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這是一個沉重的歷史話題。為了弄清它的來龍去脈,那年春夏之交,我與幾個朋友自駕西南,途經貴州特意在安順停留。因安順是600年前30萬漢人軍隊留下最多的地方,所以通過深入瞭解,與這些漢人軍隊的後裔有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從而實地探秘到了這段塵封的歷史和它的變遷。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從史料上看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權之後,繼續征戰十幾年才平定了西南。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地廣人稀,偏僻遙遠,出於鞏固西南政權的需要,朱元璋一道聖旨,將在此征戰的30萬漢人軍隊全部留在了雲貴地區,又下令將他們的父母妻兒全部送到西南。這是明朝建立後最大的一次移民潮。這些移民大多分佈在貴州各地,而安順又是人數最集中的地方。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移民到此的漢人軍隊及其眷屬們,從此在這片荒撫偏僻的土地上安家落戶,建屯立寨,修建城堡,創建家園。當時軍隊的居住地稱之為“屯”,移民的居住地稱之為“堡”,於是這30萬移民就有了一個特殊的稱謂——“屯堡人”。600多年過去之後,這個稱謂一直伴隨著他們的後裔,成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一支特殊的群體。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在到安順之前,我做過一些功課,得知“屯堡人”在安順最集中的地方叫“天龍屯堡”“雲峰八寨屯堡“等。於是到安順之後,直接去找天龍屯堡。正走間,看到路邊有個標誌牌,上面寫著“雲峰屯堡”,於是就順著標誌牌找了去。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車開到一座山下,公路戛然而止,留有一條人行小道蜿蜒而上,於是棄車而行。走出不遠,看到路當間有個簡易木牌架,上寫“雲堡勝境”,繼續前行幾十米,看到了一座古寨。古寨有寨門、寨樓、寨牆,充滿了歲月的滄桑感。寨門上面寫著三個字“雲山屯”,旁邊還有塊石碑,寫著“雲山屯古建築群”。無疑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屯堡“及其“屯堡人”所在地了。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從地圖上看,雲山屯所在的這座山名叫雲鷲山,距離安順市區15公里。雲山屯也應該是安順眾多屯堡中的一座。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穿過城門進入雲山屯,突然像走進了600多年前的大明時代。暗灰色的巷道阡陌,光滑無稜的石板路面,斑駁陸離的古宅古樓,還有石壁石牆的城堡碉樓,瀰漫的是一種厚重的歷史風韻。尤其是這裡的每一棟房屋,每一件裝飾,都都存留著明顯的北方建築風格。與布依族人的吊角閣樓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傳說這裡的“屯堡人”都是漢人後裔,於是進到雲山屯後,我特別留意觀察了他們的舉止言行,還時不時與他們聊天對話。他們大多數都穿著大明時期的漢服,都說是明朝初年漢人軍隊的後裔。有說祖籍是江蘇、江西的,有說祖籍是山東、山西等。不管說是哪地方的人,都說是漢族人,這一點非常一致。至於在這裡住了多少年、多少代,他們說不清楚。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事實上,“屯堡人”的確是600年前留在此地的漢人軍隊的後裔,至今保留和沿襲著北方漢人傳統的文化習俗。儘管受到當地布依人生活習慣的影響,但並沒有改變他們固有的漢民族的民俗風俗。一代代“屯堡人”遠離故土,在這裡生根、開化、結果,在傳承祖先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把自己融進了少數民族這塊土壤裡。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據說雲山屯的周圍,還分佈著4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生活著數十萬漢人的後裔,統稱為“雲峰八寨”。600多年過之後,他們與當地布依族人朝夕相處,相濡以沫,鄉俗不改,文化不變,始終保持著漢民族的生活風俗和習慣,稱得上少數民族地區中的一支奇葩。

600年前被朱元璋一道聖旨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30萬軍隊如今安在

如今,“屯堡”及其“屯堡人”作為一種文化,備受各方關注。“雲峰八寨“也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並且列入了世界基尼斯大全。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