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一、公司概況

從注塑輔機到多領域智能製造綜合服務商。公司以注塑輔機業務起家,2009 年推出注塑自動化供料及水電氣系統;2011 年,轉型注塑自動化全套解決方案運營商;2014年,佈局工業機器人研發,形成多領域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整廠水電氣系統、配套設備智能體系;2017年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業務收入大幅增長;2018年收購野田智能,自動化業務拓展到汽車領域;2020年公司抓住YQ機遇,口罩機業務爆發,有望對營收和利潤做出較大貢獻。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公司核心產品包括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以控制系統及MES為代表的工業物聯網軟件,致力於成為系統集成+本體(設備)製造+軟件開發+工業互聯網四位一體的智能製造綜合服務商。下游以3C為核心,逐步拓展到鋰電、新能源、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製造、5G等領域。公司在國內已累計服務超過6000家客戶,主要位於3C產業聚集的長三角、珠三角,包括伯恩光學、立訊精密兩大核心客戶,以及捷普綠點、比亞迪、長城汽車、TCL、富士康等知名企業。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二、營收情況

平臺型商業模式,聚焦客戶核心需求和一站式服務。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全心全意服務客戶為宗旨,打造自動化“流量平臺”,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自動化解決方案。通過狼性營銷和全面及時客戶服務,及時把握客戶需求,深度綁定大客戶。上游通過集採降低成本,下游以規模優勢打造“爆品”,逐漸從“非標”到“標準化”、“模塊化”,實現批量複製、快速擴張。2012-2019年業績持續高增長,驗證“獨特商業模式”成功性。目前市場對系統集成、對公司“銷售型”的業務模式存在誤解。但公司業績持續爆發增長,驗證商業模式的成功性。2012-2019年,公司7年營收增長17倍,複合增速51%;2012-2019年,公司7年淨利潤增長8倍,複合增速34%。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三、行業概況

1、從機器人大國到強國,產業將進入中速增長期

過去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高速成長。2002-2018年機器人銷量複合增速達到36%,2002-2010年期間複合增速達到52%,2010-2018年10年銷量複合增速33%,2013-2018年5年銷量複合增速31%。2000-2009為初創期。初期下游中國汽車產業、3C電子行業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工業機器人年銷量不大,10年期年均銷量不到5000臺,但高速增長,2002-2010年8年期間,銷量複合增速達到52%。2010-2018年,高增長並未結束,年均增速達33%。期間下游汽車、3C電子行業繼續高增長,與此同時自動化程度大幅提升,機器人需求繼續大增,銷量複合增速約37%。2017年銷量達13.8萬臺,是2009年的25倍,年均銷量5.6萬臺,為上一階段年均銷量的10倍。行業井噴的同時,政策錦上添花,國家和地方產業扶持政策密集出臺。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中國是全球機器人銷量第一大國,2018年全球佔比33%。從2002年開始我國機器人銷量高速增長,在全球的佔比呈趨勢性上升,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銷售額、保有量均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中國機器人銷量達14萬臺,全球佔比約為33%;保有量57.5萬臺,全球佔比23%。本體市場銷售額260億元左右,集成市場規模1100億元左右,全球第一。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中國是全球第三個具備機器人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中國、日本、韓、美、德五國合計佔全球73%的需求,同時也是主要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大國。中國具備核心零部件、本體、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中國和日、韓國都是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國家。美國和德國缺乏減速器零部件供應商。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中國機器人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優勢。從工程師紅利到人工智能技術優勢,中國有望比肩發達國家,引領機器人產業發展。機器人技術及應用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四大層次。第一層次的發展對應人口紅利優勢,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發展對應工程師紅利優勢,第三層次的發展對應人工智能技術優勢。中國基於人口紅利優勢和工程師紅利優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快速度過第一到第三層次,中國目前和日本、韓國等領先國家一樣,處於第三層次機器智能向第四層次人工智能過渡階段。中國基於持續的工程師紅利和世界前列的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有望比肩發達國家,引領未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預計產業未來5年進入穩定增長期。隨著下游行業需求增速放緩,疊加政策退出,2018-2019年行業進入調整期,根據我們的預測模型測算未來5年行業銷量增速達15%。從國際經驗看,國際機器人最強大國家為日本,在經歷了1967-1980的產業初創期、1980-1990高速期後,進入長達22年(1990-2012)的穩定增長期。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2、各產業環節梯次國產進口替代,系統集成最快

在下游需求和產業政策帶動下,國產機器人不斷追趕超越。十年外資巨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國產機器人主要是給外資做代理或者系統集成,處於價值鏈的最低環節。十年後的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全球機器人產業鏈加速向大陸轉移。外資品牌地位動搖,二線品牌彼此整合或者被整合;四大家族中德國KUKA已經被中國企業美的收購。國產機器人已經從產業鏈各個環節跟外資直接競爭。

機器人各產業鏈將梯次獲得競爭優勢,系統集成已實現逆襲。根據IFR和MIR數據,上游三大核心零部件及中游本體的國產份額均超過20%,系統集成汽車領域國產份額達到70%、3C領域達到80%,長尾行業達到90%。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3、短期:YQ抑制國內外需求,延遲需求拐點到來

YQ對汽車、3C等下游自動化需求短期衝擊較大。2018年下半年以來,機器人自動化進入下行週期。2019年10-12月機器人產業數據持續系統性邊際改善,顯示行業拐點在即。但是春節前後突發的YQ影響將在短期Q1-Q2影響製造業復工和投資,延遲行業拐點的到來。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2020年1-2月製造業景氣度大幅下滑,3C、汽車、電氣機械固定資產累計投資額均下滑,3C行業下滑8.3%、幅度較低。受YQ影響,2020年1-2月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同比下滑31.5%。其中汽車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1-2月累計同比下滑41%;電子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1-2月累計同比下滑8.3%;電氣機械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1-2月累計同比下滑33.7%。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預計2020年汽車自動化繼續下滑,3C自動化復甦,食醫物流等繼續增長

汽車自動化:2020年預計下滑4%。經歷2019年產能和庫存調整,疊加2020年汽車消費刺激政策預期,有望正增長。但YQ影響復工推遲,主機廠和零部件廠2020-04-01拓斯達產能不足。疊加線下銷售遇冷,汽車行業原本預計的2020年的“小陽春”將不再(預計1季度銷量下滑40%),甚至是第二季度都將受到影響。預計上半年緩慢回覆,下半年首購需求有所增長。綜合來看,預計2020年全年汽車行業機器人自動化市場跌幅在4%左右。

3C自動化:2020年預計增速5%。勞動密集型、復工難度大,需求端和供給端都將受到疫情影響。需求端來看,YQ直接影響線下銷售,2020年一季度智能手機需求短期將會受到抑制,預計出貨量下跌幅度超40%;供給端來看,疫情對新機型生產進程影響較大,華為、富士康目前復工情況並不樂觀。今年投資計劃將規模性推遲,預計在二三季度集中釋放。儘管一季度遭受疫情衝擊,但並不改變2020年是5G手機換機年的成長定性。除新機拉動外,因消費電子行業本身存在的消費屬性和季節性特點,一季度營收佔全年比重不高,會通過後期季度彌補淡季影響,一季度需求將被遞延至旺季。綜合來看,全年預計增速在5%。

醫療自動化:受益疫情,預計2020年增速提高到26%。勞動密集型,對衛生和安全要求高,一直是穩定增長的市場。疫情短期刺激口罩機等需求,中長期加速機器換人,預計全年高速增長。

物流自動化:受益YQ,預計2020年增速提高到20%。疫情刺激物流自動化率提升,機器人需求持續高增長。

光伏自動化:2020年預計增速14%。疫情對競價項目建設進度產生不利影響,使光伏產業面臨搶裝壓力,但僅是需求後移,並不影響總需求。且由於今年春節前光伏競價政策提前出臺,企業準備和建設時間較為充足,加上2019年部分存量項目結轉至2020年,因此全年光伏新增裝機量將實現持續增長。而且第一季度是光伏行業淡季,隨著企業的逐漸復工,這種影響將很快被消化。補貼取消前夕,光伏企業紛紛“搶裝“提速,加快產能,將為工業機器人帶來更多應用機會,尤其是超高速SCARA的應用,如機器人應用在硅片清洗、串焊機上下料、排串等環節。

鋰電自動化:2020年預計增速4%。鋰電池生產一致性非常好,特別適合大量機器人做搬運。現在補貼退坡,面臨降本壓力,大量應用國產機器人。2020-2021年鋰電池投資紅利期,原本預計增速17%,YQ影響下調到4%。

4、長期:投資回收期持續縮短,促進自動化率提升

“機器換人”的性價比不斷提高。隨著我國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人數進入下行通道,製造業工人成本持續增加,“機器換人”的性價比不斷提高。根據歷史數據,機器人投資回收期強相關於機器人使用密度,密度越高,自動化滲透率越高。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四、公司業務

1、系統集成是當前機器人產業鏈最能產生利潤的環節

系統集成:最容易做出規模,本土化優勢明顯。非標準化系統集成核心競爭力在於資源整合能力、行業理解以及資金實力。外資巨頭本土化能力、個性化服務能力不足,是國內企業的機會。目前國內系統集成商依靠性價比、本土化優勢在大部分下游領域已實現對外資集成商的反超,持續看好國產系統集成商的發展。另外,眾多定製化高的分散下游需求釋放如陶瓷衛浴、木工傢俱、磚瓦飼料等給國產系統集成商帶來更多機遇。

核心運動控制技術+本體:模式難度較大,但成功之後壁壘高、盈利強。核心運動控制技術+本體模式是發那科、ABB、安川電機成功的關鍵,是長期來看機器人行業技術壁壘較高、盈利能力較強的發展模式。但目前國產零部件及本體技術仍落後於外資巨頭,此種模式發展難度較大,以埃斯頓為代表的此類企業仍在努力追趕。

核心零部件:抓住中國本體產能擴張機遇,加快應用迭代,長期看好。核心零部件技術最大難關在於背後配套基礎產業,需要持續資金投入和長期配套積累,短期難以盈利,長期看好前景。目前國產技術已經破冰,控制和伺服系統自足率不斷提升,最難的RV減速器也已小部分放量,疊加中游機器人本體都在擴產能,我國核心零部件的應用迭代在加速,諧波減速器預計幾年之內即能大幅國產化,RV減速器還需一定時日。

全產業鏈模式:技術不紮實的全產業鏈只會大而不精。外資巨頭基於核心技術做業務延伸協同,全產業鏈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例如四大家族實力雖強但均未涉足減速器,只是在自己核心技術領域做合理延伸)。在核心技術不紮實的情況下去做全產業鏈只會大而不精。產業鏈每個部分都需要大量資金、時間投入,目前上市公司資金、人才並不寬裕,研發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做的多也意味著都不精,不看好形式上全產業鏈模式的發展。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當前的產業發展階段,最看好系統集成:1、市場空間大。系統集成市場規模是本體環節的3-5倍,整體集成市場規模超1000億元,其中3C自動化的市場規模超300億。2、毛利率高。系統集成是項目制業務開展方式,需要針對客戶需求做部分定製化,附加值高,因此毛利率普遍在30-50%,甚至更高。3、國際競爭力強。國產系統集成商基於本地化優勢、工程師紅利、快速響應服務優勢,已經佔領大部分低端市場;領先中端市場;逐步滲透高端市場。4、財務數據顯示系統集成商業績表現最好,尤其是在汽車電子、3C領域。

2、平臺模式: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拓斯達處於系統集成環節,同時研發本體,屬於“本體+集成”的商業模式。而在系統集成這一環節領域,拓斯達也和其他公司有所差異。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全心全意服務客戶為宗旨,打造自動化“流量平臺”,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狼性營銷和全面及時客戶服務,及時把握客戶需求,深度綁定大客戶。上游通過集採降低成本,下游以規模優勢打造“爆品”,逐漸從“非標”到“標準化”、“模塊化”,實現批量複製、快速擴張。

3、怎麼看公司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及持續性?

1、公司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高性價比+一站式服務

性價比、服務能力是3C自動化核心競爭力。探討核心競爭力,首先得從需求出發,客戶需求特徵決定行業的競爭要素是什麼。目前拓斯達的主要下游是3C行業,規模僅次於汽車的自動化下游,同時具有較大增長潛力。3C電子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自動化替代普通工人,看重響應速度和性價比,對需求把握、服務能力要求更高,拓斯達的高性價比和一站式服務當前正好完美契合客戶需求。3C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3各環節:1)產品設計;2)零部件製造和組裝;3)整機組裝。生產模式為品牌商負責設計、零部件外包、組裝代工。其中組裝段位於產業鏈最末端,人數最多,自動化改造需求空間大。國內自動化供應商主要集中在這一領域。

以立訊精密為例,為什麼選擇拓斯達為核心供應商?一是拓斯達技術足夠,能夠滿足工藝需求;二是拓斯達服務最好,7*24小時隨叫隨到;三是拓斯達可以整合之前多個供應商的工作,提供一站式自動化解決方案。

2、當前模式的可持續性?至少還能保持5年高增長潛力

1)需要市場足夠大的自動化下游:從汽車到3C,新能源接棒拓斯達在3C領域綁定大客戶持續的自動化需求一起成長(新能源剛剛開拓),2019年收入16.63億元,增長天花板是:3C/新能源自動化市場上限*市佔率上限。3C自動化市場目前規模在300億元左右,但是機器人密度和日本、韓國等電子產業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保守估計還有一倍以上差距),假設3C自動化規模5年可以達到500億元(複合增長10%);新能源自動化市場目前還比較小,但是基於中長期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大趨勢,假設5年達到100億元。市佔率方面,自動化的非標成分比較大、規模擴大需要工程師的堆積,集中度相比中上游偏低。參考幾個市佔率數據:全球本體龍頭髮那科目前市佔率在15%左右,3C自動化龍頭博眾精工峰值市佔率在10%左右,我們假設拓斯達在3C自動化領域的市佔率上限為10%,新能源領域由於剛剛拓展,假設5年市佔率上限5%。綜合測算:5年後,3C自動化市場500億+新能源自動化市場100億,對應55億收入上限,還有2.4倍空間。

2)需要體量足夠大的客戶可以做,至少還有5年持續高增長潛力3C行業自動化率遠低於汽車行業。根據IFR數據及測算,2018年我國汽車行業機器人使用密度804臺/萬工人,而非汽車行業僅有72臺/萬人。機器人銷售下游佔比重汽車也一直大於3C,2010年中國機器人保有量中估計超80%都在汽車行業,2018年機器人銷售的分佈中汽車行業佔比超35%,仍高於3C的23.3%。公司核心客戶立訊精密、伯恩光學等自動化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以3C行業的富士康為例,2011年提出百萬機器人計劃,目標2020年自動化率30%,但多年過去目前僅使用不到10萬臺機器人,全球員工數仍超80萬,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拓斯達的核心客戶立訊精密、伯恩光學未來也有可能效仿標杆富士康,但參考富士康自動化率提升進度,達到飽和至少還有超5年以上時間。

4、主要3C集成商對比:公司收入增速高、盈利能力偏低

拓斯達的3C自動化主要是通用自動化、專機設備較少,上市公司可對標的主要包括博眾精工(科創板在審)、科瑞技術、賽騰股份、博傑股份。

1、規模增速:拓斯達收入規模第三、增速第一

根據公司業績快報,2019年收入16.63億元(同比增長38.88%),僅次於博眾精工和科瑞技術,前者2018年收入25.18億元(假設2019年維持),後者業績預告2019年收入18.51億元。2017-2019年,3C自動化上市公司中拓斯達收入增速持續第一。3C集成企業增速曲線基本一致,可見規模企業的週期性屬性開始增強。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2、盈利能力:拓斯達毛利率偏低,隨規模擴大穩中略降

主要企業的毛利率基本穩定在同一水平,拓斯達毛利率偏低。除拓斯達業務模式有差異、毛利率較低,其他幾家毛利率均超過40%,最高賽騰股份達到50%。3C系統集成的商業模式決定了要有較高的毛利率,可以認為35%-50%是合理區間。拓斯達淨利率處於中等,穩中略降。淨利率因不同發展戰略、內部管理效率、下游客戶等有較大差異,科瑞技術和拓斯達淨利率相對穩定且穩中略降,其餘公司淨利率波動則較大。總體可認為10%-15%是合理區間。拓斯達ROE處於中等,相對穩定在20%左右。科瑞技術和拓斯達ROE相對穩定,其餘企業波動較大。總體可認為20-30%是合理區間。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3、人效:行業人均創收逐年提高,拓斯達70萬元/人、增長最快

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項目積累增多,項目經驗豐富和管理、研發體系逐漸完善,3C自動化公司人均創收呈逐年上升趨勢。賽騰股份人效處於行業較低水平,2018年僅有42萬元/人;科瑞技術處於較高水平,2018年人效90萬元/人;拓斯達2018年人效70萬元/人,處於中等水平。

4、技術研發:拓斯達專利數量低於行業,但技術人員佔比持續提高

拓斯達專利數量尤其是發明專利明顯低於其他3C自動化企業,但近幾年公司技術人員佔比快速提高,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水平。2016年底公司技術人員僅有187人,2018年公司技術人員達到591人,佔比從2016年的20%提升到34.4%。2019年底,公司總人數達到2000人,技術人員達到800人(底層研發100人,技術應用700人),佔比達到40%。

5、經營分析:拓斯達應收佔比營收40%,回款弱於行業

系統集成企業最重要的一個經營指標即是應收賬款。2018年各企業期末應收賬款餘額佔當年收入比重在35-40%之間,佔比較高。拓斯達應收賬款佔比收入穩定在30-40%之間,處於行業中等水平。另外,年報應收賬款佔收入比重通常是半年報的2倍,反應系統集成商業務的項目屬性,銷售回款呈現明顯季節性,主要在下半年完成,行業60%的收入通常都會在當年收回。行業賬齡結構穩定且主要集中在1年以內,拓斯達應收回款相對較弱。3C電子系統集成項目相對汽車行業較小,週期也較短(基本在3-9個月),賬齡結構集中在1年以內。2018年底拓斯達應收佔比營收73.2%左右、相對較低(快速擴張、客戶條款較好所致),博眾精工86.5%,其餘三家則均在90%以上。另外行業40%的應收賬款在以後年度收回,基本都在隨後2年內收回,實際壞賬損失較低。

應收賬款週轉率:除賽騰股份週轉較高(2016-2017年在5以上),其餘企業在2-4之間,對應3C自動化3-9個月的項目週期。2018年拓斯達應收賬款週轉率3.36,處於行業中等水平,且2015-2018年拓斯達應收週轉呈改善趨勢。存貨週轉率:除科瑞技術較高外(2015-2017年在6以上,2018年下滑到3.5),其餘企業在2-4之間,對應3C自動化3-9個月的項目週期。2018年拓斯達存貨週轉率2.86,處於行業中等水平,多年維持穩定。

五、成長邏輯:短期口罩機爆發,中期3C自動化復甦

公司收入可分為三大類:工業機器人應用及成套裝備、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注塑機配套設備及自動供料系統。

工業機器人應用及成套裝備:主要下游是3C/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持續高增長。包括機器人單機(主要是直角座標機器人及SCARA機器人)以及機器人自動化應用解決方案,下游主要是3C電子(核心大客戶伯恩光學)、汽車零部件(收購野田自動化)和新開拓的新能源領域。另外2020年初疫情刺激下口罩機需求暴增,公司及時把握,1季度口罩機將貢獻較大業績。

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主要下游是3C,持續高增長。也稱綠能業務,採用分層分佈式系統體系結構,對生產系統的電力、氣、水、倉儲物料、成品等各分類數據進行採集、處理,實現能源在線監控、節能改造、產業升級及資源的工業互通互聯。下游以3C為主(核心大客戶立訊精密),拓展至整個製造業。

注塑機配套設備及自動供料系統:未來維持穩健。公司的起家業務,注塑機配套設備主要包括三機一體、模溫機等多個系列產品。自動供料系統能夠實現全廠無人化不間斷作業的生產車間整體解決方案,實現“原料→儲存→計量→乾燥→輸送→成型→物流”全過程的自動化生產。注塑機相關業務未來預計跟隨注塑機市場維持穩健。

1、口罩機短期需求旺盛,對2020年業績貢獻較大

全球YQ持續擴散,口罩需求暴增帶來口罩機訂單旺盛。預計2020年我國口罩需求增長10倍以上,疊加全球疫情爆發,口罩機需求極為強勁且有一定持續性。我國口罩設備的生產廠商數量級尚不到100家,大多集中在廣東東莞、江蘇等地。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平面口罩機需求最大。口罩機分為全自動和半自動兩種,其中全自動口罩機需求更大。全自動口罩機有多種,按生產不同口罩主要分為全自動平面口罩機、全自動內耳帶口罩機、全自動杯型口罩機、全自動鴨嘴型口罩機、全自動摺疊口罩機等。與半自動的區別是:全自動口罩機利用PLC,伺服電機等程序控制完成自動化生產,可使用原材料達到3~6層(半自動只有1~4層),並自動化完成作業,其中包含製作工序有自動印刷、埋鼻樑條、摺疊成型和耳帶焊接等工藝,具有性能穩定,產量高,不良率低,易於操作等優勢。

外資供應困難,公司抓住機遇快速研發、供應口罩機。我們預計2020年2-3 月全國口罩機訂單或超1萬套(按照平均60萬/套,對應60億市場的短期爆發)。公司從2月初開始研發口罩機,快速供應市場並不斷迭代產品。由於口罩機供應極其緊張(零部件生產和整機生產調試均十分緊缺),設備企業議價能力極強(預計淨利率30%以上),將為公司帶來豐厚收入和利潤,對沖1-2季度其他自動化需求的減少。

口罩機將為公司2020H1貢獻較大業績,但不會影響主業3C自動化。3月10日公司曾經在全景網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3月初已出貨口罩機300臺,我們預計全年口罩機出貨量有望超過1000臺。但口罩機是短期業務,口罩機產能主要是協調的野田自動化空餘產能(原做汽車零部件自動化,2020年汽車自動化景氣度繼續下滑),並未影響主業3C自動化的進行。預計2季度開始,口罩機需求減弱,公司3C自動化主業將繼續穩步推進。

2、中期看好3C自動化復甦,公司跟隨大客戶持續成長

1、3C自動化:疫情抑制短期需求,2020全年預計增速5%

勞動密集型、復工難度大,需求端和供給端都將受到疫情影響。需求端來看,疫情直接影響線下銷售,2020年一季度智能手機需求短期將會受到抑制;供給端來看,疫情對新機型生產進程影響較大,華為、富士康目前復工情況並不樂觀。今年投資計劃將規模性推遲,預計在二三季度集中釋放。儘管一季度遭受疫情衝擊,但並不改變2020年是5G手機換機年的成長定性。除新機拉動外,因消費電子行業本身存在的消費屬性和季節性特點,一季度營收佔全年比重不高,會通過後期季度彌補,一季度需求將被遞延至旺季。綜合來看,全年預計增速在5%左右。

2、3C自動化對SCARA機器人需求持續增長,利好國產

目前6-aixs體量最大(2019年銷售10萬臺,佔比68%),增長乏力,出現下滑;SCARA機器人體量其次(2019年佔比27%,銷售4萬臺),軸比較少、運動控制不復雜,用在搬運、打螺絲等環節,是3C、鋰電、光伏等高增長領域普遍使用的機器人類型,最容易實現國產替代,國產已經有較大市場份額(超30%)。

六、盈利預測

預計公司2019-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6.66/27.83/33.05億元,增速分別為39%、67%、18.8%;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97/5.04/5.08億元,增速分別為14.6%、156.1%、0.4%;EPS分別為1.33/3.41/3.43元。

估值歷史比較:當前PE43倍,低於上市以來平均、高於近兩年平均公司2017年上市以來,歷史平均PE為47倍,而去掉公司上市一年的估值數據,2018年4月至今估值的平均值為35倍。目前公司PE(TTM)為43倍,低於歷史平均的47倍,高於近兩年平均的35倍。近2年股價波動主要由估值彈性造成。公司近2年股價和PE走勢基本一致,說明公司近2年股價的波動主要由估值彈性帶來。

拓斯達的3C自動化主要是通用自動化、專機設備較少,上市公司可對標的主要包括博眾精工(科創板在審)、科瑞技術、賽騰股份、博傑股份。機器人自動化大板塊重要公司還包括埃斯頓、機器人、克來機電、快克股份等。2020年3C自動化公司PE平均為27.4,機器人自動化公司平均PE為31.7,拓斯達2020年PE低於行業。埃斯頓和機器人由於龍頭地位,估值高於行業平均。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公司深度】拓斯達:平臺型智能製造服務商,短期口罩機業務爆發

預計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別為1.33/3.41/3.43元。根據公司歷史PE值和可比公司PE值,考慮到公司2020年口罩機業務貢獻較高利潤但持續性較差,給予公司2020年24-25倍PE(低於行業平均27倍),對應目標價81.84-85.25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