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這是一組1920年代的蘭州城牆城門照,拍攝者是狄化淳神父。當然現在這些城牆和城門都已經不復存在,就讓我們通過這組老照片來感念下那些逝去的歷史和記憶。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蘭州明代以前曾多次築城。至明代初期,蘭州建成了內城。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增築外城,周長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呈不規則形。從此,蘭州城初具規模。清朝時,把城門和城牆包以磚砌。民國時,把內城四大城門分別稱為東西南北門。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現代的中山橋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蘭州內城周圍六里二百步(每步為五尺),呈東西略長的矩形。城牆高三丈五尺,寬二丈六尺。有四門:東曰承恩門(後改為來煦門),西曰永寧門(後改為鎮遠門),南曰崇武門(後改皋蘭門),北曰廣源門(俗稱水北門)。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圖中的河流不是護城河,是黃河哦。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1925年黃河和蘭州的城牆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1925年黃河和蘭州的城樓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1925年黃河和蘭州的城牆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1925年黃河邊上的羊皮筏子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1925年黃河邊的「水客」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1925年黃河和蘭州的城牆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1925年蘭州城牆邊上的水力提水裝置

20年代黃河邊上的「水客」

1933年蘭州舊城的迎恩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