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微劇《他說》作者:瀚文


“抗疫”——微劇《他說》作者:瀚文

他們對“疫情”的感受


《立體聲製作》(要用耳機才能感受制作效果的魅力)

微型廣播劇:他說

作 者:瀚文

演 播:瀚文

音 效 設 計:楊銀安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

“截至2月16日14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68584例,累計死亡病例1666例,累計治癒出院9547例,現有疑似病例8228例。”

“證據確鑿!病毒來自野生動物”

“遠離新型冠狀病毒,要學會科學防護。口罩如何選?什麼是洗手的正確方式?打噴嚏該怎麼遮擋?為了家人和朋友,讓我們科學防護,從自己做起。”


2020年的春節,我比以往回家都要晚。工作的城市在瀋陽,家鄉是大連。原本不遠的距離,似乎被19年末的病毒延長了不少。

春節前夕,仍有著一絲對於春節的期待,因為每當這時,血液裡兒時的記憶就在催促著我“要回家啦,家裡人都在等我。想想那空中綻開的禮花,夜晚家家戶戶窗口的大紅燈籠,親友圍在電視機前包著餃子看著春晚。”

可是,這僅有的一絲期待卻在我驅車即將進城時蕩然無存。因為,眼前的景象讓我有些慌亂...

就看高速路口進城處,滿是全副武裝的醫務人員,警務人員,周邊還有若干專用車輛以及臨時搭建的簡易房。讓我瞬間想起了好多電影...這一刻似乎覺得,這一場疫情並不是我自己想象的那樣。

後來我到了家,在家平靜的度過了本該熱熱鬧鬧的春節。我想每個人在疫情之前生活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當一切來臨的時候,可以發現大家每天的狀態就像複製粘貼一般,這一點通過微信就能看得出來,他說:“今年過年終於不用加班了,群發的人明顯少了,但是“閒人”明顯多了,沒事就大半夜檢測個好友,嘿,朋友們,你們那什麼情況啊?”

朋友圈第一個站了出來“哎,你說得對啊,這“閒人”現在這個多啊,給我看蒙了都,今天所有人都立掃帚,明天做涼皮,後天嚯嚯蛋糕”,剩下的呀...都是賣口罩消毒液還不掙錢的!

微信群這時候也說話了:“嘿,別說,之前什麼行業的都幹起微商來了。我這活躍的人群就單調了不少,成天就是各種轉發。什麼“不要穿帶毛領或絨線的衣服外套,容易吸附病毒”,“吃大蒜勝過殺病毒的口腔藥物”“喝高度白酒能殺死病毒”“抽菸預防病毒”“今晚九點白巖松採訪鍾南山”...”

顯然,這個手機裡使用頻率最高的軟件,早已演變成世界的縮影。現在的種種,不去評論,但我知道,終究有一天我們會戰勝病毒,而那時留下的是英雄們的事蹟和我們的言行。

好了,即便我真的不想去打開這個軟件,然而他確是百無聊賴的我,唯一能看到這個世界的媒介。翻了翻遍佈微商和廣告的朋友圈,突然間看到了姐姐發了我小侄子在“幹家務”的照片,她說“原地蹬腿要去玩雪,被我無情的阻止了,乾點活釋放一下”。看著他可愛的背影,再看看地上還沒有送給他的禮物,心裡多少有些遺憾。在他長大前,又要少看他一眼了。原本天性活潑,期待過年,需要上學的孩子卻被像扣在籠子裡一樣。莫名覺得有些殘忍也有些無奈。成人都忍受不了的枷鎖,卻讓孩子也來承受。多麼希望,大街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而我帶著玩具陪他玩上一會,那時他還是會露出天真的笑臉吧。

不得不說,拜病毒所賜,今年春節期間,是這些年,我在家呆的最長的時間。臨走的時候,還是去看了看姥姥,跟她告別。就看她還是不服老的在家裡來回溜達,甩手。偶爾也會趴到窗口,望向外面,看著原本應該熱鬧的樓下的老院子。不一會她轉身想回到自己的屋子,一邊走一邊小聲叨咕著,她說:“看那個小腳老太太還在那上面溜達,帶個口罩,我都不敢。這人啊,都“作“上天了,這不都是報應嘛。”看著她的背影,有些難受。一是因為又要跟她告別了,二是想到...像這樣的老人,經歷瞭解放,經歷了自然災害,經歷了一輩子的苦難,如今又要因為當下人們的行為而遭受這樣的懲罰。作為兒女,作為晚輩,沒人會不痛罵那第一個打開潘多拉魔盒的人吧。但我覺得,“那個人”只是一種現象。我們應該怪罪的不是他。

通過他,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他”的出現,在這段特殊時期,“他們”平日的言語、作為、素質被無限放大。有的人受到了懲罰,有的人得到了曝光,但黑夜裡仍有一些角落被人忽略,那裡陰冷潮溼,鼠輩橫行。但我相信,陽光終會來臨,而“他們”會無處遁形。

我們啊,清醒些吧,還大地以綠,還天空以藍,還北極以冰,還武漢以自由,還天使一張回家的車票吧。

2020.2.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