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深度好文:5909字 | 8分鐘閱讀

筆記導讀

一、《人類簡史》印象中最深刻的幾個結論

二、橫掃《人類簡史》的簡化完整版

三、蘇琦的《人類簡史》讀後感

四、《人類簡史》相關度最高的書籍

五、《人類簡史》相關度最高的名人

六、《人類簡史》中最受關注的觀點關鍵詞


第一部分:《人類簡史》印象中最深刻的幾個結論

1、現代人腦的容量不如採集社會時期的祖先腦容量大。

2、人類躍居食物鏈頂端的原因是因為合作,可以合作的原因是因為人類的語言,有“虛構”和“虛擬”功能。人類的貿易網絡就是建立在國家、貨幣這些虛擬概念上的。

3、靠八卦能維持的社會單位時150人,再往上就需要故事,無論是宗教故事、民族主義或者公司願景。

4、採集時代已經形成最初的富裕社會,農業革命和定居的推動力可能是因為宗教需要和氣候變化。

5、蜂群的分工信息是靠DNA存儲,而人類的分工信息靠大腦存儲,大腦會隨個體死亡而死亡,DNA不會,因此造成人類社群的不穩定。

6、非洲人基因上的先天優勢,卻造成其在社會分工上的劣勢,社會變遷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然後不斷強化。

7、經濟泡沫依賴於實驗室速度,一旦不同步,就趨於破裂。

8、公司化、證券交易所都是歐洲殖民時期的產物,相比國家名義,公司更容易籌款。

9、全球化,令“和平”比“戰爭”的利潤更高。

10、佛教所崇尚的內心平靜與現代生物學殊途同歸。(第一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

第二部分:橫掃《人類簡史》的簡化完整版

1、人種革命:

南方古猿:250萬年前;

智人:15萬年前開始,腦容量1200-1400立方厘米;

尼安德特人:距今10萬年,分佈歐洲和西亞,3萬年前滅絕;

梭羅人:分佈印度尼西亞,5萬年前絕。

2、第一次的認知革命:

7.3萬年前,彷彿吃了《聖經》裡面的蘋果,人類具備了:

A、語言技能

B、開始虛構,想象實體

C、促成規模協作:合作狩獵

小部落,十到百人,是最初的富裕社會;

遷移式;每三天打獵一次,每天採集3-6小時,多樣化飲食;

平均壽命30-40;泛神論;

已經發明瞭一些社會政治規範,如3萬年前厚葬兒童;

D、文化演化超越基因演化

只有智人能夠貿易,最早的交易通過貝殼、黑曜石等。

3、認知革命有什麼影響?

比如:河邊有一隻獅子。

其中關於認知的新能力是:能夠更大量地傳達關於智人身邊環境的信息。

認知帶來的更深遠的影響:規劃並執行復雜的計劃,比如躲開獅子。

比如:八卦。

其中關於認知的新能力是:能夠更大量地傳達關於智人社會關係的信息。

認知帶來的更深遠的影響:組織更大、更有凝聚力的團體,規模可達150人。

比如:虛構故事。

其中關於認知的新能力是:能夠傳達關於虛構概念的信息,例如部落守護神、國家、有限公司以及人權。

認知帶來的更深遠的影響:大量陌生人之間的合作、社會行為快速創新。

4、擴張

航海: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4.5萬年前:殖民澳大利亞,首次離開亞非大陸生態系統(大動物繁殖慢、火耕改變環境、氣候等因素,導致大型生物滅絕);

3.5萬年前:到達日本;

3萬年前:到達臺灣。

步行:

1.4萬年前:從西伯利亞到阿拉斯加;

1.2萬年前融冰:走向整個美洲大陸,同時,大生物滅絕;

1萬年前:到達美洲最南的火地島。

生物滅絕浪潮:

第一波:採集者擴張

第二波:農民擴張

第三波:工業擴張

5、農業革命

1.8萬年前:最後一個冰河結束;

9500-8500年前:轉向農業,人口增加,農民更辛苦,產生精英分子;

3500年前:馴化熱潮結束(小麥的馴化、被馴化的動物,也更痛苦了)。

農業似乎是個騙局。

定居的社會:

8500年前:傑里科村落,幾百人;

7千年前:加泰土丘,5千~1萬人;

5世紀前:肥沃月灣,萬人城市;

3100年前:埃及王朝人民數十萬;

2250年前:阿卡德帝國,百萬子民;

公元1年:古羅馬,納稅1億。

秩序:

想象建構的秩序與真實的世界結合:《漢謨拉比法典》中把人分為上等人、奴隸、平民;

想象建構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金字塔;

想象建構的秩序存在於人和人思想之間:學會規劃未來。

文字: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古埃及:想象文字

信息過載,超過腦容量,於是數字誕生:蘇美爾人發明書寫文字,部分表意;

2500年前:楔形文字;

古埃及:想象文字;

1200年前:中國文字;

1000年前:中美洲文字;

印度人發明阿拉伯數字。

總結:處理檔案形成了官僚制度。

階級:

3千年前:印度種姓制度,從4個種姓發展成3000個;

白人控制黑人;

種族歧視的法律;

黑人普遍貧窮缺乏教育;

文化偏見。

父權制

文化:

暴力與虔誠、自由和平等是矛盾的,流動不休。

文明融合:

1萬年前:地球上有數千個文明;

2千年前:地球上有數百個文明。

公元1450年:9成人類緊密相連;

今天:全球文化單一不同質。

1千年前,出現三種秩序:

A、貨幣秩序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錢:交換和積累財富,萬物可換,萬眾相信;

3千年前:麥元,最早的錢,可以吃;

25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這是本身無價值的貨幣;

640年前:第一批硬幣在土耳其誕生。

B、帝國秩序

文化多元,疆界靈活;

2250年前:阿卡德帝國,最早的帝國;

550年前:波斯居魯士大帝說“征服你們是為了全人類福祉”。

帝國發展的不同階段:

a、一小群人建立一個大帝國

古羅馬帝國:古羅馬人建立古羅馬帝國;

伊斯蘭帝國:阿拉伯人建立阿拉伯哈里發王朝;

歐洲帝國主義:歐洲人建立歐洲帝國。

b、形成帝國文化

古羅馬帝國:希臘—古羅馬文化;

伊斯蘭帝國:阿拉伯—穆斯林文化;

歐洲帝國主義:西方文化。

c、帝國文化得到屬民認同接納

古羅馬帝國:屬民接受拉丁文、古羅馬法、古羅馬的政治思想等等;

伊斯蘭帝國:屬民接受阿拉伯、伊斯蘭教等等;

歐洲帝國主義:屬民接受英語和法語、社會主義、民族主義、人權等等。

d、同屬民以共同的帝國價值為名,要求平等的地位

古羅馬帝國:伊利里亞人、高盧人和迦太基人以古羅馬的價值觀,要求與古羅馬人享受平等地位;

伊斯蘭帝國:埃及人、伊朗人和柏柏爾人以穆斯林的價值觀,要求與阿拉伯人享有平等地位;

歐洲帝國主義:印度人、中國人和非洲人以西方的價值觀(如民族主義、社會主義和人權),要求與歐洲人享有平等地位。

e、不同階段的共同點:帝國開國者失去主導地位

古羅馬帝國:古羅馬人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族群,帝國的控制權轉移到勒由多民族精英組成的群體;

伊斯蘭帝國:阿拉伯人失去對穆斯林世界的控制權,形成多民族的穆斯林精英族群;

歐洲帝國主義:歐洲人失去勒對全球的控制權,形成多民族的精英族群。

f、帝國文化接續蓬勃發展、發揚光大

古羅馬帝國:伊利里亞人、高盧人和迦太基人繼續發揚接受的古羅馬文化;

伊斯蘭帝國:埃及人、伊朗人和柏柏爾人繼續發揚他們接受的穆斯林文化;

歐洲帝國主義:多半信奉著西方的價值觀和思維印度人、中國人和非洲人繼續發揚他們接受的西方文化。

C、宗教秩序

泛神——多神(開明、不破壞)——一神(神有偏見,信徒狂熱);

一神:加強掌控,消滅異端。16世紀,天主教新教之戰,幾十百萬人喪命;

二元論:善惡;

非神:耆那教、道教、儒教、犬儒、享樂主義;

自然法則:佛教(釋迦牟尼是人,佛陀意為覺悟者);

人文主義:自由人文之一,人權、人性神聖化、反死刑;

社會人文主義:人性是集體概念,所有人平等;

演化人文主義:納粹,不是反人性,而是相信人有巨大的潛力。

自由人文主義、自有人文主義、演化人文主義:智人擁有獨特且神話的本質,與其他生物有根本上的不同。所謂“至善”,講的是對整體人性有好處。

自由人文主義:人性是個人的概念,存在與每個智人心中;

社會人文主義:人性是整體的概念,存在與所有智人整體之中;

演化人文主義:人性可變,可能退化成非人,也可能進化成超人。

自由人文主義:最重要的使命,是保護每個智人心中的自由;

社會人文主義:最重要的使命,是保護智人這個物種的平等;

演化人文主義:人最重要的使命,是保護人類,避免退化成非人,並且鼓勵進化成超人。

歷史的選擇:歷史是混沌,後來無不可避免的事,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後來的觀察,往往宿命論化。

6、科學革命

科學,承認無知(無知的革命)。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早期知識體系用故事構成體系;

軍事和科學:

1500年前:科學和技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1620年: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

19世紀前:軍事的變革都在於組織,而不是科技;

一戰:科學加推出大量武器,如戰機賭氣潛艇、機槍大炮等;

二戰:德國寄希望於v2火箭和噴氣式飛機,但美國1945年完成原子彈。

歐洲: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1405年-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

15-16世紀:意大利水手Amerigovespucci寫文章,指出哥倫布的發現是整個大陸,後被命名為America。

1775年:亞洲佔全球經濟總額八成,印度中國佔全球產量2/3;

1750 -1850年:全球權利中心移到歐洲;

1942年:一支日本遠征軍佔領阿留申兩個島,俘虜10名美軍士兵;

19-20世紀:5千英國官員、4-7萬英國士兵,統治全印度3億人;

1950年:西歐+美國生產量佔全球一半。

資本主義:

古時認為經濟總量是固定,有人賺大錢,就是對他人不公;

歐洲征服世界,資金由信貸解決,西班牙女王投資哥倫布航海;

1568年,荷蘭堅持信貸,司法獨立保護私產;

1602,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荷蘭西印度公司開拓阿姆斯特丹。

16-19世紀,1千萬非洲奴隸賣到美洲;

1776年,《國富論》提出“財富是基礎”,利潤必須用於再投資,以提高產品到資本主義;

18世紀,歐洲,密西西比泡沫;

1821年,希臘反抗奧斯曼帝國債券;

1827年英國為了債券持有人利益打敗奧斯曼艦隊。

1840-1842年,鴉片戰爭。

工業革命: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蒸汽火車

工業革命的核心是能源轉換的革命:

9世紀:中國發明火藥;

1700年:英國礦井使用蒸汽機;

1825年:蒸汽機火車;

電、原子能。

工業革命帶來變化:

A、統一時間;

B、城市化;

C、農民階級消失,無產階級興起;

D、父權社會解體,青少年文化崛起;

E、家庭和社群由國家和市場替代,現代有兩個想象社群:民族和消費大眾。

快樂:

認知革命以來的7萬年,是否真得變的更好了?

智人的成功,賠上了其它所有動物的命運。

快樂計算:

A、金錢帶來快樂,但有一定限度;

B、疾病短期會降低幸福,但只要不惡化,時間長了人就會適應;

C、過去兩個世紀來,人類物質改善,與家庭奔潰、社會失調相抵消;

D、期望,古代人期望少,媒體和廣告可能降低你的不開心;

E、快樂由生活基礎決定,百憂解,提高血清素濃度。

快樂是主觀的嗎?

人並不一定認識自己。

為了快樂應該吸毒嗎?

佛教:快樂是放下追求主觀感受(大多數人太注重自己的主觀感受)。

和平:

中世紀歐洲,每十萬人中,兇手每年有20-40人;

1945年,英國統治1/4地球;

1945年後,多數帝國和平退位;

1989年,蘇聯和平解體;

2000年,戰爭31萬人死亡,犯罪52萬人死亡,車禍死亡126萬,自殺81.5萬;

2002年,17.2萬人死於戰爭,56.9萬死於犯罪,自殺87.3萬;

今天,戰爭成本飆升,利潤下降,和平有利可圖,國家已經不再能夠完全獨立行事,全球帝國形成。

末日?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藍腦計劃

自然法則打破,智慧設計取而代之,如生物工程,仿生、生化手臂、無機生命、2005藍腦計劃。

(備註:藍腦計劃是由瑞士科學家設想的一個複製人類大腦的計劃,2009年8月11日,負責藍腦計劃的科學家宣稱,他們有望在2020年左右製造出科學史上第一臺會“思考”的機器,它將可能擁有感覺、痛苦、願望甚至恐懼感。)

第三部分:蘇琦的《人類簡史》讀後感

蘇琦——《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資深媒體人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就《人類簡史》而言,歷史主線的拿捏並沒有太出人意表,對於熟稔全球化敘事的我們來說,肯定覺得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大合流”的故事的說法,往好了說是題中應有之義和“正確的廢話”,往壞了說還有從現狀倒推歷史之嫌。尤瓦爾·赫拉利的出彩之處在於用“三次革命”即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的框架來攏住人類發展進程,並用金錢、宗教和帝國這三個承載驅動力和凝聚力的工具,來闡釋四海為家的人類是如何走到“天下一家”的。

手握這些頗為新穎的組織性符號之後,尤瓦爾·赫拉利就可以從容不迫地講述人類的故事了。而給他的故事添彩的是,他把學術通俗化,也即把《三國志》白話為《三國演義》的能力。比如,講到印度的種姓制度,說這是作為入侵者的雅利安人為“說服”被征服者認命而“發明”出的一種秩序,讓人想到馬克斯·韋伯在《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中的相關論述。

再比如,在汽車生產流水線上的工人雖然掙的比從前一個鞋匠多了許多,但從來享受不到從頭到尾完成一個產品的快感,無疑是馬克思關於人類“異化”的通俗版表達。

儘管尤瓦爾·赫拉利對人類大歷史的把握給人以得心應手之感,《人類簡史》的字裡行間卻充滿了惶惑不安之情:人類歷史並沒有所謂的規律,而是充滿了隨機的選擇,人們更多時候不是在“創造”歷史,而是將錯就錯。人類的來時路固然崎嶇泥濘、充滿因恐懼而生的暴力和自以為是的偏見,然而未來的發展也並非全局在握,種種快速演進的科技進步或將給人類帶來種種始料未及的風險。

尤瓦爾·赫拉利憂心忡忡地指出,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柏拉圖所鼓吹的“哲人王”,能夠從哲學的角度來思考人類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從而提前因應由“事故性創新”可能造成的種種不堪的結果。但我們現在面臨的各國領袖是一群嫻熟於處理當下日常事務的“經理人”團隊,所以人類能否預判並處置未來的風險不容樂觀。

儘管如此,尤瓦爾·赫拉利並不迂腐,而且不是反發展主義者。他充分承認科技的進步和政治經濟制度的演進給人類整體所帶來的福利,這其中包括大規模饑饉的消失、暴力的消退和長期的和平等等。他只不過想打破關於“進步”的迷思,想更多表明所謂的進步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關於人類的種種困境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第四部分:《人類簡史》相關度最高的書籍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排在第一的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德米安》,它與《人類簡史》一起被閱讀了29萬次;排在第二的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它與《人類簡史》一起被閱讀了19萬次。其他相關度較高的書籍還有《平凡的世界》、《耶路撒冷三千年》、《沉思錄》等,都是比較經典的書哦!

第五部分:《人類簡史》相關度最高的名人

讀完《人類簡史》全部精華,讀懂250萬年

相關度最高的是“愛因斯坦”,他與《人類簡史》一起被閱讀了32萬次;尤瓦爾·赫拉利先生,你能想到你在中國讀者的視野中,是跟愛因斯坦大師在一起相提並論的嗎?

除了牛頓、勒龐、塞林格等其他大師,這裡邊與其他名人比較不同的應該是“張一鳴”吧?!作為科技企業年輕的創始人,張一鳴在多個公開場合都表示過對《人類簡史》的讚賞,高端知識擁躉、一直在幫《人類簡史》“上頭條”的他,與《人類簡史》一起被閱讀了11萬次。

第六部分:《人類簡史》中最受關注的觀點關鍵詞

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認知革命、農業革命、文化演變,與大家想象的結果是否吻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