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投資簡析

最近在看一本叫《中國電影產業投融資機制研究》的書,是秦喜傑老師寫的。裡面詳細的分析了這個投資市場,其中在國產電影融資方式與成本的這章中提到了關於電影融資的一些方式,有一句話我覺得可以解答一些疑問“投資和融資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出錢的一方是投資,用錢的一方是融資”。也就是說,電影投資和電影融資是息息相關,彼此分不開的。如果電影行業想要發展,必然是需要融資的,既然需要融資必然是存在投資的。

這下就很好回答了關於這個靠不靠譜的問題了,如果電影行業想要發展,必然是需要融資的,既然需要融資必然是需要投資的。不是別有用心的人去拉人投資,而是這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導致了這個行業需要投資。但也正是這個行業的利潤吸引了資本,從而導致了更多的人投資這個行業。

投資跟融資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風險和收益也是一樣。雙方都是要面對風險和收益的,不是吸收了投資,他們就獲得收益了,其實一樣是要面臨風險的。因為需要融資的才是這個行業的長期從業者,資本都是熱錢,一旦不能有盈利馬上就走了。如果融資方不能用收益留住資本,最後他們的下場肯定會更慘。所以,正規的公司根本不會說因為普通投資者的一點投資資金就跑路或者說通過影視投資去敗壞這個行業,因為最終需要投資的還是他們

其實關於靠不靠譜的問題在以前也有回答過,節選了一些我的個人觀點

一:風險高不代表是不合法的,而且相對於那些高槓杆的投資來說,這個風險也只能算是進取一點的風險水平,因為只要能夠上映了,不管是虧損還是分紅都是按投資所佔的份額來結算的。所以對於有限的虧損來說,風險水平還算是可以接受的。

二:現在市面上大部分被騙的很多是因為投了那些還沒開拍,甚至連劇本都還沒有的,這個在當前的市場上不敢說百分之一百是假的,但起碼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但是要區分開那些已經拍攝完成並且已經定檔了的影視份額轉讓的方式,這個方式是沒有所謂的利息分紅的。

三:很多人說既然影視那麼賺錢,“中介”早自己去投了,哪還會推薦給別人。但是請不要忘了,為啥會去做“中介”啊,是因為窮!!!!!啊,有時候自己想投,奈何實力不允許啊。相信賣房賣理財的人都遇到這個問題吧。所以,不是我們這些所謂的“中介”這麼“好心”告訴你們,只是因為我們窮,給人家推薦是工作,不是我們不想投,是貧窮限制了我們。我們也是有受過教育的,也有家人朋友,再苦也不至於去觸犯法律。起碼我不會,我只想討個生活而已。

四:這個行業沒有網上吹得那麼賺錢,賺錢的大都是那些有試錯成本的玩家,但是也沒有網上說的那麼不堪,也有大把盈利的。居然是投資,自己要有自己的衡量標尺,不管做什麼投資,都要堅守不熟不投的原則。

五:從事這一行的是需要相應資質的,作為一家合格的公司,營業執照,授權書等相關的資格證書,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如果需要,可以找我拿一下。

六:既然是投資,就必然是有虧有賺的,誰也不敢保證能有多少收益。把規則跟風險跟你講明白了,你還要進來,那麼自己得有承受風險得損失,盈利了那就皆大歡喜,我們也不用你們給什麼報酬,但請不要虧損了就跑過來罵罵咧咧,我只是個中間商,沒有賺差價的那種。

七:投資理財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風險承受水平,風險都是跟收益對等的,而且這個行業更多的是偏向於投機。也就是說,如果你是進取一點的投資者,再考慮進不進這個市場。

從1905年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面世以來,中國電影已經走過了113個年頭。在這113年間,父輩和我們一起共同見證了票房的騰飛,從最初的幾萬總票房,發展到2011年的120億,再到2017年的559億。更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以200億總票房正式超越北美登頂世界第一。

在這期間,一部部高票房電影層出不窮,先有《泰囧》突破12億,接下來是《美人魚》的全球總票房63億,《戰狼2》國內票房突破56億等等。隨著媒體報道,潛藏在高票房的驚人利潤也被報道了出來。於宇昂投資《泰囧》400萬,賺了7000萬,周星馳拍攝《美人魚》賺了15億,北京文化投資《戰狼2》股票連續四個漲停板。這些驚人的利潤深深刺激著每一個人,投資電影的想法開始在很多人心中深根發芽。

隨著國家電影政策的放寬,鼓勵大眾參與電影投資,影視公司開始逐漸降低門檻,面向大眾召集合夥人,電影投資開始全面普及。所有人都有機會通過版權申購的方式成為聯合出品人,享受票房,版權收益等一切分紅,越來越多的大眾投資者開始參與其中。對於這個新興的黃金行業,每個人都懷著激動,忐忑的心觀望著,瞭解著,並嘗試參與著。在這裡芳華以多年的投資經驗為大家總結了下從投資到收益到賬的整個流程,希望能對大家有個幫助。

1,瞭解電影項目,受眾群體,拍攝時間,上映日期,主要演員,宣發公司等

2,瞭解電影出品公司資質,拍攝許可證,廣電總局備案

3,確定電影項目,向電影出品公司對公賬戶匯款發起申購(匯款賬戶必須是拍攝許可證和廣電局備案上的公司,如不是,請查看出品公司的授權書,沒有就不要投!)

4,電影出品公司收到匯款,審核投資者資質,審核通過後郵寄兩份紙質合同

5,投資人簽訂合同,將其中一份郵寄回電影出品公司,電影公司向投資人頒發版權收益證書

6,投資人收到版權收益證書,等待電影上映,期間可通過網絡或工作人員瞭解電影拍攝進度

7,電影上映(一般為34天),出品公司將所有投資人賬戶信息,應占比例遞交給中影集團。電影下映後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計算票房,在3-7個工作日內打向投資人賬戶,票房收益到賬時間為下映後3個月左右。

8,電影下映後,出品公司與視頻播放網站和電視臺簽訂版權收益合約,按照點擊量和版權收益費用結算,在一年合同結束後計算總收益,按照投資所佔比例,打入每一位投資人銀行預留賬戶中,收益截止(收益為國內視頻網站播放點擊量收益,電視臺播放版權收益,海外版權收益三類,都是為期一年的總收益)。

點擊量的話就是在視頻網站播放的有效點擊率,每個有效點擊率為2-2.5塊,一般簽訂合同為1年期,等一年合同到期後進行總點擊量收益結算,在按照投資者所佔比例進行分紅。

聯合出品方和聯合投資方是一回事嗎?

很多影視圈或影視項目投資的朋友在簽訂影視項目《聯合投資拍攝協議》時,可能會遇到“聯合出品方”、“聯合投資方”、“參與投資方”等行業術語,有時會傻傻分不清,亂用一氣。這個其實是很危險的,影視項目《聯合投資拍攝協議》基本是一個影視項目最重要、最基礎的合同了。

除了劇本版權合同,作為影視劇的投資方,你的所有權利基本都是構架在這個《聯合投資拍攝協議》基礎上的。如果地基打不牢固,後面就難免發生問題了。

那麼,應該如何區分影視項目的“聯合出品方”、“聯合投資方”、“參與投資方”呢?且聽影視律師張春傑幫你來辨明。

1什麼是影視項目的聯合出品方、聯合投資方?

聯合出品方,即參與出品的一方,一般是公司,個人的話會署名“出品人、製片人、聯合出品人、聯合制片人”等。既然是聯合出品方,就不是項目的主控方,不是第一齣品方或者說不是項目重要的出品方。聯合投資方,或者是參與投資方,指的的參與影視劇投資的主體,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個人。

聯合出品方是聯合投資方嗎?

一般情況下,聯合出品方也會出資的,但這個也是不一定的,有的出品方未必會直接進行出資的。比如有的是出資源的,就未必會出資;或者是出品方向某些合作方、贊助方致謝而為其署名聯合出品方的。

聯合投資方是聯合出品方嗎?

這個也是不一定的,有的小投資方或者參加影視投資眾籌的投資方,一般在影片中沒有署名,或署名為“鳴謝”等,未必能取得聯合出品方的署名權機會。

二者是否都需要在投資合同中註明?

在影片及宣傳海報中,要注意署名問題,如果是聯合出品方應在合同中特別註明,否則出品方可能真不給你署名“聯合出品方”哦。如果是聯合投資方,就不需要在合同中特別註明了。如果參與了投資,你的投資數額、投資比例、收益比例等都會寫明在合同中了。

聯合出品方、聯合投資方是影視劇的版權方嗎?

這個還真不一定,聯合出品方和聯合投資方都有可能分得影視劇的版權,也可能都分不到影視劇的版權。是不是版權方,要看具體的合同約定,一切以合同約定為準。

聯合出品方、聯合投資方都與項目主控方籤協議?

聯合出品方一般是與項目的版權方/主控方/出品方直接簽署合作協議,項目的參與投資方未必能與項目的版權方/主控方/出品方直接簽署合作協議,可能是與項目的其他出品方或聯合出品方簽署合作協議的。無論哪種方式都要儘可能確認與你簽約的對方主體是否有相應的版權、簽約權、權利處分權。

聯合出品方和聯合投資方有什麼區別?

二者的角度不同,一個是從是否是出品方的角度來講,一個是從是否參與投資的角度來講的。

二者可能會存在重合的情況,即某家公司既是影視項目的聯合出品方,又是項目的聯合投資方。也可能會存在互不相干的情況,畢竟影視劇的投資關係實在是太複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