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京東變成了你現在看到的樣子?

為什麼京東變成了你現在看到的樣子?

先看看京東2018年一季度的財報

  • 2018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15.249億元人民幣(約2.431億美元);*

  • 2018年第一季度淨收入1001億元人民幣(約160億美元),同比增長33.1%;

  • 2018年第一季度服務淨收入為86億元人民幣(約14億美元),同比增長60.0%;

  • 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達3.018億,同比增長27.6%;

  • 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物流運營515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090萬平方米。

    北京時間5月8日,京東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JD)發佈了2018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其當季淨利潤再次刷新歷史單季盈利峰值,創下新高,而且得益於全面的開放賦能,來自於第三方服務業務的收入,正在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

  • 2018財年的第一季度,京東集團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的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15.249億元人民幣(約2.431億美元),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同樣達到了10.474億元人民幣(約1.670億美元),實現了連續八個季度的盈利;第一季度,淨收入達到1001億元人民幣(約160億美元),同比增長33.1%,高於市場預期,其中,得益於開放賦能,第一季度在服務淨收入上同比大幅增長了60.0%;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達到3.018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7.6%。

    而在三年前,2015年的一季度,京東的商品銷售總額(GMV)為878億元人民幣(142億美元);淨收入為366億元人民幣(59億美元),淨虧損為7.102億人民幣(1.146億美元)。

    三年時間,在前有龐大阿里軍團狙擊後有亞馬遜、網易、聚美、洋碼頭等一系列中小電商的圍追堵截,獲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大市場環境下,能夠堅持到盈利,京東的解決方案到底是什麼?很好奇。

    殺手鐧——自建物流

    記得京東最早自建物流的時候,業界對此基本上是“嗤之以鼻”,“傻大笨粗”是對東哥當時這個決策最直白的評價。由於自建物流,儘管在2014年京東就赴美上市,但股價始終被物流的高成本拖累,盈利看上去遙遙無期。儘管持續的虧損讓外界對京東的估值爭議頗多,但在自建物流這條道上,東哥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515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為1090萬平方米。在過去的第一季度裡,京東物流以不斷刷新行業服務標準,通過拓展“極速達”服務,不僅包含中小件商品2小時送達服務,同時消費者也可以享受大件商品3小時收貨的服務,截至3月底,這一服務已經覆蓋了全國50多個核心城市以及約1000個區縣;此外,京東物流還攜手中鐵快運推出“高鐵京尊達”,為京東用戶提供專屬定製化服務,由高鐵運輸銜接京東快速同城網絡的高品質快運產品,為奢侈品提供最後一公里高端快遞服務。

    對於C端客戶來說,對京東最直觀的體驗就是快速安全的物流,如今人們所熟悉的極速達、當日達、、次日達,都體現著京東在整個物流佈局上的宏大規劃。作為京東“零售基礎設施服務”最核心,京東完整、高效的物流網絡也為京東聚集了眾多的商業合作伙伴。

    必殺技——技術研發

    缺乏核心技術,任何商業模式都將是脆弱的。早在去年年初的“京東集團2017年開年大會”上,東哥就明確提出,京東將用第二個十二年的時間,把第一個十二年裡所有的商業模式全部用技術來進行改造,變成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

    在隨後的2017年,京東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從上一年的45億元人民幣大幅增加到67億元人民幣,增速為49.4%,其中僅在2017年四季度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就達到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了74.5%;進入到2018年一季度,京東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持續提升到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到了87.2%,佔總收入的比重也從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了2.4%;技術研發也成為今年一季度京東在各項成本支出中增幅最高的項目,這些成本支出為京東換來了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等領域的大批國際頂尖技術人才。

    任何一家著眼於長遠的企業,都必須以短期利益換取長期的技術核心優勢,在不斷增加技術研發支出的同時,始終將淨利潤率保持在符合投資者預期的區間內,京東蠻牛掰的。

    對於京東來說,藉助於交易場景優勢,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以及區塊鏈等技術深入應用於提升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的能力,驅動電商、金融、物流等各類業務的成長,並最終對外提供“零售即服務”(RaaS)方案,已經成為其對外合作賦能的核心。

    “將來所有技術都會是開放的,我們每個技術產品最後都是一個利潤中心,而不是僅僅是費用、成本和投入。”東哥給京東的未來定了調——京東不僅僅是要成為一家電商公司。在今年4月12日重慶舉辦的“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東哥提出:“京東是一個用技術來打造供應鏈服務的公司。”

    盈利路徑——開放賦能

1998年6月18日,京東創立。經過了20年的線下線上的深度運營,已經建立起有活力的會員運營體系、廣泛的營銷觸達網絡、複雜的SKU管理系統、高效的物流服務能力、完整價值鏈的零售數據、可靠的金融工具等零售基礎設施。

京東給自己的定位是——“零售+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通過開放賦能,與所有品牌商、合作伙伴一起,在無界零售的場景下,不再彼此博弈,而是共同創造新的價值,共同向供應鏈要效益。

在今年3月份的瑞士巴塞爾世界珠寶展上,泰格豪雅(TAG Heuer)、精工(SEIKO)、美度(MIDO)在京東平臺開啟了世界高端手錶的首次“即秀即買”模式,成為本屆展會上的最大亮點之一。

第一季度,意大利高級定製男裝品牌CANALI和英國奢侈品牌Mulberry入駐京東旗下獨立奢侈品電商時尚平臺TOPLIFE,自2017年創立以來,TOPLIFE已經吸引了Saint Laurent、Alexander McQueen、Derek Lam、La Perla、Rimowa、B&O Play、Trussardi和 DYSON等知名國際奢侈品牌入駐。

“正品行貨”,使得京東成為越來越多知名品牌拓展中國市場的最佳合作伙伴,更好的用戶體驗、更智慧的供應鏈管理,也推動了京東在服務業務收入上的大幅增長,今年一季度,來自於服務淨收入同比大幅增長了60.0%,不但高於同期商品銷售淨收入31.0%的增速,同時相較於此前兩個季度46%至55%左右的增速,呈現出了加速增長的態勢。

商業模式——無界零售新生態

在2018年開年之際,京東集團將京東商城的組織升級為大快消事業群、電子文娛事業群和時尚生活事業群,高度積木化的協同效應推動了業務的強勁增長,京東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淨收入達到10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高於此前市場預期;當期京東商城的經營利潤率為2.1%,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東哥的無界零售時代裡,受人尊敬的企業不是導入流量、鞏固自身地位的巨無霸,而是俯身為路,為無處不在的零售場景助力的賦能者。

今年一季度,京東聯手騰訊先後與實體商業巨頭萬達商業以及西南地區零售龍頭步步高達成資本和商業合作,這兩家線下零售企業擁有龐大的線下流量和消費場景,結合騰訊的線上流量賦能,京東的線上運營能力、供應鏈優勢及倉配物流全國覆蓋等優勢,形成了無界零售下知人、知貨、知場的完美組合。

基於共同的願景,從三年前通過京東到家佈局本地生活圈開始,到去年與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進行庫存打通,到今天升級為“閃電送”,京東圍繞本地生活即時配送場景不斷升級。

截至4月30日,京東的合資企業新達達已經同192家沃爾瑪超市,424家永輝超市合作,為用戶提供極速優質的一小時生鮮雜貨快遞服務。

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京東再次與兩家知名中國零售品牌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京東將利用先進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協助品牌打造特色智慧門店,整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倉儲系統和會員管理系統。

未來,包括7FRESH、京東之家、京東專賣店、京東匯、京東便利店、京東配送網點和便民點在內的數十萬線下門店及末端服務網點,都可以變身為前置倉庫和零售終端,藉助於京東強大的供應鏈系統實現智能補貨,消費者將真正實現“所想即所得”。

技術、物流、開放賦能……京東所倡導的無界零售正在改變的不僅僅是整個人、貨、場供應鏈,同時還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產方式。現在還在討論傳統的商業以及電商對整個線下線上零售打通的對抗已經沒有太多價值,對於未來的市場而言,更有價值的事情是怎麼用最簡單、快捷、有效的方式完成一系列看上去很複雜的商業變現,至於怎麼變現來的持續、長久,京東給出了最完整的一個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