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如果要讓潮州人推薦一個必去的本地景點

會有89%的人選擇

牌坊街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被pick到C位出道的牌坊街

其實有不少潮州人都不知道的信息

Now,為你打開

牌坊街檔案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牌坊街·身世大公開

牌坊街有多長?

共幾座牌坊?

是從什麼時期建的?

牌坊上的字代表什麼?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近兩公里長的「太平路」,是潮州古城的中軸線,它將潮州這3679平方公里分成兩半。而在太平路上,

依次佇立著近40座牌坊,其數量之多、密度之大,堪稱世界第一。換言之,牌坊街就像潮州的脊樑,撐起了這座城的中心,也難怪它成為這麼多地道潮州人心目中的第一。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看到這兒,潮爺不禁發問了:這麼多的牌坊,都是什麼時期建的呢?翻翻文獻,郝然記載著:明清兩代。當時潮州城建坊的風氣盛行,從而催生了「牌坊街」這一風景線,這可以說是世所罕見。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牌坊街攜裹著身上的歷史底蘊和時間印記,自明清兩代杳杳踏步而來。它作為太平路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遮陽擋雨的風雨騎樓、鱗次櫛比的古民居、氣韻猶存的祠堂廟宇、遍佈街巷的古井等,構成了這幅懷舊山水畫。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牌坊街·坊名故事匯

牌坊街上近40座牌坊,各有40個不同的坊名。這一個個名字背後,藏著一個個不同的歷史故事。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十相留聲坊

太平路上的「十相留聲坊」,是為了紀念唐宋兩朝10位蒞臨潮州府的宰相而建的。這十位宰相的名字,一一列舉在了坊名的下方。


「 十相留聲坊」的舊址,當然不在這牌坊街上。它原立於義安路,是明嘉靖十年,也就是1531年建立的,但只存在了230年,便在清乾隆(1761年)倒塌。而如今新建的十相留聲坊,背面則鐫刻著“太山北斗”的字樣。這是因為原來的「太山北斗」坊被拆除,所以兩坊合一。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大理司平坊

從太平路南端進入牌坊街,看到的第一座牌坊,就是「大理司平坊」,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它也被潮州人親切地稱為“頭亭”。這座牌坊是為了紀念鄭崇而建,「大理司平坊」中的「司平」,是官職名稱。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大理司平坊」在明嘉靖年間重建,後來又在1950年被拆卸,並且沒留下任何照片。2004年,潮州市參考其他牌坊,將它

復建在頭亭巷口的南側。

四世大夫坊

「四世大夫」,指的是四代都為官,且被封到了「大夫」。而這座坊的主人公,就是乾隆年間的官員——林炳星。林炳星世代都是現在的潮州市區人,他與曾祖父林廷舉、祖父林振光、父親林錦萬先後受封為武義大夫、武功大夫,官居正三品和從二品,是清廉為民的好官,也難怪後代建坊紀念了。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四世大夫」的舊坊,同「大理司平坊」一樣,在1950年被卸掉。如今在甲第巷口所見的,是按照原貌重新修建的。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牌坊,傳說可上溯唐宋

唯嘉靖時,建多柱多門長牌坊」

廣東潮州:一條牌坊街,讀盡潮汕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牌坊街上著一排牌坊,其實多於嘉靖年間修建,算下來也有近500年的歷史了。這是潮州古韻猶存的標記,也是新一代潮人緬懷過去的路徑。潮爺今日走了這麼一遭,頗有感嘆:牌坊街真不枉為歷史建築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