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我們一生所求,不過是有人等待,有人愛。

如今因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裡,每天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變多,和愛人也是朝夕相見,情誼綿長。

今天媽媽做了打滷麵,煮了綠的菠菜、胡蘿蔔和黃蘿蔔。單單看到桌子上每個菜的明麗配色,就心生歡喜。

飽餐一頓,老公在陽臺上曬太陽,我窩在沙發裡玩手機,人懶懶的,還要遠遠的伸出手,一半一半,比個心~

陽光正暖,風兒輕輕,家人閒坐,便是人世間最尋常卻也最幸福的事情。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01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2019年11月7日,費玉清在臺北舉辦完《2019告別演唱會》,正式封麥。

“當父母親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的地點都讓我觸景傷情,我知道我是該停下來的時候了,停下來我才能學習從容的品味人生。”

費玉清的微博寫的至情至深,紙張涼薄,我們卻能體會出文字的拳拳之心 ,眷眷之情。

這麼多年來,他為了達到更高的境界,一直快步向前,卻也忽略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忽略了家的溫暖。

莫爾說:走遍天下覓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回到家裡就發現它了。

別等到父母不在的時候,才發現家裡的燈火,尤為可親。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早早就獨立了,她人生的陰影很多來自於自己的父母。在18歲的時候,她簽署了一份與蘇家再無瓜葛的文件,更沒有贍養父親這一條。可是後期成功的蘇明玉還是會為了家裡忙裡忙外,贍養了父親,解決家裡大小事情。

她最大的心結就是她的母親,明玉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把心結打開。

之後,明玉終於迎來了與家庭的和解,與自己的和解。

作家冷瑩說:那些過去的過不去的都將過去,微笑向暖,年華未央。

家不是賭局無需賭個輸贏,家也不是對手無需分個勝負。

千言萬語湧上心頭,終究化為一句:回家真好!


02

著名作家約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裡,曾給出這樣兩組數據:

如果健身愛好者每週從健身時間裡勻出10%的時間,留給他們的婚姻,他們在健康方面的收益將是在跑步機上的3倍。

不幸的婚姻中,人們患病的概率約增加35%,平均壽命縮短4年。而婚姻幸福的人,會活得更長久,更健康。

如今子宮方面的疾病和乳腺增生已經是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而拋開客觀的環境因素不談,大部分患病的人都是氣鬱所致。

身邊不乏喪偶式婚姻的丈夫,和詐屍式育兒的父親,你讓每天身處在熊孩子和辦公室中焦頭爛額的女性如何能不崩潰。

盡力抗爭的結果可能會帶來改觀也可能不會,所以有的人還是被忽視了。心涼了,就受著吧,身體和心靈都慢慢煎熬著。

心裡有座墳,埋著未亡人。

在沉默中爆發了疾病,在沉默中滅亡了自己。

傅首爾曾說:我年輕的時候竟然以為愛是在一起掙很多錢,我現在知道不是,愛是花很多時間在一起做一些無聊的事,愛是彼此欣賞。

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不是嗎?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傅首爾每次提到她的老公,總是少不了挖苦調侃之詞,說他老公是“鹹魚”這輩子就是這個樣子了。但她仍然會在節目上公開表示自己不是一個好妻子,沒有盡力做到對愛人溫柔。她覺得生活裡快樂的源泉正是來自於身邊默默陪伴她,守護她的老公。

傅首爾說:“他騎著自行車送我上班,我說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過上好日子,他說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日子。”

她的老公用最質樸的行動和語言描繪了最美的愛情。

顧城有首詩中寫道: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是啊,我們站著,相伴著,彼此依偎著。立黃昏,讓影子被拉長。熱粥飯,讓歲月被溫潤。

莫要等到白髮蒼蒼,才發現這一輩子誰都對得起卻唯獨對不起愛人。

明珠蒙塵,是一輩子的心酸。風韻猶在,是半輩子的愛情浸潤。


03

有一期《少年說》,一個初中的孩子鼓足勇氣站上主席臺,大聲質問媽媽,為什麼放學後說好的接自己,最後怎麼又不來,讓他白白等了1個多小時。還騙他說堵車了,讓他自己打車回家。

這個小男孩講著講著就哭了,他說媽媽如果沒時間就別說來接他放學,答應了就不要不來還騙人。這樣的事不是一次兩次了,自從媽媽開了幼兒園,就沒有時間留給他了,能見到媽媽的次數越來越少。

臺下媽媽聽到,止不住的流淚,眼圈紅著答應孩子,以後要對他多加陪伴,希望再給媽媽一次機會。

曾經,我們的生活中,不乏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如今,我們的身邊,不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也越來越多。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錯過了,就真的回不來了。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父母應切記,他們與孩子的關係,才是壓倒性的關鍵所在,至於他們想對孩子灌輸的知識,其實是配角,有時甚至還是反角。

讓孩子感受到愛,而不是隻讓他學習忘記了陪伴。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在《朗讀者》節目中,袁泉講述了自己不到11歲就離開老家去北京學戲的往事。

在離家的7年時間,父母和袁泉之間的家書往來將近300封。

“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如果再把左腿扳壞了,那就完了……整天垂頭喪氣,悶悶不樂的…… 老師說我還不夠刻苦,我聽了心裡非常難受,因為我覺得已經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父母在回信中說: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們絕不會在你竭盡全力仍暫時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下,還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記住,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振作起來吧。”

鴻雁傳書中,父母彷彿就在袁泉身邊。安慰、關心、鼓勵,填滿了她在外漂泊的青春歲月。

不管相隔千山萬水,父母對孩子的愛從來不能缺席。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擁有底氣和勇氣,終將飛得更高更遠。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楊絳在《我們仨》中寫到: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於是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家就是放大你的快樂,減輕你的痛苦,相伴相知,相依相扶。

年紀越大越覺得,功名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只有家人是永遠的支持。越過山丘,發現山的那頭有人等候,才是一等一的幸福。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們一起做著飯,刷著碗,洗洗衣服,就是人世間最美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