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如何成為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對政府來說,大數據支撐了疫情期間大大小小的決策。對公眾來說,大數據的相關產品,提供了疫情警示。這些實效或許有希望推動大數據真正成為城市管理的主流技術手段。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新冠疫情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政府對大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攤開在大眾面前,而效率是其中關鍵。近年熱議的智慧城市建設,到底能否實現精細化、動態化管理,大數據能否提升政府決策效率?

我們和大數據公司聊了聊“大數據在這次疫情中發揮的作用”之後發現,雖然大數據從未在城市治理中成為主流,但這次可能是大數據真正進入公眾和政府視野,成為主流城市治理依據、幫助建立常態化數據監測機制、提升政府公共事件響應能力的真正契機。

01 獲知人口流向,預判疫情傳播趨勢

以往缺乏大數據的支撐,政府想要判斷跨城市人口流動的情況,通常需要在道路卡口,挨個詢問車輛的去向,或是入戶做社區調查。但往往基層上報的彙總數據都是滯後的結果。

工業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在2月14日舉辦的媒體通氣會上詳細介紹了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工信部組織行業專家開展大數據諮詢,建立了疫情電信大數據分析模型,統計全國特別是武漢市和湖北省等地區的人員向不同城市的流動情況,從而幫助預判疫情傳播趨勢、提升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3家運營商都實際參與了工信部的大數據諮詢。3家運營商在疫情期間每天向上報送數據統計報告,它們手上掌握的人口遷徙大數據人群覆蓋率高,具有時空連續性的特點,便於軌跡追蹤。除此之外,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基於App定位系統所獲取的用戶位置信息,也可以幫助判斷整體的人口流動方向。

02 結合確診數據,驗證政策效果

早在1月17日左右,中國聯通旗下的大數據機構智慧足跡就開始著手分析人口遷徙方面的數據,並向相關政府部門上報大數據專題。

武漢封城之後,聯通智慧足跡大數據顯示,當天流出的用戶量呈現斷崖式下跌,下降近一半。封城第二天,離開武漢的人口數接近冰點。從大數據的表現來看,武漢的封城效果是顯著的。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最近幾天確診患者的數字在下降,對比近15天從湖北流出的人數來看,也有一個同步下降的趨勢。”聯通智慧足跡高級產品總監閆嘉說,“這也可以間接驗證,控制疫情擴散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要控制住人口的流動。”

03 預警風險區域,找到風險人群

“電信大數據來源於公眾電信網絡中的基礎數據,一般可以分析到區縣級流動和分佈情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說。

聯通智慧足跡建立了一個密切接觸者的分析模型,根據個人信息脫敏的確診人群樣本活動路徑,去計算可能的密切接觸者,從而判斷可能產生的新的高風險區域。這能為社區級疫情防控提供支撐。

除了為政府部門防控提供支持,基於這項算法,聯通智慧足跡還推出了面向公眾的疫情風險預測平臺。產品為城市中的各個小區打上“輕微、偏低、中低、中高、偏高”5個風險等級,公眾可以查詢各個小區的風險等級。它和騰訊、第一財經等機構製作的疫情查詢地圖類似,目的是讓公眾預知風險。

除此之外,航空、鐵路的實名旅客大數據也能幫助各個城市的防控前線部門,更快找到疫情高發區返回的人。

“找人很容易。”溫州市經開區某村村長項安偉每天都會收到一份由市裡統一下發的武漢返回溫州人員名單。這份名單的數據直接和民航系統、鐵路系統打通,彙總了每天從武漢返回溫州的人員情況,從市裡層層下發到區、街道、村一級的行政單位。

村裡拿到這份名單後,會先電話聯繫名單上的人員,確認他們的出行情況。“人還沒到溫州,我們就先聯繫上了。”項安偉說。

04 監測交通樞紐、城市內部人流

為了有效防止疫情擴散,國務院延長了春節假期,各地復工時間也各有推遲。2月3日、2月10日是大部分企業復工的兩個關鍵節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座一線城市歷來是返工人群的主要目的地。百度地圖智慧交通大數據就能監測近期這些熱點城市的交通樞紐區域及城市內部出行人流的強度變化。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根據百度地圖智慧交通的數據,2月至今,這些城市機場、高鐵站、普鐵站、汽車站等重要交通樞紐的人流規模全部呈現隨時間推移緩慢下降的趨勢:人流高峰期出現在2月初的1日至3日,4日至10日間保持震盪,10日以後人流規模逐日縮減。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自疫情防控升級以來,各城市都有大批航班、鐵路班次被取消。這也從根本上抑制了交通樞紐人流暴漲的可能性。4座城市中,僅廣州在復工前夕有小幅人流回升,其餘城市的波動整體平穩。

05 預警企業風險,協助扶持政策制定

交通大數據除了能協助鎖定高危人群,找尋疑似感染者,監測交通樞紐、城市內部區域人流量外,還能給相關企業提供疫情影響的預警。

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譚德塞強調世衛組織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國際航班量明顯減少。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飛常準的數據顯示,在世衛組織公佈結果之前,每天的國際航班量依舊比去年同期多。但1月31日之後國際航班量急劇下降,1月31日至2月9日,國際航班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了9891架次。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國際航班量的變化,能幫助有國際間商務往來需求的企業、旅遊行業、航空運輸行業等,判斷國際社會對本次疫情的反應,及時規劃應對方案。

和交通大數據不同,企業信息數據與疫情的關聯度並不強,能夠提供的直接協助有限。但企業信息數據能幫助政府在出臺企業復工政策時,提供一些數據支持。

啟信寶從大年初三即1月27日開始介入,主要圍繞企業信息數據做分析和研發,重點梳理了生產前線緊缺醫療防護物資的企業信息。啟信寶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提供了一份防護服、消毒噴霧、醫用酒精和紅外線體溫計這四大類生產企業的列表,詳細地梳理了這些企業的區塊分佈、企業規模以及聯繫方式等信息。

以往情況下,政府在整理一份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企業名單時,需要花費不少的人力和時間排查。啟信寶提供的企業名單實際上加快了政策決策時間。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上海市經信委通過名單能快速梳理產能,制定企業補貼政策和專項扶持,儘早讓企業恢復生產。在實際政策執行期間,也能根據這份名單,及時核實申報的企業信息。

對政府來說,大數據支撐了疫情期間大大小小的決策。對公眾來說,大數據的相關產品,提供了疫情警示。在大數據從業者看來,大數據的作用得到了證明,這有希望推動大數據真正成為城市管理的主流技術手段。

啟信寶CEO陳青山覺得經過這次疫情,政府會對數據公開和大數據的應用持更開放的態度,大數據對社會的治理作用會被更多人看見,未來大數據的應用也會變得更有序。

“大數據本身沒有好壞,關鍵是如何用技術來行善,而不是作惡。如果有常態化的監測,大數據能在更早期介入,會比亡羊補牢更好。”閆嘉說。聯通智慧足跡則希望能推動衛生等公共領域的常態化數據監測,提升城市對大型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響應能力。

(文中受訪者項安偉為化名)

記者 | 毛怡玫 卓宇晶 項維肖 車潔舲

實習記者 | 高若男

設計 | 王方宏

特别报道 | 大数据如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點擊關鍵詞 看我們做過什麼

2019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2016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運動城市 創新城市 城市消費力

本土便利店 外資便利店 城市便利度 全家

對手品牌1.0 對手品牌2.0·H&M 對手品牌3.0·國民小吃

經濟型酒店 中檔酒店 喜達屋在蘇州 金雞湖

中華第一商圈 商圈柵格

Airbnb 冰淇淋店 餐廳排隊 誠品書店 低線城市 電競

星巴克選址 網紅餐廳 電影票房 盒馬選址 兒童業態

電影宣傳 公共自行車 共享單車 海淘 中超 咖啡館

快遞 母嬰消費 奶茶店 沙拉 社區商業 生鮮電商

手機 物流地產 下廚房 鮮花 新能源汽車

演唱會直播 宜家 Kindle 新西蘭 租車

城市天際線 寵物醫院 大學城 單身社會 電影院 公園

國家級新區 健身房 老建築修復 聯合辦公 摩天輪

高樓 文創 泳池 瑜伽館 DIY

上海·城市擴張 深圳·城中村 京津冀城市群

重慶·新中心 上海·路網 烏鎮·戲劇

香港·商業 蘇州·新舊文化 搖滾城市

蘇州·擴張路徑 義烏 知乎

地鐵路線 地鐵系統 地鐵線 地鐵擁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