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國演義》十大謀士

整部《三國演義》,除了那些衝鋒陷陣,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猛將外,那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們,也像黑暗的天空出突然出現的群星,一起用他們的智慧著涼了漢末三國的天空。今天我們簡單聊下演義中的十大謀士。

第一、諸葛亮。嚴格意義上來說,諸葛亮不是純粹的謀士,劉備死後他是集蜀漢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統帥,但其出山之後,直到劉備去世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作為劉備的謀士出現的。他能排第一的原因很簡單,是他的出現,將四海飄零、寄人籬下的劉備,在當時天下大勢幾乎確定的情況下,在曹操和孫權的夾縫中,打出了三分天下之一。沒有諸葛亮之前的劉備,雖然具備梟雄之志,在當時有很高的名望,也是曹操承認的除自己之外唯一的英雄。但卻一直沒有一個穩固的地盤,先後依附於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劉備的起點實在是太低了,雖然有關羽、張飛、趙雲的生死相隨,確一直沒有一個可以謀定全局的戰略家,而缺乏明確的發展規劃。而遇到諸葛亮之後,一切都解決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制度了一個完善的發展路徑,取荊州為家,奪益州為根據地,依靠荊州、益州發展實力,等到天下有變,從漢中出兵取關中,從荊州北伐取宛洛。這一切都是從前的劉備不曾想過的,而劉備的後半生也一直沿著這條路在走,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諸葛亮對於劉備的意義,對於蜀漢集團的建立,其作用是遠遠大於荀彧、賈詡、郭嘉、荀攸對曹魏、周瑜、魯肅對東吳的。

淺談《三國演義》十大謀士

諸葛亮

第二、荀彧。王佐之才,曹操成為吾之子房。在曹操發展的過程中,荀彧的貢獻是其手下五大謀士中最大的。荀彧是當時頂級的戰略家,內政高手。協助曹操制定統一北方的策略,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每次曹操出征的時候,荀彧坐鎮後方,籌運糧草,又發揮這蕭何的作用。可以說集張良蕭何的作用於一身。在投奔曹操後,為曹操舉薦了郭嘉,荀攸,鍾繇,程昱,司馬懿等。荀彧的大局觀,深謀遠略在當時在曹操集團是無可替代的。只是後來因為政治理念的分歧,最終身死,可悲,可嘆荀文若。

第三、賈詡。此人的真實能力,可以說一點不熟諸葛亮、荀彧。但其比諸葛亮、荀彧更為可怕的是他沒有諸葛亮、荀彧那種匡扶天下、鞠躬盡瘁的理想追求,所以被稱為“毒士”終其一身,一直在追求努力自保,很少出謀劃策,但是一旦出謀,則必能影響天下局勢。起先是在張濟賬下,張濟死後建議張繡進軍宛城,在宛城一戰中對曹操軍的反擊佈置堪稱經典。官渡之戰時以天下局勢分析,勸張繡投降曹操。投降曹操後,曹操對賈詡信任備至,基本上是言聽計從,唯一一次不聽,是曹操讀取荊州後,想進軍江東,賈詡覺得時機未到,曹操不聽,結果赤壁慘敗。曹丕即位後,位列三公,曹丕對其也是信任備至。觀整部演義,賈詡從董卓之亂出場,一直到曹丕時代,始終活躍在三國的政治舞臺,賈詡對局勢的把控和自身處世的哲學,使他稱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淺談《三國演義》十大謀士

龐統祠

第四、龐統。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能跟諸葛亮齊名的人,其實力可想而知。龐統登場於赤壁之戰,孤身入曹營獻連環計全身而退。以白身參與了這場驚世大戰。後來因長相醜陋,不為孫權所喜,在魯肅、諸葛亮的推薦下投奔劉備。不願意靠他人舉薦而被重要,因此隱姓埋名,後被分配為縣令。一百多天下來天天飲酒作樂,後來被張飛發現,準備處罰,龐統在半天之內處理完了全縣一百多天的事物,張飛驚為天人,劉備得知身份後馬上重要,軍事中郎將,僅次於諸葛亮。入川之後,被劉備待在身邊出謀劃策,後為劉備獻上中下三策,劉備取中,在分兵之時因為騎了的盧馬被誤認為劉備被射殺,死於落鳳坡。後來劉備時長因為龐統早死而痛哭。

其實以龐統的才能他本可以取得更多的成績,只是天妒英才,早早裡去。而龐統的離去也註定劉備統一的可能性有少了一份,也因龐統身亡,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留關羽守荊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關羽的悲劇。

第五、魯肅。演義中的魯肅被無限弱化了,如果按照正史他可以排的更高。魯肅主要的貢獻如下,早年即為孫權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早於諸葛亮隆中對),曹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在東吳一片投降聲之下,及力主站,為孫權樹立了信心。後和諸葛亮一起促成了孫劉聯盟,為赤壁之戰的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周瑜死後,作為東吳大都督,一直致力於維護脆弱的孫劉聯盟,是東吳群臣中唯一的有戰略眼光的人。孫劉聯盟在,則曹操不敢南下。後來呂蒙偷襲荊州,鼠目寸光,為了一城一地得失,直接和劉備結下大仇,劉備伐吳,曹丕利用這個空隙馬上穩定內部。孫劉也失去了唯一一次可以進攻曹操的機會。

第六、郭嘉。天生郭奉孝,被稱為鬼才。或許很多人覺得郭嘉的排名有些低了,但比起前面幾位,郭嘉雖然智計百出,且及善於把控時局,對人性的分析更是如火純情。但郭嘉的缺點有以下幾個,他是一個出色的參謀長,卻從來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執行者,他更善於對大局的把控而不能夠完善細節的運作。這一點,落後於諸葛亮、荀彧、賈詡、龐統。為人處世,放蕩不羈,所制定的計謀,大多數是劍走偏鋒,這樣的風格可以作為助手,卻不能成為謀主。因此只能委屈郭嘉排在第六了。

淺談《三國演義》十大謀士

第七、法正。龐統死後,法正即為劉備最為倚重的軍事助手,法正也從未讓劉備失望,在進取漢中過程中,出謀劃策,為劉備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在這之前,和張松一起迎接劉備入川,直接幫助劉備在益州站穩腳跟。可以說當時的法正是劉備的第一謀士,只可惜又一次天妒英才,劉備進漢中王后,第二年病逝。劉備一生遇到四位頂級謀士,徐庶被曹操騙走,龐統法正早逝,只剩下一個諸葛亮獨稱大局,後人或許經常會想,如果龐統法正不死,劉備是不是能夠統一三國尼?

第八、荀攸。相比於曹操的其他謀士,荀攸或許是戰術能力最為出色的一個,叔叔荀彧是個出色的戰略家,政治家,而荀攸確是天才的戰術家。先後為曹操獻計12條,曹操臨陣之際非常倚重荀攸。其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

第九、第十。田豐、沮授。如果顏良文丑是頂級武將裡最可惜的人,那麼田豐、沮授就是頂級謀士裡最可惜的兩人,他們的可惜不是像顏良文丑一樣為被主角光芒滅了,而是跟錯了主子。二人都是頂級戰略家,沮授是第一個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 人,無奈曹操不聽。袁紹如果多聽二人幾句話,或許就不會那麼慘了。

候補隊員、程昱(人肉乾那個讓我實在接受不了),李儒(賈詡一類的謀士,跟錯了主子)陳宮(田豐一個水平的,跟錯了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