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比較壞》: 1. 自序

這是一部可以說是“自說自話”的小說:主人公很多時候在自說自話,作者本人也在自說自話。這是一部我不認為是愛情小說或者校園小說的小說。

其實生活中肯定並不僅僅是隻有愛情,校園生活肯定也只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片段。

我感覺你既可以把這部作品中的每個章節當成一個獨立的小故事來看,又可以看做是連續的,雖然表面看起來可能並不怎麼連續。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受了兩本語言風格不同的書的影響,創作風格可以看作是一種“個人記事”。

我想寫一個人的心靈旅程,我想寫兩個人的愛情故事。

書裡也沒有提到什麼驚天動地的生死,我也不敢談什麼大道理,我的書只是提及到了一些一個人可能遇到的困擾——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們歡喜,讓我們哭泣,再或者讓我們無奈,無動於衷。

我的這份自信,源自我對這本書表達的東西的自信,我堅信這本書言而有物,不全是譁眾取寵。我確定我不是故弄玄虛,我只是想表達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存思考。

我們總是對很多人與物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對李商隱,岳飛,雷鋒,郭沫若,羅斯福,畢加索,脫氧核糖核酸,彩虹,驚悚片,性別差問題,加州旅館,大男人主義,死亡,泰勒級數,俄狄浦斯情結,戰爭等等——大不了就說“不知道”而已!:-)很多人與物實際上可能比我們印象中的還要好或者還要壞,有些又沒有我們印象中的好的同時很多又沒有我們印象中的壞(注:並不針對前面提到人或物)。

原諒我的輕狂,因為我還年輕。

我只是想活得瀟灑一點,活得明白一點,雖然有時會感覺到很迷茫,很困惑,但是有時也會感覺到不一般的快樂,這種快樂一般還真是難以感覺到。這也許就是所謂“有得有失”。我會堅持我經過認真思考後認為對的事情。

我渴望一種不停思考的生活狀態。我渴望一種周圍的人都在不停思考的生活狀態,關於方向,關於人生,關於幸福。舉幾個例子:面對愛情我們到底該應該怎麼做?還有我們究竟該何去何從?到底有多少人可以獲得幸福?

我渴望著思考後的行動。

都說年少輕狂,我想人的一生中怎麼也得瘋狂一次,要不怎麼對得起自己的僅有一次的殘酷青春?但,生活的迷惘最終需要找到前進的方向。

寫給自己,在我的年齡剛開始可以四捨五入為30,在這個也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的時候。獻給那些青春著正迷惘著的人們,讓我們一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