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你憑什麼不焦慮

emmmm,因為本文需要點邏輯,死點腦細胞。

我真心懷疑那些讓你“放下焦慮”的人,要麼是好心,要麼是惡意。

好心是因為他們看到你愚蠢地掉了坑不可救藥,所以給你點安慰人畜無害、也少了口舌(好吧,這個口舌之勞總是要有人扛的,我來了)

惡意是他們要麼想博取你的信任和關注,類似神棍;要麼就是想讓你放鬆警惕(想想那些勾心鬥角的同伴小朋友的媽媽們 ,尤其是中間如果有個學霸就更精彩了);要麼就是他們已經通過焦慮成功地培育了子女,這會兒只是出了坑不怕閃了舌頭。

致父母:你憑什麼不焦慮

說個故事,幫助一下誤入的文科生理解下面的邏輯,理工寶媽們見諒,略微照顧一下她們。

龍爸送過好多優秀的小朋友去美國念頂級的小學、中學,這些家長們在準備期間都會想盡各種辦法通過龍爸聯繫到學校,向招生辦主任以150%的概率問一個問題:我們孩子的申請材料上要展現什麼你們就會錄取我家孩子?

身經百戰的招生辦主任還對付不了你們嗎?通常都是淡淡一句“Relax!just be yourself?”

TMD,每次龍爸聽到這話都是臉上笑嘻嘻,心中MMP,沒辦法,我張羅的局啊,總要讓雙方都滿意不是?!

我真想替那些一臉陶醉點頭認可其實狗屁都沒懂的家長問一句,“你好!作為一個從沒有申請過美國頂級學校的中國家長,我要如何‘做自己’?!”

就像我們的老謀子導演夠牛逼了吧?捧紅了多少巨星。這會兒假設老謀子不知道哪隻眼睛走眼看上你了想扶植個素人(放心,肯定不‘潛’的那種),把鏡頭對準你了,讓你來一段1分鐘的自我介紹,你必定一臉懵逼吧?

“導演,我該說什麼不說什麼?怎麼展現?”

“放鬆,做自己!”

……

聽懂了嗎?“放鬆,做自己”是給鞏俐、國際章那樣的受過訓練的專業演員說的,人家已經經過多年的專業訓練了,各種技術、表現力、套路都過關的,缺的就是那麼一點神韻,在這個基礎上真的是“做自己”就好了,反而能神來之筆地把角色演活。

你吶?

故事結束。

致父母:你憑什麼不焦慮

下面開始證明標題結論。

我們分兩步:“放下焦慮”是沒什麼毛用的雞湯;“放下焦慮”有毒,可能導致孩子生長髮育落後。

我們先證明幾個引理。

龍爸引理1:焦慮不可能放下,放下的就不是親生的!

證明過程:

1. 我們對孩子的原點非常美好和純粹,就是因為愛!我們如此愛她們,所以希望能肉眼可見到她們的成長,長高、長壯、快樂、善良,總之有一切我們心中的美好。

2. 因為愛,我們想給他們最好的東西,具體什麼東西,不一定很清楚。這裡就產生了原始的慾望。

3. 家人、朋友、商家等等,出於各種原因,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具體的東西,所以我想要!我想要給我的孩子!

4. 開始有人告訴你,如果不給孩子這個東西,會如何如何,反正就是不好。於是,你焦慮了!

回顧這個過程,得到公式如下:

焦慮 = 給孩子的愛 * 有人告訴你不給孩子這樣東西的後果。

致父母:你憑什麼不焦慮

由以上公式得知,要放下焦慮,要麼消滅給孩子的愛,要麼消滅東西或告訴你的後果。

消滅前者,你還是個爸媽嗎?你做得到嗎?應該被消滅嗎?否

消滅後者,那由你控制嗎?你能都消滅嗎?做得到嗎?否

綜上:焦慮不可能放下;同時根據上一步的“消滅前者”可知,放下就不是親生的。

敲黑板:引理1的表述是“放下”,對於那些壓根就沒焦慮過的父母,不在該引理適用範圍內。這些父母出門右轉,可以直接去做親子鑑定了。

推論:“放下焦慮”是沒什麼毛用的雞湯。證明非常簡單,一件根本做不到的事,你讓我去做,是有毛用呢?還是有毛用呢?沒毛用的事情你還一副救世主心態給我說,那不是雞湯是什麼?

致父母:你憑什麼不焦慮

龍爸引理2:焦慮可以被緩解。究竟是正面前進地緩解,還是變成量子波動式的蠢,取決於你的理解和科學工具的使用。

證明過程:

1. 客觀的需求+科學工具:進步

2. 客觀的需求+偽科學或封建迷信:蠢

3. 你想多了+科學工具:套路

4. 你想多了+偽科學或封建迷信:蠢

那些大談特談沒必要為孩子學英語焦慮的意見領袖,可能沒有告訴你,人家兩口子都是英語流利的海龜,在家都跟孩子說英語的!你看,你真焦慮,我讓你舒坦。

給你大肆寬心、告訴你學齡前只需要讓孩子好好玩的朋友,可能沒告訴你,人家住的是人大附小的學區房。看你壓力有點大,人家也沒惡意,只是不忍告訴你真相。

龍爸在同學會上,還親眼見過某媽媽好言寬慰暫時混得一般的同學,“早教沒必要啊,哪怕一個禮拜去一次,路上也來回折騰大人和孩子啊,咱的學歷自己孩子還教不了嗎?”。

說完,還瞟我一眼,因為我們從上學就一直關係近,我知道她家住北京順義大別墅,孩子生下來3個月開始就是上門早教,每天固定時段上門。

問100個爸媽,會有101個都說自己孩子長大後快樂就好,但他們的孩子要麼在國際雙語學校,要麼就把孩子往美國中學塞,要麼就從小把孩子送去遊學或比賽,他們都告訴過你嗎?


致父母:你憑什麼不焦慮

我不想揹著製造焦慮的罪名,但是我見到的事實就是這樣啊。捫心自問,我們為人父母,我們都不為孩子考慮和焦慮,那誰還會為ta考慮和捉急?

如果我把“焦慮”換個詞,叫“不甘”,你是不是就好理解了?你願意讓孩子在剛出生的這幾年裡快樂,但是你甘心讓孩子入園、升小後就立刻被甩開一大截,天天不快樂嗎?把前幾年的快樂都還回來?

你願意讓孩子在剛出生的這幾年裡釋放天性,但是再大幾歲的時候,你甘心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待人禮貌、收放自如嗎?

你願意自己省點事和孩子一起輕鬆,但是不超過5年後,你甘心承認差別根本是起跑線上嗎?

所以,你說我焦慮嗎?我當然焦慮啊!

但我一直相信,適度的焦慮是前進的動力,是我們想方設法給孩子更好未來的過程,才是為人父母該有的態度,沒什麼好詬病的。

--------------------------------

北大、哈佛雙料學霸,曾擔任好未來集團順順留學CEO,更是位勤奮鑽研的超級奶爸。為給寶寶更好的早教啟蒙,尋訪美國和中國知名兒醫專家、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創辦樂智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