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永遠不可能變成金剛石。

先做一下材料學的普及。普通人認為石墨和金剛石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物質,感覺一個硬一個軟,一個黑一個亮。其實它們是都是由碳原子組成的物質,所不同的是原子排列結構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同素異構體。

再說說瑞幸咖啡。他賣的咖啡和星巴克賣的咖啡,表面上看是一樣的,都是第一種帶有咖啡因的飲料。但本質是不同的,他們的商業模式也是不一樣的。

在揭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一下,做空瑞幸咖啡的渾水公司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從2010年成立至今的渾水公司,累計做空了17家左右中概股公司,且少有失手。被做空的中概股公司,下場多是股價暴跌退市,作為一家美國公司,渾水能有這樣的“成績”,主要原因是其創始人卡森.布洛克對中國的瞭解。

布洛克曾在中國混幾多年,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據說他還寫過一本書,叫《傻瓜也能在中國賺錢》,但在成立渾水前,布洛克在中國並沒賺到什麼錢,不管怎麼說,這些經歷讓他與一般美國投資者相比,對中國公司有更直接的瞭解,比如某次接受採訪時,他就直言不諱的說,如果一樣東西看上去極其完美,那就值得懷疑,中國已如此。

這就從投資人的角度間接地回答了任何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成長性的公司,都不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

再回到前面我提到的咖啡店的商業模式。經常到星巴克喝咖啡的人都知道,最常見的飲料就那麼幾種,空間基本上就那麼大,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咖啡店樣子長得也差不多。但它為什麼能夠持續不斷地經營,而且客戶是絡繹不絕呢?我的體會是,在那裡喝咖啡有一種心情放鬆,有一種商務人士高雅的感覺,於其說是在喝咖啡飲料,不如說是在與朋友或者生意夥伴交流文化。到這裡喝咖啡的人從來不會問價格,也不會因為價格高低、品種變化而選擇留住還是離開,留住他的是咖啡文化,正是這種咖啡文化粘住了源源不斷的客戶。

再看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基本上是通過燒錢的資本化運作方式在獲取流量,通過流量提高公司的知名度,然後提高銷售收入。然而銷售收益一直抵消不了低價補貼帶來的損失。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運營模式,只要有足夠的流量就可以有通過另外的收益來彌補經營的虧損。

這就是類似瑞幸咖啡模式所有公司必然失敗的根源。前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熱潮,有很多人認為通過燒錢出流量,有了流量就是互聯網模式,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真正的互聯網公司的流量不是燒錢燒出來的,而是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帶來的,簡單說是內容帶來流量。儘管前期要投入很多的人財物做這些內容,前幾年也可能虧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容及數據沉澱就會形成厚積薄發的優勢,這些優勢就會轉化為網絡效應,吸引更多的會員、賣方、買方、軟件公司、廣告商、投資人的關注。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比喻成種草+養羊+套狼。燒錢模式是資本運作方式,根本不是互聯網模式。

可悲的是,瑞幸咖啡既沒有通過文化沉像向星巴克那樣黏住更多的客戶,也沒有像淘寶網那樣通過優質的服務形成網絡效應,更沒有像小米那樣,通過互聯網思維形成平臺效應。

所以,穿什麼衣服怎樣打扮不重要,關鍵是生理特徵和內涵修養氣質不一樣,才能決定一個人能夠走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