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地——岱鰲山永遠的風水寶地

虎形地——岱鰲山永遠的風水寶地

虎形地——岱鰲山永遠的風水寶地

虎形地遠眺

在我很小的時候,常聽父親說,我們家的老祖宗葬在虎形地。父親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總是露出興奮,顯得非常自豪。我懵懂無知地問父親:"虎形地是什麼特別好的地方呢?"父親說,虎形地的墳山風水好,後代多出武官虎將。從此,虎形地,在我幼小的心裡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但虎形地在什麼地方,我一直不知曉。直到我稍大些,每年清明、冬至父親帶我上墳,走到一處墳地時,都要停下來在幾處高大的墳墓和高大的石碑前,燒三刀紙,並且對我說,這就是我們家一世祖,要記住。待我認識字時,只見碑上刻著是:"八世祖——尚臣公"。因為父親不識字,不知碑上刻著什麼,也可能是上代口口相傳的。但我認為,可能是上輩弄錯了,明明是八世祖,不是一世祖。直到有一天,看到《淮軍名將-吳長慶》一書,書中有吳長慶的年譜,看到吳長慶的八世祖:"尚隆、尚臣、尚祿。"我心中一悅,莫非這個"尚臣"就是長眠虎形地的"尚臣"?要是的話,那我家和吳長慶可是比較近的,應該共七世祖,但當時只是猜測而已。現在三修家譜,一切真相大白。原來父輩們所說的"一世祖"是自涇縣遷到廬江,在廬江定居的鰲山吳氏祖先。第一個長眠在此處的祖先,是六世祖-俸昌公,字紹唐;尚臣公是八世祖。歷代長眠於此的吳氏祖先不計其數。

你要是有興趣,可以驅車來到樂橋鎮大化村大凹口街道,一條向西南的"村村通"水泥路,路過兩個水庫,沿著山腳的彎彎曲曲水泥路一路向西南,大約一公里後來到岱鰲山下吳河灣的一處叫蘿葡塘的地方。塘的東北後稍是一處高高的山坡,站在那兒,四周景緻一覽無餘。巍峨的岱鰲山,就在正前方。岱鰲山的山腰,一個酷似虎形的山體匍匐在山間,活像一隻將要下山的猛虎趴在深山中。虎頭朝著山下,好像在喝蘿葡塘的甘泉;虎爪呈"八"字形,左爪伸向蘿葡塘深處;虎背隆起,山體茂密的植被濃綠中透著金黃,就像老虎的毛皮斑紋;一條虎尾遒勁地向上翹起,直翹到岱鰲山的山巔,那尾尖便是岱鰲山的最高峰——名叫光嶺。據譜上記載,虎形地相鄰的北邊也是古老的風水寶地,叫鳳形地。一條"鳳凰"形的山崗蜿蜒在岱鰲山的東北方向,鳳頭和虎尾連成一體。此處有塊碩大箥箕石,好像是鳳凰頭上的一塊寶珠。

此處就是虎形地,背後有山,名曰:光嶺,光嶺南是虎形地,北是鳳形地。二房房頭代表—世華叔第一次來此,看到此處風水,驚呼:"怪不得老吳家要出人,這個地方真是百年難尋的風水寶地!"虎形地前有明塘,曰:蘿葡塘。(據老年人說,這口塘是吳長慶當年修祖墳時專門挖的),塘前有矮丘,名:書案呈前。左有青龍,"青龍居左守財門";右有白虎,"白虎居右除凶煞"。俗話說,不怕青龍高萬丈,就怕白虎抬頭望。一條溪水自左邊的鰲山腳下流到墳前的蘿葡塘中,一年四季流水潺潺,預示福氣、財運連綿不斷。水在墳前蓄成水塘,稱"聚寶盆"。此水塘中盛產鯉魚,寓意年年有餘多吉慶。每年夏天,我和幾個釣友經常來此釣魚,釣得最多的就是鯉魚。

巍巍岱鰲山,鍾靈毓秀,峻峰綿綿;清清蘿葡塘,碧波盪漾,像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靚麗的青山之中!墳地周邊的山上長滿香樟和松樹,鬱鬱蔥蔥,意為後代多有壽比南山不老松。老祖宗能長眠於此,後代多出武官虎將。這樣的風水:福,祿、壽、喜、財,五福聚全;人、丁兩旺,氣運長久,真是仙山福地亦不過如此。我們鰲山吳氏先祖能得到此處風水寶地,不知是幾代先祖積德行善的因果?!

父親所說的虎形地的後人多出武官虎將。這次修譜、讀譜時,我作了細緻考證,廬江鰲山吳氏在清朝的確出了許多武官虎將。冥冥之中也許與這些有點關聯,但更多還是與淮軍名將—吳長慶多年培養分不開的。

一、吳長慶(1829-1884),字家善、號暁軒,誥授建威將軍,浙江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三等輕車都尉、世襲雲騎尉、瑚敦巴圖魯,諡武壯。 二、鰲山吳氏六位武舉人名單:

1、吳良鳳(1847-1912),字飛池。光緒乙亥(1875)科舉人。

2、吳良儒(1853-1895),字仁山,號者三。光緒乙亥(1875)科舉人。

3、吳良璧(1849-1889),字玉山。光緒丙子(1876)科舉人。

4、吳良容(1841-1894),字藎臣,冊名良啟。光緒丙子(1876)科舉人。

5、吳長餘(1846-1903),字吉堂,冊名餘慶。光緒己卯(1879)科舉人。

6、吳長純(1855-1906),字靜安,光緒己卯(1879)科舉人。

三、建威將軍、振威將軍(一品)4人;武顯將軍、武功將軍(二品)14人。

四、三品以下的將軍幾十人。

源出茂林一脈流,岱鰲山下賦春秋。

吳氏祖風傳萬代,興家報國將才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