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視《生命緣》戰“疫”進行時:電視人的“守望之路”

傳媒內參導讀: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道中,醫療紀實節目如何發揮專業優勢,積極作為?《生命緣》給出的答案是,在專業與理性之間彰顯溫暖與平實,在人與人之間架起表達、交流、互動的橋樑,讓生命之光綻放在每一張鮮活的面容之上。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這個冬春之交,註定被人們記住,無數捨棄了生死的“抗疫戰士”成為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這其中包括白衣天使、醫學科研工作者、人民子弟兵,也包括了廣大志願者以及來自各行業奔赴抗疫前線的人們,當然,也包括奮戰在一線拍攝採訪的電視人,而在各路媒體形態中,醫療紀實類節目憑藉真實的鏡頭和鮮活的故事講述,自熱成為戰疫“強抗體”。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作為北京地區第一家進入隔離區的媒體,也是唯一一個堅持日播的醫療紀實節目,北京衛視《生命緣》在疫情爆發之時,盡銳出擊,火速推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道,深入疫情“風暴之眼”,我們不僅看到了醫護人員在重症病房爭分奪秒搶救病人的感人場景,也有很多閃閃發亮普通人的故事,這些珍貴的紀實畫面觸動著我們的心絃。

而僅有6人的攝製團隊在武漢持續拍攝30多天,也見證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蔓延,到最後有效控制的全過程,他們身上湧現的專業、敬業、用心、用情的精神也深深體現在每期節目之中,鏡頭裡,一個個鮮活的細節被放大,讓觀眾真實感受抗擊疫情的最新進展和醫務人員的全力奉獻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消除著人們對疫情的恐慌焦慮。

無論是ICU裡的奇蹟還是72小時的堅守,無論是“來自武漢的報道”還是“回家”時的喜悅,無論是出生不到一個小時的膈疝寶寶求生記還是患者姜爺爺的一句:“就是想家,家裡還有一個老伴”…….在筆者看來,《生命緣》每一期的節目裡,我們看到的不單單是感動,更有人性的光輝,特別是,作為時代的瞭望者,電視人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了這段歷史,傳達著抗疫精神和中國力量。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第一時間,趕赴一線

關鍵時刻顯身手,有速度!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到如今的“春回大地”,回顧一路走來的戰疫歷程與暖心時刻,電視人義無反顧、勇敢逆行,為白衣天使留影、為戰“疫”存像。疫情爆發以來,北京衛視《生命緣》節目組立即切換到緊張高效的應急工作模式,全力投入疫情節目的攝製中,《生命緣》也成為全國最早整體投入、快速響應的媒體之一。

時間定格在臘月二十九,《生命緣》節目組一行四人開始進駐北京地壇醫院,作為北京地區第一支進駐醫院隔離區內採訪的戰隊,他們與醫護人員們共同戰鬥在疫情一線,這既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光榮使命,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艱鉅挑戰,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據瞭解,首批進入隔離區拍攝的四人,都為80後,其中三位都已為人父母,家裡都有年幼的孩子,儘管如此,他們還是衝上一線。大年三十,原本是全家團圓的時刻,他們在北京地壇醫院堅守,只為抓拍特殊時間節點裡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

疫情肆虐,幾乎每一個逆行前往風暴中心的人,都會被問及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自告奮勇前去?總導演李曉東的這句話說出了他們的心聲:“疫情當前,作為記者要發揮職業擔當,讓更多人看到醫生的無私奉獻和他們的超常付出,也為社會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不管是採訪,還是近距離拍攝,他們一方面不能影響正常的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和診療;另一方面也不能影響醫護人員的安全和正常休息。同時,還要注意拍攝機器設備的正常使用以及個人的防護,如果不嚴格遵照醫院的防護規定,也是非常危險的,這無不考驗著《生命緣》團隊的意志力和戰鬥力。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醫患深情觸動人心,影像的力量也來自精神與信仰。多天下來,他們身上的衣服被消毒液腐蝕得深一塊淺一塊,所有人的手也因頻繁消毒變得乾裂、粗糙,他們早已習以為常,這個細節讓筆者由衷的敬佩。他們只為抓住影像細節、表達畫面情感,於是,我們在鏡頭中看到醫護人員在隔離病房、重症病房專注工作時的樣子,也看到他們累倒在椅子上睡著的樣子,他們也會在現場為自己加油打氣。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生命緣》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道推出的《來自武漢的報道》 更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風暴之眼”的真實狀況。《生命緣》武漢攝製組兵分兩路,僅有6人,他們在武漢持續拍攝30多天,沒有一個人退縮,其中的堅持與辛苦可想而知,他們的用心、用情、用功體現在每期的節目之中,他們的身心顯然經受住了種種考驗。

到一線去,給未來留下珍貴影像。《生命緣》團隊發揮多年積累的專業優勢,用行動訴說著紀錄片人不缺席社會前進的進程,用真情描摹著英雄的醫護工作者的奉獻,也用影像記錄著特殊時期一個個生動的面孔。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敘事風格彰顯生活化

以人文視角捕捉細節,有角度!

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內容紮實、口碑優異的紀錄片作品,如《中國醫生》《手術兩百年》《人間世》《生門》等,都在互聯網平臺上得到了觀眾的喜愛。從故事角度看,國產醫療紀實節目既有全景式展現,也有特寫式描寫。

比如《中國醫生》集中於醫護人員形象的呈現,將鏡頭對準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手術室、ICU等科室。《人間世》聚焦醫生與患者雙方,敘事場所延展到醫院的各個角落,《生門》則以生育題材為主線,沒有旁白,全靠鏡頭語言來訴說故事本身。

作為中國最長壽的醫療紀實節目,迄今已播出九季的《生命緣》,以現實質感體悟生命,以細膩手法刻畫人性之光,以極具人文力量的視角紀錄“醫院”這一特殊空間下的社會百態,且敘事風格彰顯生活化、更注重人物的細節刻畫與心理描述,同時也有一定的社會共鳴感。

特殊時期的特殊陪伴,《生命緣》以多年的沉澱和積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道中,在這條闖關之路上,醫療紀實節目如何發揮專業優勢,積極作為?《生命緣》給出的答案是,在專業與理性之間彰顯溫暖與平實,在人與人之間架起表達、交流、互動的橋樑,讓生命之光綻放在每一張鮮活的面容之上。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疫情期間,醫患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也深深打動著我們,比如在親人無法陪伴在身邊的時候,醫護人員成為患者們的“家人”。在節目中,當病情好轉,撤掉所有儀器後,患者楊先生讓護士幫忙剪髮的那一刻讓我們感受到新的希望。還有醫生幫助患者姜爺爺與他的老伴取得聯繫,兩人分離40多天後第一次通話的畫面可以說溫暖而動人。此外,還有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薛碩與鄭茜子,這對抗“疫”醫生夫婦的故事也充滿著甜蜜的味道。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在筆者看來,在疫情防控一線捕捉細節,娓娓道來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那些令人淚目的瞬間,《生命緣》捕捉到了這些人性之光,這正是《生命緣》團隊多年以來一貫的風格與筆法,以人文視角,紀實畫面中以可感可知的、具體的人來講故事,有人情味,彰顯人性。《生命緣》推出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道,沒有氣勢磅礴的宏大敘事,而是關注一個個“戰士”的工作日常,一個個患者的故事,捕捉到了戰“疫”最前線的感動。

聚焦感人故事

撫慰社會情感,有溫度!

這次疫情報道中,許多普通人的故事出現在《生命緣》的鏡頭裡,給人以溫暖和感動,也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和信心。在筆者看來,每一期北京衛視《生命緣》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道,不是簡單的幾個新聞紀實特寫的疊加,而是凸顯醫護人員、患者、家屬故事的延展以及由此而展現的重大疫情中人性的閃光,每一個畫面都格外具有溫度感。同時,傳遞出一種生命的力量。

正如北京地壇醫院呼吸科主任王宇在節目中所言:“時間對於病人來說就是生命,我們犧牲時間無非就是少休息點,少吃一頓飯,跟生命比起來這都不是問題。”還有患者楊先生在病情好轉、撤掉所有儀器時說:“儀器沒了,心情上是一種解脫,神情舒坦,壓力也減輕了。”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內心並不缺少愛,缺少的是對愛的表達,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媒體應該幫助公眾,不要讓人們的愛被病毒嚇住。當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患者,這種互動非常讓我們感動,當醫護人員表達他們與患者之間真情實感時,可以說,《生命緣》鏡頭裡的愛,有親情、愛情、友情也有醫患之間的攜手並肩,更有萬千家庭的期盼。

不僅要治療患者身體的病痛,還要緩解心理上的焦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救治中心的住院醫師郭輔政醫生,於2月7日來到武漢,在武漢工作有40多天,在他看來,戰勝病毒更需要堅強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態。

比如患者尹先生,父親患病離世,母親也同樣罹患新冠肺炎住院,如此的壓力使得尹先生情緒低落。為此,郭醫生多次鼓勵與溝通,讓母子二人通過視頻通話相互鼓勁,給予彼此力量。在郭醫生看來,作為醫生不僅需要冷靜,也要滿懷一顆悲憫之心,因為在每個數據背後,都跳動著一家人的牽掛。在這場戰役中,《生命緣》攝製團隊除了追求紀實本身的速度和角度,更珍視的,是鏡頭下那一份傳遞冷暖的溫度,是不負歷史的記憶、時代的體溫。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找準受眾“共情點”

將陳情和說理結合,有力度!

一方面,疫情期間,各種治療方案和藥物層出不窮。一不留神,每個人都可能迷失在繁雜的信息之中。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循證醫學,為我們撥開信息迷霧。在《生命緣》的節目中,我們也對很多醫學知識有了直觀的瞭解,比如ECMO、幹細胞輔助綜合治療方案、核算檢驗工作、中西醫結合療法等。

另一方面,漫長的隔離,使我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如果不是這場緊急的“戰事”,或許我們未曾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是如此密切,或許也未曾意料到,那些很平常的日子,某一天會突然變得不再平常。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如今,《生命緣》鏡頭裡紀實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他們有的已經從危重症轉為輕症,有的治癒出院進入隔離觀察期,有的已經完全康復回到家中,他們是這場疫情的親歷者、見證者,而節目裡看似平實的畫面,筆者相信每一幀影像背後都傳遞著一種精神的力量,也許過了很多年之後,無論是醫護工作者,還是患者,亦或者參與其中的每一位人,回想起來,當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他們曾經做了這麼一件有擔當的事兒,在他們的一生中,這一抹亮色會永遠存在。

同時,《生命緣》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道的實踐再次表明,感人的細節、新穎的角度、獨家的選題,都是紀實採寫中的戰術技巧,而在這之上,扛起媒體的社會責任,發揮媒體的社會功能,呈現媒體的思想態度,才是贏得觀眾和社會信任的法寶,也是在電視熒屏競爭中勝出的王道。春暖花開,《生命緣》的故事仍在繼續……

北京卫视《生命缘》战“疫”进行时:电视人的“守望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