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北宋水上娛樂活動如此興盛?從《金明池爭標圖》中窺探一二

為何北宋水上娛樂活動如此興盛?從《金明池爭標圖》中窺探一二

《金明池爭標圖》局部

開封從春秋時期鄭莊公啟土封疆發展至今,歷經歲月滄桑,在北宋時期有著百萬人口,人文薈萃,商賈雲集,富甲天下。在北宋那種穩定的商品經濟與社會環境孕育下,社會文化生活極為活躍,人民安居樂業。當時的社會文化中,水上的體育娛樂活動發展非常迅速,在我國甚至全球體育發展史中都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譜寫了我國水上體育娛樂燦爛輝煌的新篇章。

北宋宮廷畫家張擇端的《金明池爭標圖》是展示“宋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金明池爭標圖》所展示的龍舟競渡爭標、水鞦韆、跳水、水傀儡等水域體育文化,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民眾游泳嬉水的生活狀態以及社會現狀,是展示宋代中原地區水上娛樂文化的又一載體。

一、《金明池爭標圖》簡介與起源

1.金明池的形成

北宋時期,宋太宗詔發3萬多民夫疏擴開封城西的金明池,引金水河之水,使原來周世宗所建、周長達9裡有餘的金明池水面更加浩瀚遼闊。在池中心,還建有亭臺水榭及水心五殿。

宋太宗擴建金明池的最初目的只是演習水師以加強戰備,然而沒過多久,這種水戰習練便被充滿娛樂色彩的水嬉活動所取代。水嬉內容極為豐富,有波間泛舟、水上歌舞、水上鞦韆、搶金匝、游泳競賽等,其中尤以龍舟競渡最為壯觀

為何北宋水上娛樂活動如此興盛?從《金明池爭標圖》中窺探一二

2.《金明池爭標圖》的起源

到宋真宗時,金明池的龍舟競渡活動已演變為競技爭勝的群眾性體育盛會。後來,北宋畫家張擇端取此題材繪成了《金明池爭標圖》。畫中繪有大龍船一隻,龍頭處一人作指揮狀,龍船兩旁備有5只小船,排列整齊,拱衛著大龍船。龍船之式樣,小船之陣勢,全如《東京夢華錄》所記。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個大標杆, 上面襄有彩繡,此乃賽手們爭勝的目標一錦標(時稱 “標竿”)。賽手們都注視著這個標誌,揮動雙槳擊水奮進。

二、北宋的水上娛樂活動

1、龍舟競渡及其文化傳承

宋代是龍舟競渡活動高漲時期,北宋時以東京汴梁為龍頭,南宋時以臨安為樞紐,影響範圍波及大江南北。據史料記載,北宋時期舉行過多次大規模的

“閱習水戰"。宋真宗鹹平三年五月,“幸金明池觀水戲。揚旗鳴鼓,分左右翼,植木系彩,以為標識,方舟疾進,先至者賜之"。每年皇帝賜令士大夫、庶民共賞龍舟競渡,觀眾往往超過萬人,時人稱之為“國朝一大盛觀"。

從《東京夢華錄》等文獻資料的記載可知,宋代的龍舟競渡比賽人數多達1500餘人,身穿彩色短衣。縛頭巾比賽船隻多達三十餘隻,有小龍船、虎頭船。飛魚船等。有的龍舟裝扮得“彩酮金”。十分精巧、各船上“染色小旗。維傘迎風招展”。

結合《金明池爭標圖》,宋代龍舟比賽規模之宏大是十分罕見的。而且競賽組織相當規範,就目的性組織的科學性而言,與今天的中華龍舟大賽相比毫不遜色。

有關方面要提前做好龍舟比賽的各項準備,包括場地、船隻、皇帝和大臣們的觀摩席等等,各個環節委安排得井然有序。從諸船表演到諸船排列在水殿前參加奪標比賽,均由裁到人員統一指揮,絲毫不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能羅"“海眼”“交頭”等龍舟的花樣表演、如果沒有鋼熟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

為何北宋水上娛樂活動如此興盛?從《金明池爭標圖》中窺探一二

2、水鞦韆的精彩表演

水鞦韆其實就是古代的跳水運動。“水秋幹”出現於北宋中後期。它是在陸地鞦韆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不同的是,打“水鞦韆”的人,

善習水性並敢於在高空中跳水,把鞦韆和跳水運動結合起來,精彩異常,很受當時人們的喜愛。

宋代的跳水運動,既有單人的技巧表演,又有雙人的對抗競爭;既有高高騰起的起跳動作,也有以筋斗為特色的技巧動作。然後擲身人水,一氣呵成,組成一個複雜、完整的藝術整體,不僅姿態優美,而且驚險刺激,給人以美的享受,完全可以與現代跳水運動相媲美。由於水鞦韆表演的驚險性和娛樂性非常強,往往令人難以忘懷。

為何北宋水上娛樂活動如此興盛?從《金明池爭標圖》中窺探一二

3、宋代的游泳運動受人追捧

也叫“泅水”。宋代的游泳運動叫作“競渡之戲”。原先,游泳只是上巳節前後水邊祓除的活動。但到了宋代,民眾的儀式意識逐漸淡漠,游泳逐漸演變成了用於健身納涼的水嬉活動

據《宋史.禮志》記載,宋太宗“雍熙四年四月,幸金明池現水戲”,“淳化三年三月,幸金明池,命為競渡之戲,擲銀原於波間,令人泅波取之”。這就是場游泳比賽面“岸上都人縱觀者萬計",可見游泳比賽是多麼吸引觀眾。當時一邊舉行遊泳比賽,一邊由教坊奏樂,場面極為熱鬧。皇帝本人還親自為獲勝者頒發獎品。

由於皇帝對游泳的重視與偏愛,臣下也受到影響,他們不僅和皇帝一樣以觀看游泳為樂,有的甚至附庸風尚,投身於游泳

:宋徽宗時的大宦官楊戩就“於堂後作一大池,環以廊廡,扁屍周密,每濟時躍入池中游泳”,可見北宋宦官楊哉也是一名游泳愛好者。皇帝與大臣的這些舉動為游泳體育運動的推廣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鼓舞與推動作用。不難想象,一千年前的宋代,水城豐沛,河水清列,游泳休閒,嬉水納涼,這樣的活動應該是不分階級的。

5、水傀儡的演出與流傳

水愧儡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水上木偶戲。宋代“水傀儡”的演出水平較高,已經能做出“築球、跳舞、划船”等高難度的仿人動作,甚至還可以當場釣出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

《東京夢華錄》記載:“又有一小船,上結小綵樓,下有三小門,如傀儡櫥,正對水中樂船。樂作,綵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釣,後有小童舉棹划船,遼繞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枚,又作樂,小船入棚。維有木偶築球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謂之‘水愧儡’。”其演出劇場由戲房、戲臺、觀眾席三部分組成。

其中,戲臺與觀眾席是純露天的,而操縱木偶的戲房則是封閉式的。一般演出劇目有故事劇和社會生活劇兩種。羅經先生研究表明,水愧儡大約在南宋時期傳入越南泰國等鄰邦。

為何北宋水上娛樂活動如此興盛?從《金明池爭標圖》中窺探一二

宋代“水傀儡”

三、北宋水上娛樂活動蓬勃發展的原因

作為“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水域娛樂活動,為什麼能在民族矛盾尖銳傳統文化與時代思潮激烈碰撞的社會環境中,呈現出爭奇鬥豔的興盛局面呢?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分析。

1、商品經濟的興盛為體育娛樂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宋代京都汴梁城市佈局打破坊"“市界限,迅速發展成人口百萬的國際性商貿大都市。由於汴梁臨安“城鎮化”發展的榜樣作用,帶動了建康、揚州成都等大中型城市的發展與繁榮,使全國城市人口達到了200萬戶以上。”龐大的城市人口數量,民眾物質生活的日益發達,精神文化的高度需求,刺激了城市文化繁榮和休閒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宋代民間體育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宋代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催生了體育娛樂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和活動項目的商業化,形成了路岐人、瓦舍等立體的體育娛樂表演場所。出現了較為規範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如宋代角抵,採用女子相撲、百戲先墊場,以增強娛樂性,吸引觀眾,通過打擂臺強對抗的表演形式來娛樂觀眾。觀眾越多,利潤就越豐厚。水上娛樂的興盛也有此原因。

2、水軍的需求促進民間水上娛樂的興盛

宋朝統治階級為防範軍隊和地方官吏結黨背私,形成藩鎮勢力,於是經常換防軍隊,由於駐地的頻繁更換,使得軍中體育交流頻素。另一方面,宋初為了解決南方疆域的統一問題和南宋時期為了對抗金人入侵,都大力發展水軍

南宋時,以江防為邊防,“水軍之制,則有加於前"。南宋孝宗隆興元年以後,為了防禦金軍南侵,南宋政權陸續在沿江沿海建設佈防了20餘支水軍,如:鄂州水軍,興國軍御前防江水軍,池州水軍等。可以想象,南宋強大的水軍,在抗擊外族入侵的戰爭中,對於南宋的長期偏安起了多麼重要的作用。當然,在民間,由於戰爭的需要,官方的默許,促成了民眾習水性,健身護家衛國之風的普及與興盛。

為何北宋水上娛樂活動如此興盛?從《金明池爭標圖》中窺探一二

南宋水軍

3、寬鬆的文化氛圍

宋代“文治”政策的推行,允許學術上的百家爭鳴,直接刺激著文化教育事業的整體提高。“不以言罪人”,統治階級意識領域的開放,使民間體育產生的載體——“ 瓦舍”“社”得以生存和發展。多民族優秀文化的衝突與交融,

為宋代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提供了再發展的契機和空間。另外,宋代實施了富有人文關愛的休假制度,使官吏、民眾有充裕閒暇時間來參與體育活動。

4、水系縱橫交錯的北宋地域

北宋時期的中原地區河流縱橫,水系發達。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來東京穿城而過的河流就有四條之多,河流四通八達,臧內池苑遍佈東西南北,比較有名的水上娛樂場所有四個,其中“金明池”是最有名的一個。因是皇家所建,有禁苑的性質,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更是著名的水上運動場所。豐沛的自然水系為民眾納涼、“水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幫助。

四、總結

宋代官、軍、商、民等不同階層,以參與體育娛樂所創造的體育文化興盛局面,展現了宋代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盛況。《

金明池爭標圖》所呈現的宋代民間繪畫技巧和民俗學信息,成為後人瞭解和研究宋代社會的直觀實物資料。它所反映出的體育娛樂之於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性,與現代國人的娛樂觀一脈相承,成為民族情感的紐帶。

參考文獻:

1.《與宋代水上體育活動》

2.《宋代水域體育文化研究——以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