讓他們面臨的壓力小一些呢?那顯然就是愚民政策了。

銷燬那些異端思想的書籍,讓老百姓意識不到自己被奴役,心甘情願地被奴役,還發自內心地為君主唱讚歌。

就算他們中的一些人意識到了自己被奴役,那也禁不起周圍那麼多人罵他打擊他,說他不忠君愛國,說他破壞老百姓的安定生活,實在是罪該萬死。

秦朝二世而亡,沒有把政策貫徹下去,但後世君王卻悄悄在模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中國的百家爭鳴局面徹底消失了。

到了明朝時,又一個大一統王朝出現了。朱元璋為了維持自家的統治,出臺了很多變態的做法。他把老百姓登記造冊,不允許老百姓在各地流動,還讓他們祖祖輩輩都必須做相同的職業。內部搞定了,那剩下的不安定因素就來自海上。

於是,遺臭萬年的政策出臺了,“片板不許下海",從此中國開始落後歐洲。

時間不等人,百十來年歐洲就趕上並超越中國。工業革命後,歐洲生產力狂飆突進,遠遠把中國人甩到了身後。中國人經歷了百十來年的屈辱,如今才逐漸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上。

回到那些可憐的南島原始人身上,塔斯馬尼亞的例子不是孤例,另一個可怕的例子發生在查塔姆群島上。

大約在公元1500年時,一批波利尼西亞島民登陸了查塔姆群島。島上的氣候寒冷,他們帶來的種子不能適應這裡的氣候,無法靠農業生活。而且糧食不夠了,他們想回到自己出發的地方都不可能。

這幾個是歷史上非常讓人震驚,而且細思恐極的冷知識!

於是,他們不得不像原始人一樣,開始了狩獵和採集的生活,演化成為莫里奧里人。這種生產方式能夠供養人人口太有限了,而且小島還那麼小,還與世隔絕。

他們很快就發現,島上的人口快要爆炸了,這該怎麼辦呢?

其實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次面臨同樣的問題。

西漢的人口就曾突破過7000萬,但直到明清以前,中國的人口始終不能超過一億。

因為土地是有限的,沒有技術進步,土地的產出是有上限的。

人口到了極限,這時候再來個天災人禍,有些人吃不飽了,就起來造反,死掉幾千萬人後,土地與人口就重新平衡了。

明朝後期,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傳入了中國,這才暫時緩解了這個可怕的循環。

但是中國對技術的抑制,讓工業革命遲遲不能到來,使得中國陷入了內卷化,人口越多越貧窮。

再回到莫里奧里人身上,這些愛好和平的人沒有選擇戰爭來消滅人口,他們採用了一種駭人聽聞的方式。

那就是閹割一部分嬰兒

這樣的做法,使得島上的人口得到了控制,但是由於人口太少,毛利人登陸小島後,這些可憐人中反抗的那部分被毛利人屠殺掉,剩下的被禁止通婚,男的為毛利人當牛做馬,女的為毛利人生兒育女。

塔斯馬尼亞人和莫里奧里人的故事是孤例嗎?不是的。

由於地理封閉,資源有限,很多南島民族都有過類似的事情。他們怎麼控制人口呢?

這個比閹割還要奇葩。

很多南島民族男子的成人禮是尿道割禮,這個和猶太人割包皮不一樣,和非洲女人割掉陰蒂大小陰唇也不一樣。他們的做法是,把男子的尿道割開,從最遠端的馬眼到最近端的陰囊處。

男人的陰莖其實是皮膚和白膜包裹下的兩個陰莖海綿體和一個尿道海綿體。尿道割禮就是把尿道海綿體切開,使圓柱狀的尿道海綿體外展成弧型。

這樣做,其實是一種原始的避孕方法,類似於體外射精,但避孕成功率高於體外射精很多。

當然也有很多人還是能夠懷孕,這樣的幸運兒就能擁有自己的後代了。

莫里奧里人閹割嬰兒容易做到,反正嬰兒無法表示抗議也無法反抗,總比殺掉他們好,父母勉強也能接受。

但這些人是往自己的命根子上動刀子,他們也能接受嗎?

答案還真的是。

首先,大家都這樣做,是公平的,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其次,避免了女性不斷懷孕流產或殺嬰,既浪費糧食,又浪費時間。

第三,沒有了懷孕的顧慮,大家就能開心地啪啪啪了,在古時候,這真是難得。

第四,這樣能增強女性在性行為時的快感,增強了男子的性競爭力。

古時候,中國人在品評男人那話兒時,有這麼一說。

一黑、二雁首、三前粗大、四紫、五欄杆、六帶疣、七彎曲、八天閹。

經過了尿道割禮的男子,陰莖下方就不是圓柱形了,而是括號型。凸出的那兩塊可以有效地刺激女性。

比那些通過“入珠”來實現“帶疣”效果的強多了,還同時有“天閹”的屬性,簡直是名器了。

第五,這樣做還能增加男子自己的快感。很多新聞都報道過,一些男人尿道或膀胱裡進入了奇奇怪怪的東西。雖然這些人編造了各種謊言,但見多識廣的人還是能一眼識破。

因為男人的尿道內壁非常敏感,在摩擦時能激發很大的性快感。割開以後再去刺激,那真是方便多了。

所以,這個做法,被男人女人都接受了,不少南島民族部落裡,有這樣奇異而可怕的風俗。

總而言之,如果人類被封閉在了封閉系統裡,那總有一天人口的增加會讓資源不夠用,除非我們能夠不斷地開發新技術,發現新資源,重新利用舊資源。

不然,上述這些可怕的夢魘,會再次降臨的。

幸虧我們生在了科學昌明的時代裡,能夠享受現代科技,享受避孕技術帶來的美好的性生活。

但是仍然有那麼多不幸的兄弟姐妹,因為某種政策沒有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是他們的犧牲,才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人均資源,抓住了產業轉移這難得的機遇,復興起來。我們要努力發展科技,不再讓這些可怕的事情重來。

銘記歷史的教訓,才能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願世界一切美好!

好啦~憨貓今天分享到這裡,歡迎夥伴們評論留言

祝你們愉快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