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視劇三國中看出,孫劉聯盟的勝利,離不開魯肅的努力

在影視劇《三國》中,三國時期豪傑輩出,魯肅就是其中一個謀略過人的英雄人物,為了促進東吳和蜀國結成聯盟,魯肅可沒少出力,最後使得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大勝曹操,從此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由此可見,魯肅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那麼他的大局觀又表現在什麼方面呢?

從影視劇三國中看出,孫劉聯盟的勝利,離不開魯肅的努力

魯肅能夠認清大局,全力勸說孫權抗曹

曹操宣佈與孫權開戰後,東吳內部的投降派和主站派吵成一片,連孫權本人也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選擇。東吳大臣張昭認為曹操兵力強盛,如不投降,東吳勢必輸得一敗塗地。而魯肅卻在此時站出來反對,他跟孫權說,那些主張投降之人都是苟且偷生之輩,他們想要的只是保護兒女妻子的安全,如果孫權投降,那麼東吳三代的基業從此毀於一旦。

投降之後,那些降臣仍然可以做曹操的手下,但孫權在江東的勢力不容小覷,定會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不會那麼輕易地放過他,到時候孫權將會有性命之憂。魯肅是十分堅定的主戰派,他極力勸說孫權出戰,為的是保全東吳的基業及其國君的安危,可見他的確是個深謀遠慮之人。

正是由於魯肅抽絲剝繭的分析,令孫權知道了投降曹操只能保一時平安,並不能保一世平安,因此決定迎戰曹操。

從影視劇三國中看出,孫劉聯盟的勝利,離不開魯肅的努力

魯肅為孫劉聯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魯肅深深明白只有孫權、劉備形成聯盟一起對抗曹操,抗曹之戰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因此魯肅一開始就上書孫權向他闡述孫劉聯盟的重要性,又在劉表去世後親自過江,藉助弔唁之名,探探劉備的口風,並熱情邀請劉備派人到江東來商議聯合抗曹之事。後來諸葛亮來到江東,魯肅立馬將諸葛亮引薦給孫權,當著諸葛亮的面全力遊說孫權聯合劉備一起對抗曹操。

孫權聽了之後答應了與劉備結盟大戰曹操,即日起共同商議起兵之事。在魯肅的不斷努力下,孫劉聯盟的策略已經確定下來了,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後來東吳憑藉赤壁之戰的勝利,國力進一步得以加強,這都可以歸功於魯肅。魯肅雄才大略,並且具有先見之明,最初在兩國之間周旋遊說,成為吳、蜀聯盟的聯絡人,正因為他的不懈努力,才讓聯盟之事能夠成功。

從影視劇三國中看出,孫劉聯盟的勝利,離不開魯肅的努力

魯肅數次暗地保護諸葛亮,維護孫劉聯盟之間的友好關係

眾所周知,諸葛亮多謀善斷,膽識過人,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自從諸葛亮到了江東以後,他舌戰群儒,妙舌生花,未見孫權卻已知他的憂慮,東吳大將周瑜幾次與諸葛亮接觸後,深知此人才高八斗,如果不除掉他,讓他繼續為劉備做事,那麼蜀國將來肯定會成為東吳的一大禍患,因此周瑜一直想辦法要殺掉諸葛亮,他的計劃被魯肅得知,魯肅為了保護孫劉的聯盟不受影響,經常暗地裡保護諸葛亮。

從影視劇三國中看出,孫劉聯盟的勝利,離不開魯肅的努力

周瑜曾經想過三條殺害諸葛亮的妙計,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周瑜想讓諸葛亮去劫曹操的糧草。但曹操就是靠截糧道打敗袁紹的,對於糧草重地又豈不會派重兵把守呢?周瑜讓諸葛亮去斷了曹操的糧草,實際是想讓諸葛亮自己去送死。

第二次,周瑜讓諸葛亮三日之內造十萬鐵箭,還讓他簽定軍令狀。要知道那時候科技水平落後,造十萬支箭不是能夠輕易完成的,周瑜表面上要諸葛亮造箭,其實是要篤定諸葛亮無法完成這個任務,要用軍令狀將他殺害。第三次,諸葛亮巧借東風,讓周瑜心生忌憚,他已經認定此人過於聰明,不能留用,因此派手下的人去殺了他。

從影視劇三國中看出,孫劉聯盟的勝利,離不開魯肅的努力

周瑜多次想殺諸葛亮,卻屢次沒有得逞,這其中除了諸葛亮用自己的機敏才智躲過以外,還少不了魯肅的暗中幫助。魯肅深知諸葛亮對於孫劉聯盟的重要性,一旦諸葛亮被殺,那麼聯盟肯定破裂,因此魯肅只能一邊勸說周瑜殺諸葛亮之事不宜過早,一邊又私底下給予諸葛亮幫助。

周瑜三殺諸葛亮之時,魯肅曾私底下跟諸葛亮說出周瑜的企圖,暗示諸葛亮做事要小心。在草船借箭的時候,魯肅知道諸葛亮要用船,為了保全諸葛亮免遭軍令狀的懲罰,他幾次奔波勞累為諸葛亮尋找船隻。因為魯肅的幫助,諸葛亮才能多次化險為夷。這也可以看出魯肅做事從大局出發,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最終使赤壁大戰大獲成功。

從影視劇三國中看出,孫劉聯盟的勝利,離不開魯肅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