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好莱坞大片中炫酷无比的特效所吸引,那些恢弘大气的建筑和场景,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外星生物和怪兽,其实都是特效的功劳。回到那个黑白的年代,由浅入深地聊一聊,好莱坞的电影特效发展史。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回顾电影历史,你就会发现电影特效,与电影几乎是同时产生的。1896年,于罗米埃尔兄弟,或爱迪生发明了电影之后的第二年,历史上第一个点特效就诞生了。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法国著名导演乔治.梅里爱所发明的,停机再拍技术。虽然称之为特色,但其原理也十分的简单。就是固定摄像机的机位,与景别开机拍摄一段时间后停机。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接着对被摄物体进行改动在拍摄,反复之后,将多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就可以产生画面中的物体逐渐增多,或凭空消失,突然变换的外形,或闪现的效果出来。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那么,梅里爱第一次使用停机再拍技术,是在1896年的《胡迪尼剧院的消失女子》里,之后又在《灰姑娘》《月球旅行记》的影片里被发扬光大。尽管这些片段,现在看起来可能非常的粗糙与简陋,但放在100多年以前,老鼠变成人、灰姑娘的一键换装等等,魔法场面让当时的观众们眼花缭乱大为惊叹,可以算作是不折不扣的炫技之作了。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梅里爱之后又发明了遮罩与多重曝光技术,他将一块玻璃涂黑作为遮罩,用它挡住了镜头的一部分,进行拍摄,拍摄完毕后将胶卷倒回用遮罩,挡住另一部分再次拍摄,多次曝光之后,不同的画面就会出现在同一部胶卷上。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梅里爱第一次使用这项技术,是在1898年的《一个顶四》上,他利用这项技术将四五个脑袋合成在同一个画面里,用技术替代了魔术,顺便一提这部独角戏中的演员,就是梅里爱本人。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不久之后的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再次使用了遮罩与二次曝光技术,而这部电影就是名垂青史的《火车大劫案》,这部电影,与梅里爱舞台剧一般的电影相比,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出现了简单的蒙太奇特写,还有更为真实复杂的场景。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其中,车站外行驶而过的火车,还有火车行驶时,窗外掠过的风景,都是用遮罩与二次曝光技术合成的画面。只不过与梅里爱的电影相比,此时的效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绘影技术由特效大师,诺曼道恩发明。即是用绘制的画面,来表现虚构的环境。类似原理,早在卢米埃兄弟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月球旅行记》画面当中的,用纸板剪成了假景片,效果也比较原始。那么在1907年诺曼道恩,发明了绘影技术,他把画面画在了透明的玻璃板上,这样的话绘制出来的画面与拍摄画面,有了更为真实的结合。

后来经过众多电影工作者的研究与改进,绘影技术已经成为了描绘虚幻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因为它大大减少了大型建筑物的制作成本,也降低了在制片厂外拍摄外景的难度。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比如金刚中的骷髅,岛绿野仙踪的翡翠城,公民凯恩的新大陆,人猿星球结局里的自由女神像等等,他们都是绘影技术的结合。

那么到了现代,尽管绘影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仍有一部分导演热衷于使用传统的绘景技术,比如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吉尔莫.德托罗。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而传统绘景技术的最高峰则是《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里,几乎所有宇宙场景都是由工业光魔的众多艺术家,使用油彩或水彩在巨大玻璃幕墙上,一点点手工绘制。那么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与精心调度的摄影机一起,组成了老一辈星战迷们最初的梦境。


好莱坞电影特效发展史01:早期镜头内特效

1954年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电脑的诞生,科技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电脑科技为电影里特效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那么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电脑特效的内容,下期我们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