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生命旅程

耕種這回事兒,聊得再多洋洋灑灑萬言書,沒什麼用。光說不練假把式,上手試一試能明白個七七八八。

前些年流行過“開心農場”去郊區租地自己種菜,到現在差不多瞎乾淨了。其實挺可惜,讓大夥吃上放心菜,還能親子戶外,還能順便普及農業技能。一舉多得的好事啊,毀在了“懶”字上。

糧食的生命旅程

農村多數人家都有自己的菜園子,浙江、四川、廣東、福建等地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很少,也還保留著相對原始的農耕方式。從事傳統農業很苦,但這種方式留下了幾千年的農耕方法、技巧和經驗。萬一文明需要從零開始,這簡直能算開局撿著金元寶。

咱們從頭捋捋一個完整的農業流程都需要乾點啥,需要什麼工具來幫忙。農業算是靠天吃飯的產業,農民不能控制氣溫、降雨、日照,只有把精力放在可控的土壤、種子、肥料、灌溉、除草等等上,才能進一步的提高產能。

首當其衝是準備好土地。之前提過,咱不能依靠孱弱的農作物自己頂開堅硬的土層。必須人為把土壤鬆解成均勻小塊,同時還要給它們混入糞肥或者綠肥。傳統方式一般會先行將肥料鋪滿地面,再使用钁頭、鎬、鐵鍬等工具把土層翻過來。這樣一來肥料可以剛剛好留在植物根部的位置。它還能把雜草從根部切斷,使其迅速枯萎,大大減少對作物的干擾。

糧食的生命旅程

這個體力活能累死你,園子裡種種菜說得過去,大面積耕地想都不敢想。

犁鏵及時出現,這是中國為農業做的最早貢獻。

糧食的生命旅程

犁就是一個差不多水平插入土壤,並迫使底層土壤外翻的金屬片。這個東西靠人來拉,基本沒戲,耕牛能派上用場。假如沒有現成的犁片供你使用,完全可以在現代化的犁具上拆一個葉片下來,做上木頭框架。萬一可用的犁片都遭到鏽蝕,我們必須學會一點打鐵的技能重新加工。

把土層翻起來,還不能直接用於種植。農作物不喜歡這麼大的土塊。需要把土塊粉碎,根據作物不同,土塊的大小也不一樣。小麥喜歡直徑3-5釐米的土塊,大麥就喜歡1釐米以下的。這個時候豬八戒的九齒釘耙能發揮作用了。

糧食的生命旅程

咦,搞錯頻道。

意思差不多啦,使用不同齒間距的耙子,能夠很好按目標地將大土塊粉碎。

現代農業不用釘耙,而是多采用圓盤。

糧食的生命旅程

圓盤高效切碎土塊的同時還能夠把雜草進一步切斷。

沒有這個設備的情況下,你可以自制一個大的菱形木框,在其底部釘上長釘,讓牲口拉著走過土地。一般情況下木框太輕,不足以把釘子深深扎入土地,來幾個人在木框上坐著玩吧,鬥個地主啥的。

再不行,直接來一顆枝葉繁茂的大樹拖著走也能湊合。

土地犁好耙平,接下來的工序就是播種。廣播這個詞兒來源於最早的播種,一把種子撒出去,是最糟糕的方案。它既不能讓種子到達合適的深度也不能控制作物的合理間距。在菜園子裡咱們往往使用一把極小的鏟子,相隔理想距離挖一個小洞。填入種子,再行踩平。

懶惰是人類進步的梯子,要是你還記得小時候玩的滾鐵環,馬上就可以升級農播工具。

糧食的生命旅程

在圓心處固定把手,在鐵環外等間距加上幾個小勺。滾動式挖穴機制作完畢。

為了提高效率,對應大面積的農田,必須要上條播機。

條播機有著非常精巧的設計。簡單來說就是一系列的動作組合。

最前端放置一排多個並列的開溝器,可以根據作物種類調節到合適的深度,可以調節行距。

緊跟其後是播種管道。機器頂部是裝滿種子的漏斗。用齒輪把行走輪與漏斗的開合裝置(一般採用輪式槳片)聯結起來,可以同時調節種子下落的頻率。種子順著播種管道下落到開好的溝裡。再精巧一些,你還可以把肥料與種子一起種下去。

最後是填埋裝置,兩個刮平地面的金屬片即可。

糧食的生命旅程

拖拉機、牲口甚至人力來進行播種都很可行。

等到作物發芽,在它們漫長的生長期,還要像照顧寶寶一樣精心伺候。

除雜草是頭等大事。條播機給作物留下了平直均勻的行間空地,可以使用鋤頭來刨去雜草,至於作物根部近前的雜草只能靠手動拔除。

糧食的生命旅程

鋤草沒有更好的機械化解決方案。除草劑是高效率的唯一選擇。

植物的生長需要持續的水分、肥料供應。生長期施肥倒是可以廣播一下。澆水講究不少,不同的作物對水分的需求差別很大。大水漫灌不可取,很有可能要把糧食淹死。噴灌、滴灌是非常高效而且能夠持續保持土壤溼度的好方法,只是工業基礎要求太高。末世代只能選擇溝灌,也就是把作物行間當做渠道,令水流過。必須要按照作物種類,精確掌控水流在行間的滯留時長,到點就要把水放走。

灌溉用水很寶貴,不能讓水在到達田間之前流失大半。使用石塊、混凝土做好防滲渠是水利首事。

糧食的生命旅程

待到金秋時節,作物成熟。豐收是喜事,收割可難死個人,這是整個農業過程最累的環節。這需要咱們學會使用短鐮刀和長柄鐮刀。使用短鐮刀時一隻手將稻杆抓成束,另一隻手將稻杆割斷。

糧食的生命旅程

長柄鐮刀操作難度倍增,不需要抓的動作,伸直手臂以固定頻率將刀片貼近地面緩慢掃過。

糧食的生命旅程

收割好的穀物並不能直接帶回穀倉存儲。先要將穀物去殼。將穀物放在平坦堅硬的地面,不斷地碾壓捶打,直至穀粒和其它部位分離。這裡可以使用脫粒機。將圓形外殼緊密套在轉子外面,轉子上佈滿鐵釘或者線圈。穀物經過間隙的時候,穀粒便被剝掉,經過網篩收集起來。

這隻能得到摻雜穀殼的穀粒,還需要經過揚場這個步驟。

糧食的生命旅程

在有風的日子,將穀物高高揚起,穀殼隨風而去,穀粒垂直落下。電風扇也能夠充當風源。

上述步驟只能等待咱們搞定燃料來源以及內燃機制造維護。才能機械化的全面使用聯合收割機替代。

糧食的生命旅程

剛剛收穫的穀粒水分含量很高,長時間儲存極易發黴。最後的步驟是將乾淨的穀物在地面攤開,晾曬個幾天,乾燥一下。

一個完整的農業循環到此結束。可千萬要留意一點,收穫的穀物中一定要把生長表現好、產量高的留下做種,通過幾代優選,我們也能不通過雜交技術獲得差不多靠譜的種子。

...The End...

如果您也對末日感興趣,覺得我們的內容還行,請關注我們。要是喜歡這篇文章,還請您動動手指點一下文末“好看”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