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踏青、掃墓、美食,清明節習俗還有這些

除了踏青、掃墓、美食,清明節習俗還有這些

清明節氣話民俗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與清明春祭相對應的是重陽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係。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二維碼設計建”代表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斗柄旋轉依次指向“十二辰”。在傳統文化中,干支時間與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繫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斗柄是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起始,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當斗柄指向正東偏南的“乙”位時為清明節氣。清明這一節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古籍上記載的關於清明節活動及相關信息↓↓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清明分為三候

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

桐始華: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春來萬物復甦,到清明時節,陽氣更盛,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

田鼠化為鴽[rú]: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鳥兒則開始出來活動了。此語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虹始見: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出現。

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三花一開,春滿枝頭,春意盎然,綠意萌動。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據考古發掘,於1959年發現的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挖掘發現了距今13500年前的墓葬,這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墓祭”禮俗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並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上古的改火舊習,即如《周禮》所說“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寒食節是流傳於我國北方中原一帶古代較早的節日,寒食節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鞦韆、蹴鞠、牽勾、鬥雞

等風俗。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節還融合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已節的習俗內容。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上巳節主要風俗是郊外遊春、春浴、祓禊(fú xì)(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等。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古代,每逢三月時令,人們都去水邊祭祀。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到了宋代,上巳節逐漸銷聲匿跡,不見於文獻記載。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拜清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裡,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係,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我省長沙府將掃墓稱為“掛山”,有“前三後七”之稱,即清明節的前三天後七天為掃墓期。掃墓祭祀有先後順序,一般都要先將墓地清理乾淨,拔除墓地雜草,插上“掛山條子”在墓前拜祭。長沙府清明插柳,稱為“記年華”。永州府清明節凌晨汲水,經數月味色不變,用以造酒尤佳。新田縣農諺:“清明晴,萬物成”。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種說法是驅鬼辟邪。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將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合稱為“三大鬼節”。因受佛教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的影響,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還有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據說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之一。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鬥雞遊戲: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帝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蹴鞠(cùjū),就是用足去踢球。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這是古代清明節時北方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又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是農曆曆法中的第五個節氣,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

“清明前後, 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餈、茨殼粿、清明粑、艾葉粑粑、清明果、清明粿、艾飯、艾草糕、清明糰子等等。在閩南僑鄉,每逢清明節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節前後讓家人食用。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清明前後,螺螄肥壯。吃藕是祝願蠶寶寶吐的絲又長又好。吃發芽豆是博得“發家”的口彩。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節氣如何養生?一、夜臥早起、以使志生:在《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裡說得非常清楚: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為了適應春天陽氣生髮的規律,人們應當晚睡一點、早起一些,舒緩形體,以使神志隨著春氣而舒暢怡然,這是養生的自然法則,違背了就會傷肝。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二、“生髮”食品要慎食:清明是人之陽氣生髮的難得時段,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發物是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清明節飲食溫馨提醒: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

在我們日常食物中,屬於發物類的食物有以下幾大類:

1、蔬菜類: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

2、果品類: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3、禽畜類: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雞蛋雖不屬發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肝炎、過敏、高血脂、高熱、腎臟病、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

4、海腥類: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鹹寒而腥,對於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症,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5、食用菌類: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量食用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三、清明多飲菊花茶: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髮,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菊花性涼、味苦辛,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清肝明目、疏散風熱的功效,可治療因肝火上亢所致的頭痛、外感風熱造成的感冒、緩解眼痠痛和視疲勞等,對神經性頭痛、頭暈也有顯著療效,常喝菊花茶還能擴張動脈和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壓,長期飲用也可降低膽固醇。不同菊花做茶時作用不同。貢菊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白菊疏散風熱的效果最強,可降火,對肝火上亢、頭昏腦脹等有緩解作用;杭菊清熱利咽的效果最強,咽喉腫痛者時可選用;野菊花清熱解毒、消腫的作用最強,對緩解上火導致的口腔潰瘍、牙痛、口臭都有效,但因其寒涼作用較強,建議少喝,以免造成胃部不適、大便稀溏等不良反應。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四、清明祭祀踏青防這些病:

1、防感冒和情緒病:清明時節乍暖還寒,細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這個時候出門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由於市民在外遊玩時,忽視了適時增減衣物和勞逸結合,過度的玩耍和勞累,很容易引發感冒。由於近段時間天氣忽冷忽熱、陰晴不定,因此心腦血管、精神疾病、皮膚過敏患者明顯增多,同樣也成為抑鬱、焦慮等精神疾患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悲傷、心情不好、情緒低落,還可導致和加重一些心腦血管患者的症狀。

2、防腹瀉:清明時期出現腹瀉的幾率也很高。主要原因是外出時誤採誤食,特別是孩子,易採摘不認識的野花、誤食野果。市民一旦出現腹瀉,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消耗體力,補充水分,隨身攜帶腹可安、保濟丸等藥物,輕微的腹瀉只要一兩餐不吃就可治癒。

3、防過敏:在清明期間,一些市民在踏青回來後皮膚就出現紅疹、風團等,有的還出現鼻癢、打噴嚏,這些都是花粉過敏症狀。建議過敏體質的市民應避免接觸可能引發過敏的環境,也可戴上口罩。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蝦蟹、牛奶等容易過敏的食物。另外還需當心一些帶刺的草和草叢中的昆蟲,最好穿長袖衣褲及長靴,避免擦傷皮膚。

除了踏青、扫墓、美食,清明节习俗还有这些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緬懷祖先。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遊中享受春天樂趣,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文丨紅網論壇網友@yzldd 圖丨網絡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