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交際,你真的“會說話”嗎?

“會說話”是什麼概念?

職場中,“會說話”不是簡單的言語表達,它既表示你的專業度,即:對經手的工作把握全面,能夠邏輯清晰地向領導彙報項目進展;也體現出你的高情商,即:領導和同事在與你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聽地舒服”。專業能力+人際交往雙向提升,那你離晉升之路還會遠嗎?

職場交際,你真的“會說話”嗎?

一、以麥肯錫30S電梯理論為目標

試想你在30層的電梯中遇上客戶,如何把握從30樓到1樓的30秒說服客戶?注意這裡要求的是“說服”而不僅僅是“描述事件”。這就是著名的麥肯錫30S電梯理論。麥肯錫要求公司員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結果表達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題、直奔結果。麥肯錫認為,一般情況下人們最多記得住一二三,記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歸納在3條以內。

運用麥肯錫30S電梯理論往往能大大提升工作成效。畢竟,老闆和客戶一般都非常忙,不能很好的把握每次交流的機會很可能就會錯過一次機會。

那麼,如何達到麥肯錫30S電梯理論要求的效果呢?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

職場交際,你真的“會說話”嗎?

第一,結果式彙報

某天老闆問:“小A,那個項目做的怎麼樣了?”你開始按照時間順序,娓娓道來:“開始我是怎麼做的,然後......最後......”估計還沒說完就要被老闆打斷趕出門了。

作為領導,他最關注的是結果。所以這時候你需要換位思考,按照重要性的順序,彙報的時候沿用“彙報結果—目前遇到的困難—自己下一步要採取的措施”三步式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結果式彙報會令你的上級在短時間內全面瞭解到項目進展,同時也會對你的專業能力及認知水平更為認可。

職場交際,你真的“會說話”嗎?

第二,條款式彙報

職場溝通,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以領導最容易接收信息為宗旨,最短的時間內將需要彙報的內容表述清楚。

優秀的職場溝通者往往採取條款式彙報法。由下面幾個步驟構成。

Step1,初步篩選出重要信息。

Step2,按重要性以及邏輯性將信息按照一、二、三、四點排序。注意,做好不要超過四點。過多的信息量也不利於聽眾接收。

需要注意的是,條款式彙報往往要根據彙報的是同一件事的幾個方面或者不同事件加以區分。

職場交際,你真的“會說話”嗎?

舉例。

同一件事,你可以這樣表述:“領導,這個項目,我已經和客戶談過了,我將他們的要求總結成以下三點。一是需要我們先行付款,二是項目設計理念方面他們還有一些不同的建議,三是年內完成。”

不同事件,你可以這樣表述:“領導,我昨天處理了三個事情。第一個是關於咱們的戰略規劃,結果是......,第二個是和客戶就設計方案開展溝通,結果是......,第三個是和同事們就國慶假期值班情況進行討論,結果是......”

職場交際,你真的“會說話”嗎?

二、換位思考,高情商地說話

前幾天,同事小A在複印身份證,但是怎麼也不會使用複印件的雙面複印功能。她就喊上了小B,可是小B也不會,兩個人就在複印機旁琢磨。此時我正在緊急回領導一條很重要的信息。

兩分鐘後忙完手頭上事情,我說我會,一路小跑到複印機。這時,小B說:“你會呀?太好了!”而小A說:“你會怎麼不早說,還一直坐在那裡動也不動!”

事後反思,我當時最好可以喊一聲“我會”,這樣就避免了後面的不快。但是,換個角度想,小A這樣說話有沒有問題呢?第一個問題,這個話明顯帶有批評色彩。且不說我的資歷、職級比小A高,就算是對用樣資歷的同事也不能這樣溝通。第二個問題,這句話加入了道德審判。職場中,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就算你心裡有想法,也不能說出來。

換位思考,往往收穫頗豐。

職場交際,你真的“會說話”嗎?

三、職場如戰場,變被動為主動

掌握了上面的交流方法,但是缺少和領導同事交流的機會?

職場中,“會說話”是加分項,體現了你的專業能力、交際能力。而加分項的前提,是你要主動出擊,不要被動等領導問起你這個項目的進展,自己多創造和領導在一起的機會。比如中午去食堂吃飯可以等領導一起,下班可以繞路和領導同行。有一句話說,“做客戶的最高境界是和客戶成為朋友”,同樣,多創造機會與領導交流,聊天內容可以涵蓋工作和生活。領導也是人,好的領導往往希望聽取員工的意見建議。另外,萬一你在生活中能夠幫領導解決一些問題那就更完美了。

職場交際,你真的“會說話”嗎?

積極的工作態度+專業的工作能力+高質量的溝通方式。日積跬步才能行千里,掌握這些技巧,腳踏實地,驚喜就在拐角處~

我是小白入職場,說職言職語,做職場達人。關注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