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商不奸?這位商人在國家危難之際的舉動令人敬佩

商人重利,所以有“無商不奸”的說法。但這話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商人在國家危急時刻能夠挺身而出。我們接下來要聊的這位,就是這樣一位因愛國舉動而名留青史的令人肅然起敬的商人。

無商不奸?這位商人在國家危難之際的舉動令人敬佩


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時,曾路過鄭國,鄭國國君未能禮遇他,加之晉楚城濮之戰時,鄭國又選擇站在楚國一邊,故而城濮之戰後,晉文公便與秦穆公聯合攻打鄭國。秦晉此次聯合攻打鄭國,終因鄭國平民英雄燭之武冒險夜見秦穆公,離間秦國與晉國的關係,使秦國轉而與鄭國結盟而宣告失敗。

不過,鑑於既定的東出戰略需要,秦穆公在秦國與鄭國結盟時還是留下了一枚棋子,將杞子、逢生和楊孫等人留在鄭國。這些人名義上是幫助鄭國防守,實際上卻是為秦國刺探鄭國的虛實,讓秦國有機會出兵攻打鄭國。

魯僖公三十二年,留在鄭國的杞子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說,鄭國人讓他掌管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派軍隊前來偷襲,可以裡應外合,一舉拿下鄭國。

無商不奸?這位商人在國家危難之際的舉動令人敬佩


秦穆公得到情報,十分興奮,不顧蹇叔和百里奚等人反對,立刻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領率軍前去偷襲鄭國。

秦國軍隊走到晉國的邊境滑邑(今河南鞏縣境)時,遇到了一個叫弦高的鄭國大商人。

弦高是鄭國的大商人,這一點應該確信無疑。因為在遇到秦國大軍時,他當時帶著四張牛皮和十二頭牛,準備到周都城去販賣——有人據此認為,弦高“只是”個牛販子,對他似乎很不屑。這其實是小瞧了他。在農耕社會,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牛是十分稀缺而珍貴的生產資源,偷牛或殺牛,後果絕對比我們現在偷獵大熊貓更嚴重。比如商鞅變法時就規定:“盜馬者死,盜牛者加。”偷牛都得死,殺牛就更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而弦高能夠一次販賣這麼多頭牛和牛皮,可見他確實是一位財力雄厚、十分了不起的大商人。

無商不奸?這位商人在國家危難之際的舉動令人敬佩


我們現在無法考證的是,弦高當時是如何獲知自己在滑邑所遇到的這支秦軍就是準備去偷襲鄭國的。《左傳》載,秦國大臣蹇叔在秦軍出發時哭師說,調動大軍想偷襲這麼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準備,怎麼能夠取勝?而且行軍路線這樣長,還能瞞得了誰?這其實是沒道理的。因為秦國既然要“偷襲”鄭國,在出師之前肯定要找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來掩人耳目,不可能明目張膽地大聲嚷嚷讓天下人都知道,否則怎能叫“偷襲”?所以,筆者認為,《左傳》裡所記載的“蹇叔哭師”一文,似乎不太靠譜。

不過,弦高如何獲知秦軍準備偷襲鄭國與本文沒有多大關係,“蹇叔哭師”一文是否靠譜也不是我們現在所要討論的,所以我們話說回來。

當弦高得知在滑邑所遇到這支秦軍是準備去偷襲自己的國家時,立刻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又機智的決定:一方面派人快速回國報告;另一方面則假稱自己是鄭國派來的使者,將自己的四張牛皮和十二頭牛用以犒勞秦軍,並對秦軍將領孟明視說,“聽說貴國要去討伐鄭國,鄭君已認真做了防守和抵禦的準備,還派我帶了十二頭牛來慰勞貴國士兵。”

無商不奸?這位商人在國家危難之際的舉動令人敬佩


孟明視等秦軍將領信以為真,以為弦高當真是鄭國派來的使臣,認為鄭人既然已經知道秦軍將到,偷襲鄭國的計劃肯定無法實現,又沒有後援,直接去攻打鄭國也幾乎沒有勝算,於是就順手牽羊滅掉滑邑,然後回軍。

上文已經提到,滑邑是晉國的邊境城邑。秦軍無緣無故滅掉滑邑,作為天下霸主的晉國當然不答應。所以,雖然晉國當時還在為晉文公治喪期間,但太子姬驩(即後來的晉襄公)還是採納了先軫的建議,決定出兵殽山,阻截秦軍。

於是,歷史上著名的殽之戰爆發,秦軍全軍覆滅,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被晉國活捉,後來靠著晉文公夫人(秦穆公女兒,晉襄公嫡母)的關係,晉國才把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釋放回秦國。

無商不奸?這位商人在國家危難之際的舉動令人敬佩


如此一來,鄭國自然也免受來自秦軍的偷襲了。而鄭國之所以能夠免受秦軍的偷襲,關鍵就在於弦高。

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弦高雖然只是一個商人,但當自己的祖國面臨危難時刻,他能毅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為祖國化解了一場滅頂之災,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愛國,不應只有屈原、岳飛、文天祥或林則徐們,還應該有許許多多的平民百姓。相應地,名留青史的,也不應該只有屈原、岳飛、文天祥或林則徐們,還應該有許許多多的平民百姓。

商人弦高的愛國行為,不僅值得現今的富豪們學習,也值得所有心繫祖國的華夏兒女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