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樂視,ofo那些被資本喂大的"巨嬰"都是如何崩盤的?


瑞幸,樂視,ofo那些被資本喂大的


瑞幸,樂視,ofo那些被資本喂大的


4月2日晚,瑞幸咖啡一紙公告,將其內部高達22億人民幣的財務造假事實公之於眾。當日瑞幸開盤暴跌81.6%,盤中8次“熔斷”暫停交易。截至4月3日,收盤價已跌至5.38美元,市值13.45億美元。此前,渾水披露匿名報告直指瑞幸咖啡正在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瑞幸還對此予以了否認。然而,僅僅過去2個月,瑞幸的咖啡“神話”一夜崩盤。這背後,渾水的做空報告只是直接原因,真正使其神話破滅的,有公司管理運營策略的原因,更有來自資本層面的原因。瑞幸的命運走向,與樂視、ofo、暴風何其相似。這些公司崩盤原因各有千秋,然而,資本催生的泡沫破裂背後,悲痛總是相通的。它們都曾風光無限,這些資本長期投餵成長起來的巨嬰公司,最後都一步步邁向覆滅。ofo:資本潮落,無人接盤

  從4月2日晚自曝財務造假22億元的驚天巨雷,瑞幸咖啡的訂單量出現激增。眾多用戶擔心已經購買或者贈送的咖啡券後續無法使用,紛紛在其線下門店排隊消費。如此情形,與當年ofo用戶線上線下排隊退押金幾乎無異。令人頗感諷刺的是,在瑞幸一夜崩盤前幾天,ofo已經是2020年第24次成為法院被強制執行人。昔日的小黃車成了拖欠押金的“老賴”。瑞幸的悲劇時,往往讓人回想起ofo的故事。同為曾經風口上的公司,ofo也曾於資本的溺愛中成長起來,但最後成為資本的棄兒,走向覆滅。

眾所周知,ofo的創始團隊和最早的創業行動源於北京大學。戴威等校園騎行愛好者看到了大學校園這個較為封閉的空間中學生對短途出行的特別需求,在獲得了金沙江等早期投資後將這一模式快速複製到其他高校,直至走出校園。自誕生伊始,ofo、摩拜單車等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代表企業,就遊走在法律和行政監管的邊緣地帶。如果說在校園這一封閉空間、人流車流量都不是很大的環境裡,只要獲得大學有關管理機關的默許還可以勉強維持的話,那麼沒有獲得全面授權和經營許可的情況下,大量佔用城市道路和人行道等公共空間,必然會造成城市重要交通樞紐的擁堵、影響正常出行秩序。

與共享單車爆發式的野蠻生長几乎同時,社會輿論壓力陡增,但整個行業並沒有在如何依法依規經營方面進行改善,反而是在資本的加持下持續大量地投放自行車並開始惡性競爭。小黃車、小紅車、小藍車等等員工之間搶奪地盤、打架鬥毆的情況時有發生,最終招致政府嚴厲監管政策的出臺,各地都專門發文規範共享單車的行業發展。

總的來說,在監管灰色地帶生存的創業項目,如果沒有政策本身的鬆動就很難得到可持續的發展空間,在監管“口子”放開之前,其生存策略本來應該是“低調做事”。而像ofo這樣持續“高調做事”還“高調做人”,期盼某一天監管者網開一面真的是痴人說夢了。

在風頭最勁的2017年,ofo雖然看不到盈利,但資本的錢卻在大筆湧入。當時摩拜、ofo競爭激烈,不缺錢的ofo開始大把的燒錢擴張,為迅速佈局全國,佔據更多市場份額。2017年1月,ofo宣佈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內密集進入11座城市。從整個單車市場來看,這一年共享單車投放量高達2300萬輛。這些不斷增長的數字背後,是以ofo和摩拜為首的共享單車創業公司的瘋狂融資、補貼、投放比拼。這一年裡,悟空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等第二三梯隊的入局者,很多則在價格戰中無力支撐,經歷了被合併,或者倒閉。

瑞幸,樂視,ofo那些被資本喂大的


當一個生意開始變得只能用更高的burn rate(燒錢率)換取更高的DAU(日活用戶),就已經說明這不是一個好生意。資本的逐利性在這時候就顯露無遺,熱錢的目標就是如何低買高賣、全身而退,無關乎企業的好壞、基業的長青。資本鼓勵創業團隊想盡一切辦法補貼用戶,以換取後續更多的接盤資金繼續燒錢,自身則得以在更高的價位上“出貨”。而ofo還長期忽視用戶體驗、車輛損耗率居高不下,這樣的“死循環”造就的不過是毫無用戶黏性的“空中樓閣”,瞬間集結的千萬退款人是公司缺乏基本信任的最好證明,也是最終壓跨公司的那根稻草。

除了被資方裹挾、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中“與狼共舞”之外,ofo在處理資方關係上還犯了幾次關鍵的戰略性失誤。例如,為了擺脫燒錢的陷阱和一時的困局,而陷入了阿里系和騰訊系創投之間的博弈之中,與滴滴、金沙江等戰略投資者翻臉,結果越陷越深。年輕的創業者圖謀在幾家中國資本市場最頂端的企業vc之間輾轉騰挪,這種“刀尖上的舞蹈”稍有不慎,結果就是自己撞得頭破血流。如果不能協調前期和中後期股東之間的關係,一般的公司很可能直接就在增資中倒下了,縱觀ofo後期多輪資本進入的過程,可能因為明星企業的光環已經可以算是撐得比較久了。儘管最終的結果仍不能完全排除股東之間因爭奪控制權,而出現惡意破壞的可能性。

瑞幸,樂視,ofo那些被資本喂大的


總的說來,ofo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性企業,其興衰值得作為創業管理的經典案例持續進行研究和反思。對共享經濟這一創業風口的存在價值和發展規律,也有必要進行更加持久而全面的科學審視。當然,ofo的失敗絕不意味著年輕的創業團隊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曾經的輝煌和暫時的落寞足以成為他們成長的寶貴財富,他們的事業也會長久地記錄在中國的大學生創業的史冊上。

瑞幸,樂視,ofo那些被資本喂大的


樂視模仿者暴風:曾經的妖股之王如今光景慘淡

  “因公司現有員工無法承擔2019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的編制工作,公司無法按相關規則的要求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這是暴風集團最近一次出現在新聞視野。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在法定披露期限屆滿之日起兩個月內仍未披露年度報告,深交所可以決定暫停公司股票上市。暴風面臨退市風險。創始人被捕、公司資金緊張、欠債4.7億元、拖欠員工工資……暴風集團彷彿陷入了死局,前景渺茫。它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2007年成立的暴風集團,旗下最火的產品是免費影音播放器暴風影音。2009年,幾乎可以支持所有主流視頻格式的暴風影音用戶突破2.8億,日活用戶超過2500萬。那時候,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都還沒出現。暴風曾經也不缺錢。2015年3月,風頭正勁的暴風集團登陸A股,隨後創造了40天36個漲停的神話,一度成為股市黑馬。股價最高達到327元,市值近450億。暴風集團被稱為“妖股之王”。根據其當時的上市招股書,暴風集團有強勁的盈利能力: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暴風集團的總營收分別為2.52億元、3.25億元和3.8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584.73萬元、3853.73萬元和4194.15萬元。這也是其備受資本追捧的原因之一。但是,暴風階段性的盈利背後,是不斷更新的網絡時代。隨著PC時代的沒落、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暴風影音的價值,似乎已經撐不起公司的高估值。暴風需要創新性的產品、可持續的業績來支撐其高速發展。實際上,上市之後,被認為是樂視模仿者的暴風,同樣採取了大步向前、激進擴張邊界的策略,曾先後佈局VR、體育、影業、TV、遊戲等,推出魔鏡、體育、金融等新板塊,試圖通過虛擬現實(暴風魔鏡)、智能家庭娛樂硬件(暴風TV)、在線互動直播(暴風秀場)、影視文化(暴風影業)、體育(暴風體育)等組成一個大生態圈。但沒有人可以一口吃成胖子,企業也是。著急的暴風並沒有很快收穫到實際的業績回報,反而在不斷支出、燒錢。為了有足夠的資金繼續擴張,暴風也不斷融資。其中暴風VR在2015年、2016年曾受到資本的熱捧,但熱潮很快退卻,暴風創始人馮鑫選擇轉向互聯網電視。2017年12月,暴風TV融資8億元,這也成為暴風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融資。2016年,創始人馮鑫試圖通過2億元來撬動52億的產業併購基金,但最終以被收購標的破產而終結。這為之後公司走下坡路埋下了雷。伴隨著業務擴張,暴風燒錢的速度也很快,資金日漸緊張。暴風的生態圈也在越來越小,到最後只剩了TV等個別業務。作為暴風最基礎業務的暴風影音,也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在移動視頻平臺的版權大戰中逐漸邊緣化。資本運作不順利、融資受阻、資金鍊緊張、業務增長慢……暴風一步步陷入深淵。2019年9月2日,據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消息,靜安區檢察院以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對犯罪嫌疑人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馮鑫批准逮捕。暴風集團此後樹倒猢猻散,如今除馮鑫外,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已全部辭職,公司僅剩10餘人。從暴風最近的一份財報,即2019年10月31日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淨利潤-6.5億元,同比下降184.50%,貨幣資金僅331.7萬元,但負債超過10億元,陷入嚴重的資不抵債境況。此外,暴風還收到北京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裁決其向上海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支付轉讓價款、違約金等合計4.7億元。高額的負債像塊巨石一樣,壓得暴風喘不過氣來。下一步迎接它的,會是退市嗎?樂視:深陷泥潭好多年

  不久前,3月20日,美國加州中區破產法院正式批准了賈躍亭的破產重組資產披露聲明和持產債務人貸款申請。業界認為,這意味著賈躍亭的個人破產申請重組正式進入了投票程序,距離最終落地實施僅剩最後一步。從三四年前的互聯網創新先鋒,到如今的騙子公司、欠債“老賴”,樂視的故事值得所有公司警惕。樂視最初為行業帶來的是創新模式。最初的樂視網,以大量低價購買影視劇版權,通過會員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內容生態。樂視視頻也連續盈利了幾年。隨後野心勃勃的賈躍亭開始成立樂視影視,做起影視電視劇。影視沒有專注多久,樂視又開始轉向硬件,以低價電視,大量擴張用戶量,試圖拉動付費會員增長。但無奈電視成本太高,不斷虧本的樂視,一邊融資,一邊轉移開拓新的領域。樂視手機、樂視汽車、樂視金融,賈躍亭樂此不疲地蓋樓,但這個大生態的框架之下,卻淨是泡沫,僅手機業務一年就虧損40億。但樂視似乎並不缺錢,賈躍亭也說錢不是問題,而它的錢,主要來自融資。數據顯示,樂視網從2010年上市至此後七年時間裡,累計融資超過300億元,包括直接融資92.89億元;間接融資207.88億元,佔總融資額69.12%。其中,大部分是上市後通過定向增發,發債券來融資,此外還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獲得資金。賈躍亭把樂視的模式、生態策劃得非常好,讓投資者和分析師眼前一亮,眼見未來業績良好成長的希望。但在2015年,開始有分析師質疑樂視2014年年報數據注水嚴重,報表淨利潤3.6億元,但根據他的測算卻是虧損10億,淨資產為負。其中有一塊就指向樂視超級電視,宣稱的幾百萬臺銷量背後,實際出貨量只有一半、超級手機訂單量也與草根調研數據出入極大,電視續約率遠不如預期,內生業務基本虧損,高度依賴融資。泡沫總有戳破的一天。2017年7月,賈躍亭向外界公佈了樂視資金鍊近乎斷裂的真實情況。此後牽一髮而動全身,昔日風光的樂視生態體系開始日漸崩塌。樂視從一家視頻網站做到了影視公司、手機公司、電視公司,似乎每一次的轉型都很成功,但這些“成功”的背後,是無數資本堆砌起來的光環。根據樂視網最新的公告,公司2019年未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112.8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約為-143.29億元。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後,公司股票存在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的風險。公告顯示,2019年以來,樂視品牌信譽持續受損,其廣告業務收入、會員及發行業務收入相較去年同期持續下滑,前期購置的影視版權等長期資產攤提成本逐年攤銷,導致2019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大幅下降。此外,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債權無法得到償還,樂視大量有息債務無法進行償付且不斷產生財務費用,進一步加大對虧損影響。樂視、ofo、暴風,以及瑞幸,這些曾經的明星公司如今深陷危機或者潰敗的背後,有資本帶來的痛。但成也資本、敗也資本,資本本身並沒有錯,真正有未來的企業,會在資本的助力下逆勢成長,而不是成長為巨嬰,一夕之間便被擊垮。


留下你的觀點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