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存九座“武侯祠”,只有這座“武侯祠”的名氣最大

234年10月8日,一代名相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諸葛丞相生前封為"武鄉侯",死後諡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古代的武侯祠數不勝數,但目前尚存規模較大的僅有九座。

全國僅存九座“武侯祠”,只有這座“武侯祠”的名氣最大

漢中勉縣武侯祠:勉縣武侯祠位於陝西省勉縣,隔江與定軍山的武侯墓遙相對峙,比成都的武侯祠早建約50年,又因為是全國唯一由皇帝下詔修建的,因此,勉縣武侯祠也被譽為"天下第一武侯祠"。

據史料記載,諸葛丞相去世之後,蜀人紛紛要求為他立廟,但蜀漢後主劉禪一概不準,於是百姓們便私下裡向諸葛丞相拜祭。直到諸葛丞相去世的29年之後,蜀漢後主劉禪才下詔為諸葛丞相立祠,因此,勉縣武侯祠是眾多武侯祠中唯一的"官祠",同時也是最早的武侯祠。

全國僅存九座“武侯祠”,只有這座“武侯祠”的名氣最大

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君臣合祀祠組成,因此,成都武侯祠雖不是最早的,但卻是名氣最大的武侯祠。

劉備病故白帝城之後,諸葛丞相親扶靈柩運回成都下葬,史稱惠陵。而按照漢制,有陵必有廟,所以在修建惠陵的同時,也就有了漢昭烈廟,大約在南北朝時期,成都武侯祠與惠陵、漢昭烈廟合併一處。成都武侯祠最著名的古蹟當屬《隆中對》、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的"三絕碑"、據說為岳飛所書的《出師表》。

全國僅存九座“武侯祠”,只有這座“武侯祠”的名氣最大

南陽武侯祠: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庵,位於南陽市西南的臥龍崗,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之處,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廬對策"的發源地,因此,臥龍崗也被譽為"天下第一崗"。

南陽武侯祠相傳是在諸葛丞相病逝五丈原之後,已經降魏的故將黃權率族人在南陽臥龍崗​建庵祭祀,時稱“諸葛庵”,南宋紹興八年,岳飛率軍路過南陽時,曾親自拜謁武侯祠並揮淚書寫了諸葛丞相的《出師表》。

全國僅存九座“武侯祠”,只有這座“武侯祠”的名氣最大

李白《南都行》中的"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白居易《詠史》"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指的就是南陽武侯祠。2018年10月7日,諸葛丞相仙逝1874週年的拜祭儀式上,南陽武侯祠中又響起了“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全國僅存九座“武侯祠”,只有這座“武侯祠”的名氣最大

祁山武侯祠:祁山武侯祠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五丈原,三國時期,諸葛丞相六出祁山駐兵於此,最終因積勞成疾病卒於五丈原。

諸葛丞相去世之後,後人為紀念他,於此創建祠廟,以奉其像,廟門兩側寫有“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的對聯,正殿中間安放著諸葛丞相的坐像,坐像為綸巾羽扇,儀表端莊,猶如仍在此處運籌帷幄。兩邊是姜維、楊儀、關興、張苞、王平、廖化的塑像。

全國僅存九座“武侯祠”,只有這座“武侯祠”的名氣最大

保山武侯祠:保山武侯祠位於雲南省保山市西面的太保山,為諸葛丞相遠征南詔、七擒孟獲之後,他的威名與恩澤傳遍了整個西南,人們紛紛修建祠廟紀念諸葛丞相所建。

保山武侯祠由前殿、中殿、正殿組成,正殿中間端立著諸葛丞相的大型塑像,前方分別站立著一個掌劍、一個抱琴的兩個書童,大殿的南北兩面牆壁上,嵌刻著“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的前、後《出師表》。

全國僅存九座“武侯祠”,只有這座“武侯祠”的名氣最大

在中國歷史上,諸葛亮一直被譽為“賢相的典範,智慧的化身”,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去世後追諡為忠武侯,故後人以武侯、諸葛武侯來尊稱諸葛丞相,而為紀念他祠廟也被統稱為“武侯祠”。

(完)

關注我,閱讀更多往期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