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從實習到年入千萬:有時候,錢好不好賺,取決於思維

坊間有一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話叫“錢難賺,屎難吃”,像這樣感嘆賺錢難的人很多,包括我的爸爸,我的媽媽,還有我身邊很多人,他們早已被“錢難賺”的思維同化。

然而,我卻有不同的看法:錢難賺,只是人們的普遍想法,並不是事實。

那些小時候經常聽見大人抱怨賺錢很辛苦的人,自然會覺得錢是很難賺的,長大後也很容易繼續帶著這樣的思想。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看不見”能輕易獲得財富的機會,或者不相信自己可以不那麼辛苦的獲得財富,因為這樣的人只相信小時候習得的“賺錢很辛苦”。

幸運一點的人,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的則是大人們賺錢的思維模式,比如我的一位前同事。

5年,從實習到年入千萬:有時候,錢好不好賺,取決於思維

5年,從實習到年入千萬——有些人賺錢是很容易的

我有一個前同事,只用了5年時間,就實現了從廣告公司實習生到自主創業年收入千萬的躍遷。

那年他剛剛大學畢業,就到我單位做實習設計師,他和領導坦言自己未來想做高端玩偶設計,現在需要積累一些設計相關的能力。領導很欣賞他,同事們對這個嘴甜又上進的青年都很友好。工作之餘,他就研究自己的愛好,不斷創作新的作品,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加比賽等等,後來他還在單位交往了一個客戶部門的女孩做女朋友——現在想來,這樣的操作真是事業和愛情兩不誤啊。

直到他認為時機成熟了,他帶著女朋友開啟了自己的事業,女朋友幫他打理客戶對接,他負責做產品。隨即產品大受歡迎,兩人後來搬到了有生產廠家的城市居住,還買了豪宅豪車,年收入過千萬,富裕程度已經超過我們公司所有的老員工。這樣的人生成功路,他只用了5年。

我這位前同事的父母深諳經商之道,他家經濟狀況比較好,所以前同事從來也沒覺得賺錢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他自信,心智模式成熟,同時又富有經商思維,從小習得的對金錢的信念則是“方法對了,好的點子就可以賺錢”

,我覺得這和股神巴菲特的童年非常相似,簡直同頻。“他不有錢誰有錢”,我們同事現在都這樣評價他。

這是我身邊“錢好賺”的例子,我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他們看上去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但時過境遷你總能發現,他們做的每件事都是指向成功的,對他們來說,賺錢相當容易。

5年,從實習到年入千萬:有時候,錢好不好賺,取決於思維

“錢好賺”的人,都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目標

與我的前同事經歷可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住在我家隔壁的一個女孩。她的父母經常抱怨“賺錢不容易”,她從小耳濡目染父母對金錢發愁的態度,後來又遭遇父母下崗,匱乏的物質生活讓她也染上了匱乏的心態。然而還不止於此,這樣的匱乏心態,讓她認為,賺錢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她甚至覺得,那些有錢人不是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就是中了500萬彩票,才變得有錢的。

像我鄰居一家這樣的人,在環境面前,似乎是無能為力的。誠然,時代和環境確實會給人造成侷限,但有時候,我們誇大了時代和環境的限制作用,而看不見更高層面的東西。這樣的人,往往會把精力全都用在眼前能看見的事物上,這種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弊端,用NLP體系中的邏輯思維層次模型可以很好解釋:

在NLP中,環境、行為、能力,稱為低三層,這是我們可以意識到的層次,而信念、身份、精神,稱為高三層,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細心分析才有可能被發現。通常低層次的問題在高一個層次就能輕易找到方法,可倘若在同層次或其低層次來尋找方法,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或者消耗精力過大。

像我鄰居一家,其實就是隻看見低三層(環境、行為、能力)所造成的困擾,沒有發揮人的主觀意識。而我的那位前同事,就是高三層(信念、身份、精神)構建的比較好,他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知道自己要成為誰,他有明確的目標,一點彎路也沒走,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實現目標。

而生活中有太多人,是高三層(信念、身份、精神)出現了問題,這樣的人會把關注點全放在低三層(環境、行為、能力),他們注重平臺的優劣,上進一點的會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還會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當然,換一個更好的平臺,或者進行專業的進修,確實對財富的積累有一定作用,但是這種作用不足以讓每個人致富,更談不上輕鬆的致富。

那些通過個人努力成就自己的人,比如有些企業家,他們都是對自我有著清晰的認知的人,他們有明確的目標,做事果敢,成功概率高。而且他們的成就,往往和他們所做事情的意義成正比。換句話說,財富對這些人來講,只是努力達成目標時自然附帶的結果,並不是多麼難實現的事情。

5年,從實習到年入千萬:有時候,錢好不好賺,取決於思維

關於財富的限制性信念,還能改變嗎?

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並非所有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都有財富方面的困擾,也並非所有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就一定能財富自由,對我們影響更多的,是信念的影響。好消息是,“信念”既能夠被影響,也能夠被改變,所以那些限制我們的財富觀念,是可以被改變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感慨“錢難賺”,是忽略了自己的主觀意識,把責任推給了外界。其實這背後隱藏著一個很多人不願面對的事實:我不行。因為我不行,所以錢是難賺的。只是這份對自我的否定,往往都被壓抑到了內心深處,很難察覺。不過在生活中人們有時候會通過話語把它表現出來,諸如“這就是命,我這輩子就這樣了。”,或者“這次晉升肯定沒有我,競爭太激烈了。”

直接否認自己是很讓人難過的事情,但是把責任推向外界則容易和輕鬆得多,所以有太多人都把手指指向外界,指責是外界的原因,這就使得“錢難賺”成為了事實。事實上,突破貧窮思維的方法也在NLP的邏輯思維層次裡,我們需要從最高層面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你怎樣看待自己的家庭,你怎樣看待自己。這個過程可能不那麼順利,因為從童年起我們形成的很多限制性信念是很難扭轉的,有的人甚至覺得童年影響一輩子——只有真正願意自己走出來的人,才會有改變的勇氣。

以“錢難賺”舉例,下面是一個用NLP邏輯層次梳理的模型:

精 神——這是一個危險的,無助的世界。

身 份——我處處不如人。從小我便知道自己很弱。我比別人差!

信念/價值觀——輸給他們是正常的。再去學習也沒有用。

能 力——我想不出別的辦法。我什麼都不懂!

行 為——我天天都在公司裡躲避。開會時我沒有發言。

環 境——沒有一個同事關心我。這裡不適合我生活。

寫到這裡,我想起大自然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實世界其實就像大自然一樣複雜,只有掌握生存法則的人,才能活得精彩。如果想不斷迭代更新自己的思維,就需要不斷的覺察自己的生活,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出路。

如果從小就擁有良好的環境,能發展出良好的思維模式固然好,但我相信更多思維模式不那麼好的人,也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自我,從束縛與匱乏走向財富與自由。

5年,從實習到年入千萬:有時候,錢好不好賺,取決於思維


作者簡介:Mitchell,愛寫作,愛瑜伽的全職媽媽。願我們都能更好的活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