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生活中人們常說,吃飯要趁熱,多喝熱水身體好。可以說,為了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人們就不吃會選擇冷食多吃熱食。其實從古至今,中國人吃熱食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中醫學中強調:冬日需飲湯,飲湯就是喝開水。不過,真的是吃得越燙越好嗎?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人體對溫度有最適範圍,口腔也是如此

1、生命在進化中都有自身最適合的溫度,進化程度越高,要求的最佳適宜溫度越嚴格,在37℃左右時代謝活動處於最佳狀態,另外人體細胞對高溫的耐受性比低溫差。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2、人體腋下溫度在37℃左右的情況下,口腔和食管的溫度多在36.5~37.2℃,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60℃,當感到很熱時,溫度多在70℃左右。

3、如果經常進食過燙食物,嬌嫩的口腔、食管黏膜會被灼傷,灼傷的黏膜表層會及時脫落、更新,基底的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細胞生長速度會異常加快或發生突變,導致不良傾向。

經常進食過燙食物,口腔與消化道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在進食的時候,當感到燙嘴而立刻下嚥到肚子中,也就沒有那麼燙了,但實際上在無形中直接危害身體健康。

一、飲食過燙的危害有哪些?

1、飲食過燙不利於消化吸收

食物太燙,在口腔存在時間偏短,咀嚼、刺激唾液分泌及與之混合的過程都不充分,這不利於飲食的消化吸收,而且高溫的刺激往往掩蓋了味覺的充分體驗,常常難以細細品嚐食物的美味,長此以往,往往對其他食品食之不香,嚼之無味,飲食會越發單一。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溫度在40℃左右的食物最合適,這類食物既不燙嘴,還能細嚼慢嚥,以便對食物營養進行消化吸收。

2、飲食過燙易引發急性胃炎

經常吃燙飯、喝燙湯的人,損傷的食管黏膜壞死後,形成假膜,脫落後就成為潰瘍,這種潰瘍癒合後,能形成瘢痕,造成食管狹窄,得這種病的人,常自覺胸骨後面疼痛和有灼熱感,有時會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還可引起急性單純性胃炎。

3、飲食過燙易引發食管癌

長期食用過燙的食物,容易使食管黏膜上皮受損,誘發諸多病變,最重要的是,當黏膜上皮長期受到熱食的刺激,便難以癒合,病情容易反覆,最終可能造成癌變,便會成為食管癌。

4、飲食過燙引發胃癌

長期過燙的飲食,還容易損害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且容易使胃黏膜代償性加快增殖,從而產生癌變,尤其進食過燙的煎炸類食物,因為煎炸類食物本身就可能含有一些致癌物質,當胃黏膜受到損傷以後,這些致癌物質更容易進入人體,大大增加胃癌的發病概率。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5、其它

過熱飲食還會導致很多其它疾病,如口腔黏膜潰瘍、熱過敏性牙痛等;還會導致舌體的味蕾受到損害,味覺敏感度下降,咀嚼食物難以嚐出香味;若食管黏膜上皮受到太燙的食物刺激,可能會出現糜爛、炎症等不良症狀。

二、常見食物的加熱溫度

過燙食物除了危害健康外,還影響食物的口味,因為許多食品的口味不僅與加工過程及保鮮有關,而且與加熱食品的溫度有關,來看看一些常見食品的加熱溫度。

1、60~70℃煮牛奶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牛奶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在加熱的情況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在60~62℃時,呈膠體狀態的蛋白質微粒出現脫水,由溶液變為凝膠狀,隨之會出現沉澱,當溫度升高到100℃時,牛奶中的乳糖開始焦化,使牛奶呈現褐色,並逐漸分解形成乳酸,使其帶有酸味,營養價值下降,所以,牛奶不宜高溫久煮,一般在60~70℃時,即可達到殺菌消毒之目的,且味道鮮美。

2、70~80℃泡茶

用這個溫度的水泡出的綠茶色香味俱佳,且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咖啡鹼、鞣酸等不會被破壞。

3、50~60℃衝蜂蜜

過熱的開水不僅改變了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變酸,而且可使蜂蜜中的酶類物質變性,產生過量羥基甲糖醛,使營養成分被破壞。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4、70℃炸海鮮

海鮮類蛋白質含量較高,煎炸海鮮的油溫過低時,未熟的海鮮不衛生,易引起腹瀉,但溫度過高時,既會使蛋白質凝固、不易消化,也會有損美味。

5、70~90℃放味精

炒菜時不宜過早放味精,一般應在菜餚快熟時或者剛出鍋時加入,因為這時菜溫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溫度,鮮味也最濃,當溫度超過120℃時,味精中的谷胺酸鈉就會焦化,焦化的谷胺酸鈉既不僅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

6、其它

涼開水在12~15℃時飲用最爽口;啤酒在夏天飲用以6~8℃最為清口宜人,冬天則在10~12℃時最醇美;汽水在4~5℃時最好喝;冷咖啡在6℃時最適宜,而熱咖啡在70℃時品味最佳;果汁在8~10℃時最具天然風味;西瓜在8℃左右風味最純;肉類食品在70~75℃時最為香美鮮嫩;甜食在37℃時感覺最甜;酸食的最適溫度在10~14℃直接;苦食溫度越高則味道越淡。

三、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高危人群

1、40歲以上,長期有消化道疾病、疼痛不適者。常吃被黴菌汙染糧食,常吃醃製、燻、烤、腐爛變質食品;吸菸嗜酒都可以引起胃腸疾病和癌症。胃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可能引起胃炎、胃潰瘍、胃癌。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2、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者。臨床上會發現,食道癌患者往往會出現家族性,其實這是由於患者整個家族的生活習慣比較接近食道癌發生的條件。因此,像這樣的情況,家族裡的人最好是改變一下生活習慣,並定期到醫院檢查身體,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3、菸酒常刺激。吸菸都有致癌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同時具有這兩種不好的習慣,那麼他患食道癌的機率要遠遠高於普通人,這是因為兩者協同致癌的作用非常大,食道癌高發人群中以菸酒愛好者居多。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4、在普查時發現的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和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的患者中,癌症發生的危險性較高。

四、關於喝熱水的小建議

首先,長時間喝65℃以上的熱水可能引發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表示:飲用65℃以上的熱水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飲水溫度過高並不有利於健康。並且溫度超過65℃的飲料和高溫油炸食品一併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A類致癌物。

癌症可能是“燙”出來的,那些吃燙食的隱患,你瞭解嗎?

為什麼熱水還能燙出癌症?

食道是人日常飲食重要的通道,能夠將食物送入胃部,食道管壁富有彈性,由黏膜和管下肌肉組織構成,通過食道肌肉的收縮蠕動將食物送入胃中。如果喝水太燙,或者食物稜角分明,會燙傷和劃傷食道上的粘膜,導致出血。長期喝熱水就會導致粘膜受損,食道失去保護,就比較容易出現癌變。

那麼吃飯喝水最適合的溫度到底是多少?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食道表面的黏膜溫度和人體溫度相近,在36.5°到37.2°之間,而黏膜對溫度的適應程度最高達到50多度,因此進食既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食物溫度保持在10°到40°之間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