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

——题记(臧克家)

王江走了,他生前的一言一行,成了同志们和家人永远的记忆。

3月15日,送别王江。按照上级“白事从简”的要求,单位和亲属仅派七八个代表参加王江遗体告别仪式。送别英魂,天公垂泪,一大早就下起鹅毛大雪,将城市、乡村、原野装扮的一片洁白,仿佛要将王江带到一个圣洁的世界;虽然大家不能亲自送别王江,但领导、同志、亲朋以及受到过王江帮助的商场经理、个体工商户和普通群众发来的唁电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打爆了王江领导和家人的手机……

在做人与做官之间,王江的首选是先做好人

“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个清清白白的官”。这是王江的人生座右铭。

王江出生在绥棱农村,1987年东北农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绥棱县农业局经管站担任会计,后任绥棱县共青团书记、绥棱县泥尔河乡乡长、明水县副县长、绥化市商务局副局长、调研员等,一路走来,王江调任两县一市、七八个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他那仁心宅厚、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始终感染着自己周围的人群。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据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明介绍,2005年罗文明在明水县通达镇担任镇长时,王江就任明水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每项工作,他都是亲力亲为,从不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每次下乡,他都是沉到最基层调查研究,和乡干部共同研究工作落实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蔼近人,看不出一点县领导的架子;每到饭时,他都和乡镇工作人员挤在一起吃大锅饭,从不开小灶搞特殊。去年年底,罗文明调任到市商务局任领导工作,王江不但没有以过去老领导的老资格自居,而是主动担起抗疫期间和局里最难、最重的业务,甘做人梯和铺路石。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在同事们眼里,王江既是他们生活中的好大哥,又是他们工作中的好领导、好楷模。作为商务局调研员,王江负责四个科室的业务工作,他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在严于律己的同时,王江处处宽以待人,始终把同志们的困难和辛苦放在心上。由于局里人员紧张,流通秩序科仅有科长王滨生一人,而王科长不但岁数偏大,而且家有耄耋之年的老母亲,妻子还患有严重的肝硬化,每年都要几次去北京复查。王江平时不但为王滨生承担部分业务工作,在他带着妻子到北京复查时,还经常到他家中,帮他照顾老母亲。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王滨生说,王江是同志们公认的好大哥,无论谁遇到困难,他都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

先做好人,也为王江做好工作奠定了基础。参加工作以来,王江先后二十多次被国家、省、市、县评为先进、劳模和模范共产党员。

在工作要我干还是我要干上,王江选择了后者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市商务局领导和同志们对王江工作态度和热情的评价。

今年56周岁的王江,在单位不但岁数大、资历老,而且群众威望高、业务能力强,很多朋友都劝他,快到站了,放一放、歇一歇,让年轻人多干一点吧。而他总是笑着回答:老牛自知夕阳晚,站好最后一班岗,自己多干一点,别人就少干一点,年轻人就能多学一点。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在王江的眼里,工作没有份内份外之分,凡是党的事业需要的,都是每一名党员干部份内的,都是必须要做的。在工作中,他没有半点懈怠,更不敢有半点退缩,而是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科长赵立影告诉记者,王江是同志们公认的好领导,在业务上,对新来的和业务不熟的同志,他都是手把手不厌其烦的言传身教,毫无领导架子;急、难、险、重的工作,他都是率先垂范,第一个冲在前面,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生活中温文尔雅的王江,工作中却是一个拼命三郎。去年秋天的一天,王滨生上班的途中发现一辆挂着仿冒中石油标识的油罐车从西二环向庆安高速公路驰去,忙开车追赶,同时打电话请求王局长支援。当时王江正开车行驶在上班的道上,来不及向他人求援,自己便抄近路追赶上去,将那辆私倒乱运成品油的大车夹在自己和王滨生的车中间,迫使其在通往庆安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停下。油罐车司机下车后看到王江说:这么大岁数还不要命的和我飙车,图个啥?

对工作,要干就要往好干、要干好,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这是王江经常教育同志们的一句话。据市商务局流通发展科科长宋伟栋回忆,今年2月15日,市里决定为担负着绥化重症患者治疗任务的哈医大一院群力分院送去40吨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下午两点半,任务下达到保障组,而且要求当天晚上必须装车,第二天起早出发。王江接到命令后,立即协调运输车辆,傍晚时分,组织人员开始清点货物,组织装车。当时,装卸工非常难雇,王江忍着痛风病带来的痛苦,一边指挥,一边将力所能及的小物件一瘸一拐地送到车上。宋伟栋劝王江早点回家休息,王江却说,不看到这两辆车装好货物,我回家也睡不着。直到后半夜一点半,所有工作进行完毕,王江才檫着额头上的汗水,瘫坐在回家的汽车里……

“事情太多,明天再说。”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天,已经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王江,依然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用生命与时间赛跑。

在大家和小家之间,王江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我这一生对事业、对同志没有遗憾,唯一的遗憾是对不住你和女儿。”这是王江生前经常对妻子陈海澜说的一句话,每每提起,陈海澜都会泪流满面。

在爱人的眼里,王江是一位“不称职”的好丈夫。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说到王江做丈夫的“不称职”,陈海澜“如数家珍”——她和王江结婚至今30年,两地分居17年。王江在绥棱城乡工作十几年里,基本上以单位为家,陈海澜只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年幼的女儿,一边照看年迈的公公;2000年王江调任明水县副县长后,一家人本想到明水安家,既方便王江工作,又方便孩子求学,没想到年事已高的老父亲故土难离,陈海澜不得不留在绥棱农村照顾老人和孩子,两口子从此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王江主管农业生产,工作忙时一个月不回一趟家是常有的事,即便是偶尔回一次家,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年夏天,王江的老父亲突然患病,他从明水急忙赶回了绥棱,晚上7点多刚到家,王江突然接到明水打来的电话,称通肯河突发大水了,东部乡镇大水已过路面。王江立即连夜开车往回赶。一路上,王江顶着暴雨艰难开车前行,晚上11时许才到达明水境内,他没有回到办公室和宿舍,而是直奔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工作……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虽然王江在家不是一位称职的好丈夫,但在工作岗位,他却是一位称职的好党员、好干部、好领导,每次王江被评为先进时,陈海澜都为丈夫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陈海澜告诉记者:王江作为一名农村孩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靠他自己公而忘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出来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是家乡全村人的骄傲、全家人的骄傲,我也为有这样的好丈夫感到骄傲。

在女儿的眼里,王江是一位“不及格”的好父亲。

王江的女儿王艺霏今年29岁了,在她从上小学之后基本上就看不到爸爸的身影,接送上学、开家长会全部都是妈妈一个人。她经常问妈妈同一个问题:爸爸哪里去了?妈妈也总是给她同一个答案:爸爸在做大事,工作太忙。直到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父亲调到市商务局工作,全家搬到绥化市里一起居住,王艺霏才享受到真正的父爱和一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王艺霏说,从小学到大学,她走过了童年、少年并步入青年,但对父亲这个词的概念和对父亲的形象一直是模糊的,甚至有点怨他、恨他……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王艺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和父母团聚的日子里,虽然和父亲也是聚少离多,但从父亲早出晚归、忙忙碌碌,甚至回到家后依然挑灯工作的身影中,王艺霏读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看到了课本上看不到的人民公仆的形象。特别是防疫期间,新婚一年多的王艺霏第一次带着爱人陪父母过年,没想到从大年三十晚上,父亲就开始陪疫情“过年”了,每天无论父亲晚上回来多晚、早上出门多早,王艺霏都要为他做好可口的饭菜,为她崇拜的战疫情斗士“加油”。

王艺霏含泪告诉记者:和父亲深一层接触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他做父亲也许“不及格”,但他确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父亲的形象在我心里越来越高大完美,现在已成为我的偶像!

为谁辛苦为谁甜?王江舍小家顾大家、公而忘私的精神,不但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仰,也得到小家亲人们的理解、支持和崇敬。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们用思念和祈祷告慰英灵。

全媒体记者 陈驹 刘华鹏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绥化市中小学开学时间定了!

●绥化一大波岗位来袭,等你来!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特别关注」“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追记绥化市商务局调研员王江(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