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憶鄉愁

(作者:張建勳)佇立在窗前,望著窗外有雨無風的夜晚,遠方的遊子心裡平添了一絲淡淡的鄉愁。

出門在外二十年,從小山村來到大都市,從地方入伍到部隊,又從部隊轉業到地方,不論身在何處,依然未改的是那顆倔強的心靈和質樸的鄉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在我即將步入不惑之年時候,為什麼仍然對家鄉這片土地這麼至愛,情有獨鍾。因為它包含了我所有的記憶:忘不了兒時與小夥伴的嬉鬧,初戀時青澀的甜蜜,清澈盪漾的小溪水,村頭挺立得白楊樹,這一切一切都是我的牽掛。

新婚不久,攜妻子一起回到家鄉,家鄉依然用寬廣的胸懷和質樸的鄉音迎接我這個遠方歸來的遊子,好客的鄉親聞訊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帶著花生、核桃、紅棗和我愛吃的石榴。朝陽中,讀書郎揹著書包蹦蹦跳跳趕著上學,勤勞的鄉親牽著老牛耕作農活,戴著老花鏡的奶奶坐在家門口衲著鞋底。斜陽下,羊群歸來,牧笛聲聲,父母喚兒歸的叫聲和屋頂上升起的裊裊炊煙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景象:小米粥很香,饅頭很白。

夜幕降臨,孩子們在父母的呵斥中捲縮在被窩裡喃喃囈語,父輩們圍坐在一起,抽一袋悶煙,品一壺老酒,聊的是陳年舊事,敘的是濃濃鄉情,時而長吁短嘆,時而爽朗笑聲,地下一片狼藉。人終曲散,我躺在床上,聽著窗外蟬鳴,看著熟睡的妻子,心底湧現出了一陣莫名其妙的傷感,任淚水打溼我的臉頰。

探親歸來,與妻子游走在都市的燈火闌珊,想著遠方的小山村,不禁感慨萬千,是呀,是家鄉用甘甜的泉水養育了我-----一個山鄉之驕子,我終究要回去看你。

家鄉啊,風起的日子是我的歸期。

張建勳於2011年11月11日凌晨 春雨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